再入弹头论文-窦从浩

再入弹头论文-窦从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入弹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再入弹头,螺旋机动,滑模制导,姿态控制

再入弹头论文文献综述

窦从浩[1](2019)在《再入弹头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要求,弹道导弹已开始逐步向着精确制导的方向发展。为有效遏制弹道导弹的威胁,反导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对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处于再入段末端飞行的弹头而言,其面临着精确制导和机动突防的双重任务。一般而言,末端机动突防和精确制导设计是一对矛盾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再入弹头末端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旨在解决机动与导引的协调设计。首先,定义了描述再入弹头末端运动的坐标系,给出了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在给出一定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再入段的空间弹道方程和基于BTT控制的姿态动力学方程以及目标运动学方程,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然后,研究了螺旋机动与制导一体化设计。通过分析弹目几何关系,推导了空间叁维耦合视线动力学方程,基于此设计了叁维滑模制导律。接着,给出了空间螺旋机动弹道的控制原理,推导了与滑模制导律形式一致的螺旋机动控制信号,并分别分析了螺旋机动信号和滑模制导信号的特性,引入调节系数设计了一体化制导律,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一体化制导律的稳定性。同时,又建立了用于评价螺旋机动突防效能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一体化制导律对静止和移动目标均能实现精确制导和突防的双重任务要求,且脱靶量对机动参数不敏感。最后,研究了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旨在解决空间大范围螺旋机动条件下制导与控制系统的协调设计。在一体化制导律的基础上,给出了螺旋机动控制指令,并将视线动力学方程与姿态动力学方程进行整合,得到一体化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紧接着,设计了基于动态面反演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通过仿真说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满足精确制导和突防的双重需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毅[2](2019)在《导弹弹头再入与返回舱大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8日,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载人龙飞船的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大西洋预定海域,该公司成为全球首家研制载人飞船的私营企业。不过,有读者在网上表示,SpaceX公司的龙飞船返回舱解决了再入大气层关键技术,是否意味着能研制先进的再入弹头了呢?事实上(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3-16)

周书培,王良明[3](2019)在《再入弹头外形防热优化设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气动热对高超声速再入弹头的影响同时不对打击效果造成影响,需要对再入弹头气动外形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较低的驻点热流密度和较高的终端速度。研究了再入弹头的总体气动布局方案,建立了再入弹头的弹道模型,气动力模型,大气模型,以终端速度最大和驻点热流密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了再入弹头的气动外形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运用Krigingt智能体模型的方法对面元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仿真实例分析表明,改进后计算时间大大减少,并且发现达到一定的最大热流密度之后,终端速度几乎不在变化,研究结果为再入弹头的外形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1期)

