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 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

作者: 屈明

导师: 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 老库区,土地资源,新垦耕地,土地可持续利用

文献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人类把探索的目光投入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未来的时候,贫困仍旧是困扰着世界的问题。中国自1986年就开始了扶贫的历程,但由于其特殊的国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仍然面临着贫困面积广大、经济增长缓慢、人力素质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政治秩序的稳定,而且从根本上削弱了贫困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贫困是以人为主体的概念,是人或社会群体的贫困。贫困是人的发展权利实现不足或未能得到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是多种多样的,衡量贫困也有多种标准,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在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资源因素己成为贫困农村发展的“瓶颈”。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持一定的资源拥有量,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耕地资源量。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主要指农地资源持续利用),农地资源开发是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护自然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经被广泛接受。 老库区是指我国50年代至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直接拨发资金进行大型水库建设而形成的库区。当时移民的搬迁安置形式以就地后靠为主,给予的搬迁补助经费极少,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得到及时的恢复,老库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十分困难。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贫乏的自然资源是导致老库区贫困的重要原因。最终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贫困加剧”的“贫困陷阱”而难以自拔。对老库区的反贫困而言,打破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充分发挥老库区的资源潜力,才能尽快摆脱贫困走上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实现反贫困和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本研究针对老库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特征,较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老库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土壤质量演变和生态环境,分析了老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实现老库区区域反贫困化和可持续发展。 1.研究库区土壤质量的演变。进行土壤培肥与熟化目的,在于如何通过人工措施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控而使其得以保持和提高。库区土壤颗粒沙粒(1~0.05mm)含量最高,242.2~794.2g/kg间,平均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状况

1.1 可持续发展观形成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

1.1.2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1.3 可持续发展基本观点

1.2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定量研究方法

1.2.1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2.2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方法

1.2.3 定量研究的展望

1.3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1.3.1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1.3.2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存在的不足

1.3.3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引言

2.1.1 老库区社会经济特征

2.1.2 移民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低,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2.1.3 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

2.1.4 库区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

2.1.5 贫困较为突出 基本口粮不足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1 相对紧缺的自然资源要求农业发展遵循资源持续开发利用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2.3 土地资源开发是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1.4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2.3 研究的主要目标

2.3.1 探索老库区土地质量的演变规律

2.3.2 确立老库区反贫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2.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4.1 老库区土壤质量的演变研究

2.4.2 老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2.4.3 老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2.4.4 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2.5 技术路线

2.6 研究方法

2.7 试验方法

2.7.1 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

2.7.2 土壤水分的研究

2.7.3 土壤粘粒化学组成的测定

2.7.4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

2.7.5 土壤微生物学测定

2.7.6 钾的固定和释放

2.7.7 磷的固定和释放

第3章 老库区土壤质量的研究

3.1 土壤颗粒组成及土粒团聚性

3.2 土壤的保水供水性能

3.2.1 土壤水分的基本性质

3.2.2 土壤保水供水性能

3.2.3 土壤吸水性

3.2.4 土壤毛管水上升移动

3.3 土壤化学特性

3.3.1 土壤有机质

3.3.2 土壤粘粒

3.3.3 土壤养分状况

3.3.4 土壤微量元素

3.4 土壤钾的固定及其有效性

3.4.1 土壤钾素基本状况

3.4.2 安置区土壤对钾的固定

3.4.3 土壤固定钾的有效性

3.4.4 土壤钾的吸附方程

3.5 土壤对磷的固定和释放作用

3.5.1 土壤磷素基本状况

3.5.2 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

3.5.3 固定磷的释放

3.6 新垦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

3.7 新垦土壤的改良与培肥

3.7.1 坡土改梯土,结合综合治理提高土壤肥力

3.7.2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3.7.3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8 小结

第4章 老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4.1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4.1.1 库区土地利用亚系统

4.1.2 社会经济亚系统

4.1.3 生态环境亚系统

4.2 社会经济驱动力

4.2.1 驱动力因子识别

4.2.2 驱动力因子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老库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与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5.1 人口容量的研究方法

5.1.1 单因子分析法

5.1.2 土地资源分析法

5.1.3 资源综合平衡法

5.1.4 投入产出法

5.1.5 系统动力学方法

5.2 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5.3 老库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

5.3.1 资料的收集

5.3.2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分级

5.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4 评价结果

5.4 老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5.4.1 移民安置区的选择

5.4.2 移民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5.4.3 移民数量临界警戒模型

5.4.4 邻水县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老库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6.1 研究区概况

6.2 邻水县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6.2.1 邻水县库区贫困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6.2.2 邻水县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关系

6.2.3 邻水县库区反贫困和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6.3 邻水县库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6.3.1 库区可持续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3.2 库区区域农业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的基本思路

6.3.3 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

6.3.4 可持续发展规划目标

6.3.5 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

6.3.6 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

6.4 库区区域可持续发展利用途径

6.4.1 打破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

6.4.2 改变扶贫方式,增强库区人民自身的反贫困能力。

6.4.3 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4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

第7章 结语与讨论

7.1 库区土壤质量的变化特点

7.2 老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7.3 老库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与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7.4 反贫困与生态环境性建设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7.5 论文创新点

7.6 建议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相关论文

  • [1].转型期中国反贫困机制与对策研究[D]. 曹文道.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 [2].农村反贫困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嘉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3].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 杨文健.河海大学2004
  • [4].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 段跃芳.华中科技大学2004
  • [5].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 黄颂文.中央民族大学2005
  • [6].中西部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反贫困研究[D]. 颜廷武.华中农业大学2005
  • [7].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张利洁.兰州大学2006
  • [8].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张俊飚.华中农业大学2002
  • [9].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 王碧玉.东北林业大学2006
  • [10].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 文秋良.华中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