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处理海水进行斜带石斑鱼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海水的消毒杀菌效果非常显著,处理当量在1.06 W·h/t以上时,杀菌效果可达到100%,该当量处理每吨海水的用电成本约为0.053分;斜带石斑仔鱼可耐受的最高处理当量为4.08 W·h/t,该当量已达到完全杀菌的效果,且持续抑菌效果良好,因此该处理当量可应用到石斑鱼苗种的实际生产中。开展了斜带石斑鱼苗种初孵仔鱼至稚鱼期间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研究,对各脏器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脏、肾脏、鳃之间和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在发育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对开口饵料的选择和轮虫营养强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牡蛎受精卵+BP混合投喂作为开口饵料,鱼苗的体长增长率为39.1%,成活率为88.2%,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投喂牡蛎受精卵或BP;以小球藻与鱼肝油同时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鱼苗体长增长率为69.2%,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小球藻或鱼肝油进行的营养强化。患病鱼在肝脏、胰脏、肾脏、鳃部等脏器和血液中均出现了病理变化,病死原因认为是由于鳃部严重充血导致缺氧造成的,造成上述病理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文献综述1.1.1 斜带石斑鱼的分类地位及其地理分布1.1.2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1.1.3 斜带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1.4 斜带石斑鱼组织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1.1.5 斜带石斑鱼病害问题的研究进展1.1.6 斜带石斑鱼种苗繁育在我国的研究现状1.1.7 石斑鱼苗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2.1 研究内容1.2.2 技术路线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章 斜带石斑鱼苗器官发育的组织学研究2.1 实验材料与器材2.1.1 实验材料2.1.2 实验器材2.2 实验方法2.3 实验结果与分析2.3.1 鱼苗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划分2.3.2 心脏的形成与发育2.3.3 鳃的形成与发育2.3.4 消化道的形成与发育2.3.5 肝脏的形成与发育2.3.6 胰脏的形成与发育2.3.7 肾脏的形成与发育2.4 讨论2.4.1 心脏、肾脏、鳃部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2.4.2 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第3章 斜带石斑鱼苗开口饵料及饵料营养强化的研究3.1 实验材料与器材3.1.1 实验材料3.1.2 实验器材3.2 实验方法3.3 结果与分析3.3.1 不同开口饵料的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3.3.2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3.3.3 轮虫的不同营养强化方式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3.4 讨论3.4.1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及体长增长率的影响3.4.2 不同营养强化的轮虫对仔鱼体长增长率的影响第4章 斜带石斑鱼苗培育过程中病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4.1 实验材料与器材4.1.1 实验材料4.1.2 实验器材4.2 实验方法4.3 结果与分析4.3.1 患病鱼苗的症状4.3.2 肝脏的病理变化4.3.3 胰脏的病理变化4.3.4 血液中的病理变化4.3.5 鳃部的病理变化4.3.6 肾脏的病理变化4.3.7 其他主要器官组织的形态观察4.4 讨论第5章 斜带石斑鱼苗对纳米催化电解技术处理海水的适用性研究5.1 实验材料与器材5.1.1 实验材料5.1.2 实验器材5.2 实验方法5.3 实验结果与分析5.3.1 不同电解当量的灭菌效果5.3.2 仔鱼对处理当量游离氯的耐受性试验5.3.3 处理当量对持续抑菌效果的影响5.4 讨论5.4.1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的杀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5.4.2 仔鱼对处理海水的耐受性研究5.4.3 处理海水的持续杀菌作用的研究第6章 关于我国石斑鱼苗种产业发展的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斜带石斑鱼论文; 器官发育论文; 营养强化论文; 电解海水论文; 杀菌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