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浅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刘晓峰/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审计局

【摘要】文章着眼于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结合审计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特点,就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措施展开了详细阐述与说明。此过程中,提出了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水平的强化需要从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化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全过程性审计控制,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严格落实上述措施,才能够保障审计工作更好的与信息化发展趋势相融合,以此达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质量控制;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全过程性;分析

有关审计质量的定义,现阶段业内普遍认同的是,由DeAngelo于1981年所提出的审计质量理念。DeAngelo认为: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审计对象存在与会计制度规范相违背的行为,并将这种违规行为及时、且公开揭露出来的联合概率。一方面,审计质量指审计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被审计对象在所提供审计材料中的错漏问题;另一方面,审计质量还指审计人员是否能够将已发现的错漏问题及时且公开性的报告出来。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很难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之下,传统意义上以手工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被彻底打破,审计作业更多的需要以计算机为实施载体。由此,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也有所调整。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下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重大错报风险;(2)检查风险。在应用计算机干预审计行为的过程当中,被审计对象所需要提供的基本审计数据需要通过审计软件的方式,转变成为电子数据,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开展数据分析工作。若在此环节的工作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数据采集方式的选取与应用不够恰当,就会对审计软件所处理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使得对审计数据的分析不够合理与科学。因此,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不单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数据采集、转换风险、以及系统风险。基于上述问题,为达到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的提升目的,就需要在审计行为的实施过程当中引入风险导向型的审计工作模式。

为此,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审计工作者需要对审计项目在实时全过程中所潜在、或者是已实时面对的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借助于此种方式,保障所获取被审计对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这部分数据信息为指导,可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数据中存在的内控缺陷加以明确,由此确定后续审计行为的建模,乃至实施思路;第二,需要在审计前期对被审计对象的基本业务流程以及运行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把握,通过对关联性业务数据的对应,达到构建数据对比分析体系的目的。

二、强化内部控制工作

结合我国现行审计署6号令,在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重视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阶段,引入三级复核制模式,通过对负复核责任制度的落实,逐步针对现行复核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目的。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将复核责任落实到实处,已达到提高复核质量的目的。具体来说,在审计工作小组展开对被审计对象审计行为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审计复核内容以及审计复核责任逐级落实在审计工作组组长、科室负责人、以及专制复核员这三个层面。与此同时,还需要特别重视对电子式数据的采集、保存、审计复核工作,在复核过程中,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展并加以有效的修正。借助于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第二,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推动OA交互式监督运行模式。现阶段,可以通过对烂脸王动态的监督、以及远程性的审计功能,确保能够针对审计项目实施及时、且动态性的监督工作。更加关键的一点是:审计工作中,所上报的AO信息报数据同样能够得到可靠的审计,以此保障审计证据准确无误。

三、实现全过程性审计控制

为最大限度的保障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高水平开展,就要求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审计流程的中心地位,分别从审计前、审计中、以及审计后,这三个环节入手,体现审计质量工作的全过程性。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审计前工作的角度上来说,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确定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实施范围、审计方法、以及具体的审计步骤。此环节审计工作多以调查准备的方式为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审计前的调查准备中,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性质、经营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基本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结合审计行为的信息化发展,还需要确保能够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全面了解,同时对审计行为的实施方案及步骤予以良好的控制与优化;第二,从审计中工作的角度上来说,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实现对审计作业全流程的标准化转型。其中,审计人员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技术配合,获取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由各项经济业务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并对其这部分数据信息加以集中性的采集。同时,需要针对前一步骤中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预处理,同时,还需要将格式差异突出的数据统一转换成为可以被审计信息化处理软件所识别的数据信息。进而,还需要结合相关审计工具,在全面分析审计数据内涵的基础之上,获取真实性的审计证据;第三,从审计后工作的角度上来说,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做好对审计数据信息的档案化管理。此项工作需要交由审计工作组所完成。通过对审计数据及信息的综合归纳,提炼得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审计信息,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以完整的档案管理方式,为审计监督提供基础与支持。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不论是对于何种产品或者是劳务而言,均有着与之相对应的质量特征,这一点对于审计行为而言同样如此。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作用下,审计活动作为一项带有明确经济监督属性的活动,同常规意义上的劳务模式相比,并不完全相同。审计活动除具备一般性劳务质量特征以外,还具有系统性、技术性、以及独立性等特征。这也就使得审计质量控制的更加的必要与关键。总而言之,本文着眼于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峰,张立民,雷科罗等.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中天勤客户流向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2,(12):22-27,50.

[2]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2):21-27.

[3]郭颖,柯大钢.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2002~2006年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8,26(4):48-54.

[4]温国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6):34-45.

[5]陈朝龙,李军辉.会计事务所规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视角[J].软科学,2013,27(1):116-122.

标签:;  ;  ;  

浅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