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加速冷却法的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控制及性能优化

基于不同加速冷却法的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控制及性能优化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材料显微分析方法、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和热模拟技术,通过适度加速冷却、临界区加速冷却和延迟加速冷却的热处理,使得X80管线钢在高强韧性的同时,具有优良的抗大变形的性能,建立了大变形管线钢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通过加速冷却条件的控制,可改善X80管线钢的组织结构和强韧特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大变形能力。当分别采用冷却介质为油冷的适度加速冷却方法、加热温度为840℃的临界区加速冷却方法和始冷温度为530℃的延迟加速冷却方法时,试验钢X80可获得(B+F)双相组织。通过不同加速冷却方法获得的(B+F)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以细小的贝氏体为主,辅以一定量细小、高密度位错的铁素体。这种(B+F)双相组织使试验钢在高强韧性的同时,具有低的屈强比、大的均匀伸长率和高的形变强化指数,满足大变形管线钢的要求。对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断裂过程的实验观察表明,裂纹形核通常采用三种方式,即夹杂物(或第二相质点)形核、相界面形核以及铁素体或贝氏体的基体形核。裂纹主要通过铁素体扩展,当裂纹通过铁素体时,裂纹通常直线穿越,表明铁素体对裂纹的阻止作用较小;当裂纹与贝氏体相遇时,裂纹通常曲线迂回,表明贝氏体对裂纹的阻止作用较大。在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铁素体+贝氏体大变形管线钢的变形和断裂模型。通过对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回归分析可知,随着贝氏体平均自由程的减小和贝氏体单位面积相界长度的增大,或随着贝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大和贝氏体平均晶粒直径的减小,大变形管线钢的强度升高,塑性减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管线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1.3.1 管线钢的应用
  • 1.3.2 管线钢的发展趋势
  • 1.4 双相钢的发展和应用
  • 1.5 大变形管线钢的发展动态及其研究现状
  • 1.5.1 大变形管线钢的研究进展
  • 1.5.2 大变形管线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热模拟实验
  • 2.2.1 Gleeble-2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简单介绍
  • 2.2.2 热模拟试样类型
  • 2.3 力学性能实验
  • 2.3.1 拉伸性能实验
  • 2.3.2 冲击韧性实验
  • 2.3.3 硬度实验
  • 2.4 显微组织分析实验
  • 第三章 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理
  • 3.3 实验方法
  • 3.3.1 热模拟试验
  • 3.3.2 临界点的确定
  • 3.3.3 金相分析及硬度实验
  • 3.3.4 CCT曲线的建立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管线钢适度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获取双相组织的适度加速冷却法
  • 4.2.3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强塑性实验
  • 4.3.2 冲击韧性实验
  • 4.4 分析讨论
  • 4.4.1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4.4.2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
  • 4.5 小结
  • 第五章 管线钢临界区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获取双相组织临界区加速冷却方法
  • 5.2.3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1 强塑性实验
  • 5.3.2 冲击韧性实验
  • 5.3.3 综合力学性能比较
  • 5.4 分析讨论
  • 5.4.1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5.4.2 组织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 5.4.3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
  • 5.5 小结
  • 第六章 管线钢延迟加速冷却的组织和性能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获取复相组织的延迟加速冷却法
  • 6.2.3 性能测试及组织分析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3.1 强塑性实验
  • 6.3.2 冲击韧性实验
  • 6.3.3 综合力学性能比较
  • 6.4 分析讨论
  • 6.4.1 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6.4.2 组织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 6.4.3 大变形钢和普通钢的性能比较
  • 6.5 小结
  • 第七章 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的变形和断裂
  • 7.1 引言
  • 7.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7.2.1 实验材料
  • 7.2.2 拉伸试验
  • 7.2.3 断口观察试验
  • 7.3 变形与断裂过程中的实验观察
  • 7.3.1 显微组织和塑性变形的关系
  • 7.3.2 断裂过程的实验观察
  • 7.3.3 大变形管线钢断裂模型的建立
  • 7.4 小结
  • 第八章 贝氏体+铁素体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关系的回归分析
  • 8.1 引言
  • 8.2 回归分析方法及原理
  • 8.2.1 多元线性回归原理
  • 8.2.2 运用Excel软件回归分析方法
  • 8.2.3 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
  • 8.2.4 表征双相组织特点的组织参量
  • 8.2.5 组织参量与性能的回归、方差分析
  • 8.3 分析讨论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宝钢5m厚板加速冷却全自动过程控制系统[J]. 自动化博览 2010(S1)
    • [2].(B+F)双相管线钢的延迟加速冷却方法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1(10)
    • [3].延迟加速冷却对X100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09(24)
    • [4].基于延迟加速冷却的X8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4(06)
    • [5].延迟加速冷却对X10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03)
    • [6].X70大变形管线钢延迟加速冷却组织和性能分析[J]. 焊管 2013(11)
    • [7].加速冷却设备边部遮蔽装置的研制和应用[J]. 冶金设备 2010(S1)
    • [8].年菜保鲜小技巧[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3(02)
    • [9].临界区加速冷却对X10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22)
    • [10].特厚板品种生产现状及新技术研究[J]. 上海金属 2011(06)
    • [11].2.25Cr-1Mo-0.25V低合金耐热钢中贝氏体的形成机制研究[J]. 材料导报 2013(20)
    • [12].现代汽车冷却系统控制原理概述(三)[J]. 汽车维修技师 2013(02)
    • [13].基于临界区加速冷却的(B+F)X80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14(02)
    • [14].中厚板加速冷却过程控制[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0(05)
    • [15].宽厚板MULPIC冷却模型的研究与优化[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06)
    • [16].新建中厚板轧机的先进性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 轧钢 2011(06)
    • [17].中厚板加速冷却和直接淬火时冷却能力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2(02)
    • [18].双相区加速冷却处理对X80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03)
    • [19].压力容器用特厚18MnMoNbR钢种的研制[J].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2(01)
    • [20].轧后冷却工艺对海洋平台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1(10)
    • [21].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在线温度模型[J]. 冶金能源 2009(01)
    • [22].中厚板加速冷却后返红过程模拟计算[J]. 轧钢 2008(06)
    • [23].ADCOS-PM工艺下中厚板冷却速度控制方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4].八钢中厚板轧后加速冷却系统简述[J]. 新疆钢铁 2011(03)
    • [25].螺纹钢表面锈蚀的实验研究[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6(02)
    • [26].宽厚板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J]. 冶金丛刊 2012(04)
    • [27].宽厚板自动控制策略的优化[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1(06)
    • [28].中厚板快速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控制[J]. 宽厚板 2009(02)
    • [29].厂商动态[J]. 冶金自动化 2015(04)
    • [30].智能神经网络模型在加速冷却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 硅谷 2010(20)

    标签:;  ;  ;  ;  

    基于不同加速冷却法的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控制及性能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