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山羊绒是高档的纺织原料,由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产生,皮肤和毛囊的结构特征对绒毛产量和品质有直接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和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周期性变化的统计观察表明,二者毛囊周期性变化基本相同,初次级毛囊形态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也基本相似,但周期并不相同,而且皮肤的表皮也呈周期性变化;毛囊的重建是从上皮细胞与间叶细胞的连接开始,次级毛囊在重建过程中是成群出现的,并且各性状的高峰大都落后初级毛囊一个月。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内蒙古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内蒙古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速度是影响绒山羊产绒量的因素。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内蒙古白绒山羊胚胎期和兴盛期皮肤毛囊的消减cDNA文库。从两个文库中分别随机挑取50个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经Genbank同源性比对表明在胚胎期消减cDNA文库中得到15个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包含一个未知新序列;在兴盛期消减cDNA文库得到19个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包含2个未知新序列。我们挑取胚胎期特异表达的7个基因在胚胎期75、85、95、105、115、135天胎儿皮肤中进行原位杂交,发现他们大部分在毛囊的外根鞘中表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 毛囊概述1.1 毛囊的基本结构1.2 毛囊的发育及调控1.3 毛囊的周期性变化1.3.1 兴盛期向休止期转化的分子调控1.3.2 退行期细胞死亡和存活的分子调控兴盛期转化)开始的分子机制'>1.3.3 控制出生后毛囊生长期(退行期兴盛期转化)开始的分子机制1.4 绒毛的结构蛋白2 我国绒山羊概况2.1 绒山羊主要品种及特征2.2 我国绒山羊毛被特点2.3 我国绒山羊生产的重要意义3 绒山羊毛囊研究现状3.1 毛囊周期性变化调控的研究3.2 毛囊性状研究进展3.3 毛囊组成蛋白研究进展4 绒山羊育种展望第二章 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样品的采集1.1.2 药品和仪器1.1.3 溶液的配制1.2 实验方法1.2.1 石蜡切片的制备1.2.2 统计方法1.2.3 皮肤缩率的校正2 结果与分析2.1 绒山羊皮肤毛囊性状统计结果2.1.1 纵切切片的统计结果2.1.2 皮肤横切切片统计结果2.2 绒山羊皮肤毛囊组织学观察2.2.1 皮肤毛囊的结构2.2.2 皮肤表皮的周期性变化2.2.3 毛囊群的周期性变化2.2.4 毛囊横切的周期性变化2.2.5 毛囊纵切的周期性变化3 讨论3.1 关于绒山羊毛囊的周期3.2 表皮和毛囊的形态学变化3.3 毛囊性状及周期性变化与产绒量4 结论第三章 内蒙古白绒山羊成年与胚胎期皮肤消减杂交1 材料1.1 样品的采集1.2 主要试剂1.3 主要仪器设备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1.5 序列分析与比对2 实验步骤2.22.2.1 总 RNA 抽提2.2.2 MRNA 纯化2.2.3 CDNA 反转录2.2.4 CDNA RSAI 酶切2.2.5 接头连接2.2.6 差减杂交2.2.7 差减文库扩增2.2.8 差减文库克隆鉴定2.2.9 斑点杂交2.3 实验结果2.3.1 总 RNA 提取质量的检测2.3.2 MRNA 纯化产物的检测2.3.3 CDNA 反转录其RSAI 酶切结果2.3.4 CDNA 消减文库扩增2.3.5 CDNA 消减文库中克隆的序列鉴定3 讨论3.1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3.2 成年绒山羊皮肤中特异表达基因3.3 绒山羊胚胎皮肤中特异表达基因4. 结论第四章 胚胎期特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在毛囊中的原位杂交研究1 材料1.1 样品、实验菌种及质粒载体1.2 引物设计1.3 主要试剂1.4 主要仪器设备1.5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2 实验步骤2.1 载玻片的预处理2.1.1 载玻片的酸洗2.1.2 用粘附剂处理载玻片2.2 制备探针2.2.1 质粒DNA 的提取2.2.2 PCR 反应2.2.3 探针的体外转录2.3 原位杂交2.3.1 皮肤组织切片的制备2.3.2 组织切片的预处理2.3.3 杂交及杂交后洗涤2.3.4 显色3 结果与分析3.1 探针制备3.2 原位杂交结果4 讨论5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绒山羊论文; 毛囊论文; 周期性论文; 形态学论文; 抑制性消减杂交论文; 原位杂交论文;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时期皮肤中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原位杂交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