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下河沿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研究

中卫下河沿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研究

论文摘要

纳缪尔期植物群的研究工作因受到该期地层分布的局限性而不如其他地史时期植物群研究地深入,甚至由于纳缪尔阶(Namurian)A期菊石E2与H1亚带之间的界线亦是上下石炭统的分界线,所以在近年来的《国际地层表》中该阶名也逐渐被塞普霍夫阶(Serpukhovian)和巴斯基尔阶(Bashkirian)所代替。目前国内关于纳缪尔期植物群方面的研究只散见于少数文献,且多集中在纳缪尔早期植物群的植物学性质方面的介绍;尽管其中几篇关于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的报道,又多无动物化石佐证或较精确的地层划分。自李星学等(1993)的巨著《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问世后,中国关于纳缪尔期植物群的研究水平似乎已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了,但其大植物部分亦仅包括了纳缪尔早期植物。 本文描述了笔者采自宁夏中卫下河沿纳缪尔中晚期地层的植物化石31属55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4个比较种、21个未定种及1个亲近种,并详细研究了下河沿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植物学性质,进而将其与国内几处同期植物群作了全面对比。结合自从大学三年级一直到硕士研究生阶段笔者踏勘过的北祁连山东段地区十几条石炭系剖面,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笔者初步分析了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的垂直演化分布情况,并完成了该期全球不同植物地理区系植物群植物学性质方面的简要比较。北祁连山东段地区纳缪尔早期与中晚期植物群的遗传性与继承性,加之华夏植物群的特征分子及一些东方型地方性分子在纳缪尔早期的出现,笔者认为这些无疑为晚古生代四大植物群之一的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完成于纳缪尔初期提供了有利证据。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一) 研究区地理位置
  • (二) 中卫石炭系研究简史
  • 第二章 地质构造背景及地层描述
  • (一) 大地构造背景
  • (二) 地层描述
  • (三) “红土洼组”组名使用的问题
  • 第三章 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
  • (一) 中卫下河沿Namurian中晚期植物化石描述
  • (二) 中卫下河沿Namurian中晚期植物群植物学性质
  • (三) 与国内其他地区同期植物群对比
  • (四) 北祁连山东段Namurian中晚期植物群垂直分布
  • (五) 与国外相关植物群对比
  • 第四章 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植物地理区系性质—兼论华夏植物群起源时间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及图版(1-14)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规则波作用下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实验[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1)
    • [2].甘肃华亭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群组成及古气候指示[J]. 古生物学报 2017(01)
    • [3].城镇绿化植物群软分类[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04)
    • [4].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古植物群研究[J]. 地学前缘 2015(03)
    • [5].第二届中俄东亚植物群演化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 世界地质 2012(04)
    • [6].云南临沧晚中新世邦卖组植物群[J]. 古生物学报 2011(03)
    • [7].基于叶缘分析法定量重建中国始新世植物群的年均温[J]. 古生物学报 2009(01)
    • [8].物候和波谱——位置分析在城镇绿化植物群分类中的应用[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7(05)
    • [9].甘肃窑街中侏罗世植物群特征及古生态研究[J]. 地质学报 2018(10)
    • [10].“植物群”计算机信息系统[J]. 电脑与电信 2008(06)
    • [11].“植物群”计算机信息系统[J]. 电脑与电信 2008(10)
    • [12].内蒙古乌达煤田下二叠统山西组4,5号煤层底板植物群研究[J]. 古生物学报 2019(01)
    • [13].植物也有想法[J]. 视野 2010(06)
    • [14].植物也有想法[J]. 文苑(经典美文) 2012(07)
    • [15].植物也有想法[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2012(11)
    • [16].禹州植物群——中、晚期华夏植物群之瑰宝[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8)
    • [17].黑龙江阿城晚二叠世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群——兼述古亚洲洋的关闭问题[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2)
    • [18].黔南地区晚二叠世大隆组植物群生态学研究[J]. 贵州地质 2013(04)
    • [19].柴达木盆地宗马海湖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轮藻植物群[J]. 地层学杂志 2019(04)
    • [20].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微古植物群[J]. 地质通报 2015(09)
    • [21].论中国北方晚二叠世混生植物群的区系划分[J]. 古生物学报 2019(01)
    • [22].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在定量重建中国新生代植物群古年均温中的应用[J]. 地质论评 2010(05)
    • [23].内蒙古乌达早二叠世火山凝灰岩植物群中长星叶Asterophyllites longifolius(Sternberg)Brongniart的形态复原与生态习性探讨[J]. 古生物学报 2017(03)
    • [24].种子[J].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09(03)
    • [25].青藏高原库木库里盆地中中新世末期动植物群与古环境[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2)
    • [26].祝贺作品[J]. 美与时代(中) 2015(12)
    • [27].头条新闻[J]. 生命世界 2010(11)
    • [28].北京西山中侏罗世植物群的古气候意义[J]. 中国地质 2010(02)
    • [29].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J]. 地质论评 2010(03)
    • [30].中国西北甘肃地区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形成机制研究[J]. 现代地质 2010(05)

    标签:;  ;  ;  ;  ;  ;  

    中卫下河沿纳缪尔中晚期植物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