王德文,渠聚鑫,孟东容[4](2018)在《碳/碳复合材料在再入弹头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碳/碳(C/C)复合材料在再入弹头上的应用性能,以某型弹头的设计战标为研究背景,根据朗金—雨贡纽(Rankine-Hugoniot)关系式和再入飞行的相似性原理,对C/C复合材料进行地面再入模拟烧蚀试验;测量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观察其微观形貌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对C/C复合材料在再入飞行时的烧蚀机理进行分析;进而对再入弹头防热层的质量进行理论估算。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在再入飞行时的烧蚀是由热氧化反应和机械剥蚀共同作用的结果,驻点区的线烧蚀率约为0.0615 mm/s;圆锥体区的线烧蚀率约为0.0402 mm/s;由试验结果获得了C/C复合材料在再入环境中的烧蚀规律曲线;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再入弹头防热层的理论质量,并与在役弹头防热层的质量相比较,节省了约8.6 kg。(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述光,国义军,贺立新,刘骁[5](2017)在《再入弹头叁维非对称烧蚀外形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程战略导弹再入大气层,热环境十分严酷,烧蚀量很大,外形呈现非对称性。烧蚀变形、质量引射和表面烧蚀花纹反作用于气动力、气动热及表面温度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影响落点精度。依据等效转换,将有迎角、侧滑角的绕流转换成总迎角绕流。对于不同子午面,将其变换到纵向坐标轴沿等效流动方向的气流坐标系,通过等效迎角化为零迎角绕流。采用Monte-Carlo统计方法,生成伪随机数,对弹头表面粗糙度随机抽样,表征不同子午线上转捩初始位置的随机分布。改进了零迎角烧蚀外形计算方法,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通过与能反映转捩点移动方向的松耦合计算策略相结合,采用数值求解烧蚀外形方程,成功模拟了小倾角再入过程中端头非对称烧蚀外形。(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周军,葛振振,林鹏[6](2017)在《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固定配平型再入弹头制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固定配平型飞行器带终端角度约束的末制导问题,本文基于滚转制导与叁维圆周制导,提出一种新颖的制导方法。首先,根据再入弹头与目标的相对几何关系以及终端角度约束,在叁维空间内确定出唯一的圆轨迹。然后,通过滚转制导控制升力方向使实际速度方向与期望速度方向重合后,弹头将沿圆轨迹命中目标,并满足终端角度约束。此外,为增强制导方法的鲁棒性,引入干扰观测器对干扰进行实时观测与补偿,并采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制导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方法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同时也能满足终端角度约束,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郑茂,张凯,黎慧[7](2016)在《一种机动再入弹头动力学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跟踪算法对机动再入弹头进行状态估计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参数模型的跟踪算法.首先建立了目标的空气动力参数模型,将爬升力参数和侧向力系数之间存在的先验信息引入高阶状态向量.然后对模型进行扩展卡尔曼滤波,构建基于空气动力学模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跟踪算法.最后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精度明显优于针对该类目标的传统跟踪算法,特别是当目标发生机动时,该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空军预警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石玉,赵俊波,梁彬,付增良,高清[8](2016)在《参数辨识技术在再入弹头自由滚转风洞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再入弹头的小滚转气动力矩及小气动阻尼力矩的测量是其动态风洞试验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气浮轴承技术,设计了一套自由滚转风动试验系统,开展了带控制翼再入机动弹头的自由滚转风洞试验。建立了正弦函数形式的小滚转气动力矩模型。运用自适应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adaptive EKF,AEKF)辨识气动参数。气动参数重构数据表明辨识结果的可信度较高。辨识结果显示,小滚转气动力矩随滚转角速度的降低而减小,滚转阻尼力矩随滚转角速度的降低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相国[9](2016)在《朝鲜导弹弹头烧蚀试验及再入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3月,正当美韩因朝鲜核试和火箭发射而通过军演对其实施战争威胁之际,朝鲜发布了其领导人视察和指挥远程弹道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烧蚀试验的消息,并罕见地公布了相关细节照片,这不仅回应了外界对其弹头再入能力的质疑,而且强化了朝鲜使用核武器进行远程打击的信心,对其强化对美核威慑起到了直接作用。弹头烧蚀试验情况由于朝鲜只进行过大型火箭的卫星发射,至今没做过远程导弹的飞行试验,因此外界长期以来对其弹头的再入能力持怀疑态度,但外界也相信朝鲜肯定以(本文来源于《兵器知识》期刊2016年06期)

赵俊波,梁彬,付增良,张石玉,高清[10](2016)在《机动式再入弹头小滚转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气浮轴承的自由滚转式小滚转力矩测量系统的风洞试验技术,针对传统的惯性再入武器向再入机动武器发展需求,利用多孔光栅及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测量带小突起(如边条,小配平翼)的非轴对称模型自由滚转状态下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采用理论验证、最小二乘拟合、动力学仿真计算等方法,建立相应滚转力矩气动力模型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数据大小合理,规律性好,同时可获得试验模型在滚转运动中的滚转气动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任意滚转角位置的小滚转静力矩,能够满足机动式再入弹头小滚转气动力测量试验的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再入弹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3月8日,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载人龙飞船的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大西洋预定海域,该公司成为全球首家研制载人飞船的私营企业。不过,有读者在网上表示,SpaceX公司的龙飞船返回舱解决了再入大气层关键技术,是否意味着能研制先进的再入弹头了呢?事实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入弹头论文参考文献

[1].窦从浩.再入弹头螺旋机动、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杨毅.导弹弹头再入与返回舱大不同[N].中国航天报.2019

[3].周书培,王良明.再入弹头外形防热优化设计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4].王德文,渠聚鑫,孟东容.碳/碳复合材料在再入弹头上的应用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5].周述光,国义军,贺立新,刘骁.再入弹头叁维非对称烧蚀外形模拟[J].航空学报.2017

[6].周军,葛振振,林鹏.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固定配平型再入弹头制导方法[J].宇航学报.2017

[7].郑茂,张凯,黎慧.一种机动再入弹头动力学跟踪算法[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

[8].张石玉,赵俊波,梁彬,付增良,高清.参数辨识技术在再入弹头自由滚转风洞试验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

[9].张相国.朝鲜导弹弹头烧蚀试验及再入能力分析[J].兵器知识.2016

[10].赵俊波,梁彬,付增良,张石玉,高清.机动式再入弹头小滚转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6

标签:;  ;  ;  ;  

再入弹头论文-窦从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