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人格、情绪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研究

突发性耳聋患者人格、情绪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研究

论文摘要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及眩晕。近十年来该病发病率有增加和年轻化趋势。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研究认为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但有关该病与具体心理因素的联系、心理因素致病的过程及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国内有关突发性耳聋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与突聋预后关系的探讨,有关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特征、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旨在:1、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当前存在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抑郁、状态焦虑和状态愤怒等情绪状态。2、探讨突聋患者的人格特征、比较稳定的情绪人格特征(如特质焦虑、特质愤怒)、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应对方式等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力图发现突发性耳聋发病是否与特定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和应对方式相关,以及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症状是否与不良的应对方式相关。3、检验肌电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是否能够改善突聋患者不良情绪和应对方式,是否能够提高突聋患者的听力。研究一:耳聋患者人格、情绪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研究方法: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随机抽取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8例为突聋患者组,随机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状态-特质愤怒问卷(STAXI-2)、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EPQ-RSC)、应对方式问卷及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突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当前情绪特征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突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人格特征、情绪表达方式及应对方式方面的差异情况;用Person相关分析检验突聋患者心理症状与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突聋患者组的抑郁(P<0.05)、状态焦虑(P<0.01)、特质焦虑(P<0.01)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内向怒方面突聋患者组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状态怒、外向怒、愤怒内控、愤怒外控方面突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CL-90各维度中,突聋患者组在躯体化(P<0.01)、强迫(P<0.05)、人际关系敏感(P<0.05)、敌对(P<0.01)、恐怖(P<0.05)、精神病(P<0.01)、焦虑(P<0.01)及抑郁(P<0.05)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偏执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应对方式的自责维度上突聋患者组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对方式的其他维度上突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突聋患者SCL-90九个症状因子与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及合理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4)突聋患者组在人格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二:肌电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应用于突聋的实验研究研究方法:从研究一得出突聋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较高,将突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入实验组的被试有29例,因出院中途脱落3例,实际参加实验组研究的被试有26例,对照组为2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实验组除给予一般心理支持外,同时还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每次放松训练30分钟,连续做7次为一个疗程。为排除实验干扰因素,两组均采取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一个疗程(7天)之后要求被试再次填写STAI、SDS,对照组7天后同步填写相同的问卷。研究结果:(1)干预后,实验组的状态焦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SDS、应对方式在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过七次干预后,被试末次肌电基础值显著低于首次肌电基础值(p<0.05);末次肌电最低值显著低于首次肌电最低值(p<0.05)。(3)经过七次干预后实验组听力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突聋患者比一般健康人群有更多的不良心理症状(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等),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应引导他们减少应激、压力,减少不良情绪。2、焦虑倾向使得突聋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具有易感性。在情绪的表达上,突聋患者多不爱表露自己的情绪,采用内向怒的表达方式,一般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其指向于内。在应对方式上突聋患者在面对应激时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这种不良的应对方式及压抑愤怒情绪的习惯可能在相应脆弱的器官基础上最终促使突聋发病。3、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突聋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突聋患者的听力,在临床治疗中可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这种无损伤、无痛苦、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改善突聋预后,减少复发的危险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一
  • 研究二
  • 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突聋后会自愈吗[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5)
    • [2].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比较[J]. 当代医学 2015(06)
    • [3].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01)
    • [4].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04)
    • [5].耳鸣对突聋疗效的影响[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16)
    • [6].你了解突聋吗[J]. 老友 2019(11)
    • [7].突聋的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2010(03)
    • [8].言语识别率对突聋疗效评估的意义[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01)
    • [9].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的心理护理[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01)
    • [10].突发性聋患者血脂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6(06)
    • [11].自拟聪耳汤治疗难治性突聋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06)
    • [12].让人费解的“突聋”[J]. 人人健康 2016(13)
    • [13].微波在突聋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0)
    • [14].176例突发性聋患者血液学指标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02)
    • [15].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压氧辅助治疗突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03)
    • [16].突聋后期中西医结合再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17].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 2015(24)
    • [18].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5)
    • [19].中西医结合对突聋后期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04)
    • [20].葛根素治疗突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外医疗 2008(06)
    • [21].老年人以突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干梗塞6例报告[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1)
    • [22].警惕突聋的发生[J]. 保健医苑 2019(02)
    • [23].突聋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临床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6(06)
    • [24].单侧突聋患者对侧耳高刺激率ABR结果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01)
    • [25].优质护理在突聋患者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2)
    • [26].突聋辨证施护总结[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02)
    • [27].灯盏花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09(S4)
    • [28].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0(05)
    • [29].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在突聋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09)
    • [30].言语分辨率在突发性聋疗效评估中的作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14)

    标签:;  ;  ;  ;  ;  

    突发性耳聋患者人格、情绪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