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 As)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期病理基础。在高脂等因素所致的As发生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合成细胞外基质是其重要的环节。传统观念认为,病变中的平滑肌细胞来源于病变部位的动脉中膜。然而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平滑肌细胞并非完全来自于中膜,骨髓来源的细胞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及myocardin在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清诱导BMSC分化条件下加以LDL刺激,检测BMSC分化过程中myocardin及平滑肌细胞表面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SM-MHC)以及SM-22α的表达。细胞分为:①常规培养组(含低糖-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3%谷氨酰胺),②常规培养+LDL刺激组(25mg/L),③2 0%FBS培养组,④20%FBS培养+LDL刺激组。②、④组分别在培养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加入LDL,各组细胞均培养96小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yocardin、α-SMA及SM-MHC的表达,结合形态学鉴定BMSC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myocardin、α-SMA及SM-22α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显示BMSC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由小圆形、多角形转变为长梭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常规培养+LDL刺激组、20%FBS培养组、20%FBS培养+LDL刺激组分别与常规培养组相比myocardin、α-SMA及SM-MHC蛋白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9);同种浓度血清培养,LDL作用48小时上述三种蛋白的表达最强;相同LDL作用时间点,20%FBS培养+LDL剌激组与常规培养+LDL剌激组相比上述三种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9);α-SMA、SM-MHC蛋白的表达与myocardin表达呈正相关(r=0. 9018, P<0.05; r=0. 7969,P<0.05)。RT-PCR结果显示常规培养+LDL刺激组、20%FBS培养组、20%FBS培养+LDL刺激组分别与常规培养组相比myocardin、α-SMA及SM-22α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9);同种浓度血清培养,LDL作用48小时myocardin、α-SMA及SM-22αmRNA的表达最强;相同LDL作用时间点,20% FBS培养+LDL刺激组与常规培养+LDL刺激组相比myocardin、α-SMA及SM-22α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9)。α-SMA、SM-22αmRNA表达与myocardin表达呈正相关(r=0. 9295, P<0.05; r=0. 8940,P<0.05)。结论LDL,20%FBS均可诱导BMSC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LDL联合20% FBS诱导BMSC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最强。myocardin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低密度脂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低密度脂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