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蟋蟀总科(Grylloidea)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螽亚目(Ensifera)。蟋蟀总科昆虫全世界已知4000多种,目前我国蟋蟀总科昆虫已知230种(亚种)。本论文对吉林省蟋蟀总科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对本地区蟋蟀总科昆虫进行外部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同时,又从另外两个微观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次研究共获得蟋蟀标本10种,隶属于3科,8属。1、形态学方面:对采集到的10种蟋蟀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按照传统形态学方法进行了分类,采用刘宪伟、殷海生(1995)所提出的分类系统。根据殷海生、刘宪伟(1995)记载和本人2009-2010两年的采集情况,吉林省的蟋蟀总科昆虫共计13种,隶属于3科8属,具体种类如下:1.1蛉蟋科Trigonidiidae针蟋亚科Nemobiinae1.1.1双针蟋属Dianemobius Vickery 1973(1)斑腿双针蟋Dianemobius fascipes (Walker1869)1.1.2灰针蟋属Polionemobius Gorochov 1983(2)斑翅灰针蟋Polionemobius taprobanensis (Walker 1869)1.1.3异针蟋属Pteronemobius Jacobson et Bianchi 1905(3)歧阜异针蟋Pteronemobius gifuensis (Shiraki 1911)(4)素色异针蟋Pteronemobius concolor (Walker 1871)(5)内蒙异针蟋Pteronemobius neimongolensis Kang et Mao19901.2蟋蟀科Gryllidae1.2.1墨蟋属Nigrogryllus Gorochov 1983(6)西伯利亚墨蟋Nigrogryllus sibiricus (Chopard 1925)1.2.2灶蟋属Gryllodes Saussure 1874(7)短翅灶蟋Gryllodes sigillatus (Walker 1869)(8)长翅灶蟋Gryllodes supplicans (Walker 1859)1.2.3油葫芦属Teleogryllus Chopard 1961(9)银川油葫芦Teleogryllus infernalis (Saussure 1877)(10)黑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occipitalis (Serville 1838)(11)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et Matsumura 1951)1.2.4斗蟋属Velarifictorus Randell 1964(12)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 (Saussure 1877)1.3树蟋科Oecanthidae树蟋属Oecanthus Audinet-Serville 1831(13)长瓣树蟋Oecanthus longicauda Matsumura 19042、解剖学方面:运用生理解剖和电镜扫描技术对10种蟋蟀的消化道外部形态、嗉囊和前胃的内部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每种蟋蟀消化道前、中、后肠、嗉囊、前胃及胃盲囊的长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蟋蟀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不同科、属、种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消化道各段的长度及嗉囊和前胃的内部形态结构方面。(2)消化道的前、中、后肠在不同科、属间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分类的一个辅助因素。嗉囊和前胃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重要的分类特征。(3)消化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之间具有必然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其食性提供了基础资料。(4)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蛉蟋科的种类先与树蟋科的种类聚在一起后与蟋蟀科的种类聚在一起。3、发声器及翅表面结构方面:运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了10种蟋蟀的发声器和前翅表面的微观结构,并且利用每种蟋蟀的声齿间距,声齿和声锉的长度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如下:(1)发声器的声锉部分在种间的差异性明显,可作为分类的主要特征。刮器部分只是在科间存在一定差异,对分类单元的确立起到辅助作用。(2)前翅表面的微毛结构在科间存在较大差异,种间无明显的差异。翅背面结构在科、属间存在较大差异,种间无明显的差异,二者可作为蟋蟀分类的辅助手段。(3)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并且与上述解剖学的结果也基本一致,蛉蟋科的种类先与树蟋科的种类聚在一起,然后再与蟋蟀科的种类聚在一起。本文研究结果支持刘宪伟、殷海生所提出的分类系统。本研究所采用的扫描电镜技术对吉林省蟋蟀总科昆虫部分种类的微观结构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吻合,说明其进化的平行性。通过进一步聚类分析,初步认为蛉蟋科与树蟋科的种类亲缘关系较近与蟋蟀科的种类亲缘关系较远。扫描电镜技术能够鉴定出形态学难以区分的近缘种,弥补了形态学方法的不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牙甲总科分类系统及中国的分类回顾[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2)
- [2].中国蟋蟀总科昆虫分类学研究概况[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3].通辽市长蝽总科昆虫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4].玻璃虾总科系统分类学研究概况及我国玻璃虾总科研究展望[J]. 海洋科学 2016(04)
- [5].螟蛾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2)
- [6].缘蝽总科昆虫精巢形态[J]. 四川动物 2013(02)
- [7].中国蜢总科昆虫名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8].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2020(02)
- [9].缘蝽总科4种雄性昆虫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分析(半翅目:缘蝽总科)[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0].福建省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蛱蝶总科昆虫调查初报[J]. 农业与技术 2018(21)
- [11].螽斯总科部分类群消化道的形态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 [12].山西省蝽总科(Pentatomoidea)昆虫多样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1)
- [13].旗腹蜂总科化石研究进展[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4)
- [14].基于GC-MS的异翅亚目臭腺分泌物化学分类学分析[J]. 昆虫学报 2020(07)
- [15].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扁甲系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分析[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2)
- [16].甘肃省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昆虫及区系[J]. 甘肃林业科技 2013(02)
- [17].辽宁省金龟总科昆虫的区系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 [18].江苏省缘蝽总科昆虫(半翅目:蝽次目)[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03)
- [19].天津蓟县八仙山自然保护区螟蛾总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析[J]. 凯里学院学报 2019(03)
- [20].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蝽总科的分布及多样性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10)
- [21].莺总科鸟类的系统分类进展评述(英文)[J]. Chinese Birds 2013(02)
- [22].中国四川褶蜢属一新种(直翅目,蜢总科,蜢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4)
- [23].中国东北中生代安纽蝎蛉总科研究进展[J]. 动物分类学报 2013(02)
- [24].中国缟蝇科(双翅目:缟蝇总科)高级阶元的几何形态学分析[J]. 四川动物 2020(03)
- [25].基于28S rRNA基因片段的翼形亚纲(Bivalvia:Pteriomorphia)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2(02)
- [26].鞘喙蝽总科(半翅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英文)[J]. 古生物学报 2011(03)
- [27].中国蝇总科二新名和二新纪录种(双翅目:花蝇科,蝇科)[J]. 四川动物 2017(05)
- [28].铠甲虾的形色奇观[J]. 大自然 2019(04)
- [29].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J]. 四川动物 2020(03)
- [30].果园螟蛾总科部分种类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