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目的:总结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的疼痛患者80例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判断与相应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缓解疼痛的有76例,症状缓解轻或无缓解的4例。结论: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疼痛;心理护理;体会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常伴有紧张和恐惧等不愉快情绪,严重影响病人的舒适、休息和睡眠。疼痛是机体防御性机能的反应。疼痛的性质、程度和特点往往反映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院通过对疼痛性质、特点、症状及心理状态的观察分析,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疼痛病例80例,其中头痛15例,腹痛20例,关节痛15例,创伤痛12例,心绞痛2例,其它疼痛16例,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判断与相应的心理护理,很大程度缓解疼痛的有76例,症状缓解轻或无缓解的4例。
2产生疼痛的原因及性质:2.1导致疼痛的原因很多:身体的体表接触到过高过低温度;局部组织受损坏死;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刺激;机械损伤(包括刀刺、锤击、磕碰、身体组织受牵拉);体内某些管道阻塞;心理因素(如情绪低落、心理状态不佳、愤怒悲痛、恐惧、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等。2.2由于产生疼痛的原因不同,痛觉的性质和程度也各异。浅部的疼痛一般是指皮肤粘膜受损;内脏疼痛常伴有牵涉痛;空腹内脏疼痛常表现为痉挛痛;神经受损或发炎引起剧烈灼痛或酸痛;深部疼痛是肌肉肌腱、筋膜等深部组织受损;没有任何组织损伤而病人自述疼痛,常由心理因素造成.则其疼痛性质和部位不定。
3疼痛的观察:3.1认真观察疾病疼痛的性质,分析病变所在的部位。如皮肤黏膜处疼痛多呈烧灼痛或刺痛;肌腱、关节疼痛多为钝痛或痉挛性疼痛;实质性脏器痛常常为隐痛或锐痛,空腔脏器疼痛,多为绞痛或伴有放射性疼痛。3.2观察疾病疼痛的特点,分析与疼痛有关的疾病:如电击样或刀割样头痛,常见于三叉神经痛;上腹部突然刀割样疼痛,多见于胃穿孔;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或刺痛,并放射至左肩臂部者,多见于冠心病。3.3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于痛阈的个体差异,或生理状态及情绪影响的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如剧烈头痛,患者常烦躁不安、哭泣和呻吟;也有的借以改变状态和面容来表达;神经官能症者,则与情绪有关。也可能出现与疾病有关的症状,如头痛,伴有喷射性呕吐者,多见于颅内压增高患者;疼痛引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或意识障碍者,多为休克先兆。
4疼痛的心理护理:疼痛的彻底解决虽然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是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4.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任何能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力,减轻痛苦。疼痛患者时常因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抑郁,而加重疼痛。护士应当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教。这点很重要,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大概了解,减少其不安、焦虑情绪,同时要安慰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疼痛患者要亲切和蔼,要尊重其人格,绝不可以对他们冷若冰霜、毫无同情心,致使患者动怒,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而拒绝治疗。对待危重患者,应当平静自若,操作熟练敏捷,忙而不乱,绝不可以惊慌失措,使患者增加恐惧,失去安全感。对待疼痛的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即使患者有些敏感,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类患者更需要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重视疼痛与心理的关系,注意患者的心理需要,并予以帮助提高疼痛阈值,往往会使治疗护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一般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影响,特别是对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惊扰他,但特殊情况,可根据患者病情安排。4.3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刺激。要做好心理护理,就要和病人建立感情,取得他的信任,否则心理护理难以奏效。4.4确立正确的医患关系:对疼痛的心理干预,确立正确的医患关系是十分必要的[1]。临床证明,凡能减轻焦虑、紧张、抑郁、恐惧情绪,都能有效减轻疼痛。为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述说,给他们充分宣泄表达的机会,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同情尊重患者,在建立合作、信任、接纳关系的基础上向患者耐心解释其病情、疼痛原因及规律。应放弃纯生物医学模式、施恩-受惠模式、买方-卖方的商业模式、主动-被动模式,建立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模式。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水平,积极预防、干预患者疼痛的发生。
4.5疼痛的观念预防:疼痛的产生与一个人对疼痛原因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一个人的人格,如性格、气质也影响对疼痛的反应态度,国际慢性疼痛综合征研究协会估计,在慢性疼痛患者中,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害,单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占2%。研究表明,中国人中患肢痛及带状疱疹后疼痛发生率甚低,故医生对这些慢性疼痛并不过分强调,癌性疼痛也非癌症的必然结果,若过分强调或暗示,往往是心源性疼痛产生的原因[2]。如有些人认为,腰穿后疼痛是由于医源性暗示所引起,过分强调让患者卧床,否则可产生头痛是每次腰穿后医护人员告之的方式。因此,转变疼痛观念对于降低疼痛发生率很有必要。
随着医学保护性的发展,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术,它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之外,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项学林,王效盐.护理知识更新续篇.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李艳玉,等.对癌症患者临终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