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端承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厚填土,强夯处理,桩侧负摩阻力,下拉荷载
摩擦端承桩论文文献综述
吕金凯[1](2018)在《深厚填土强夯后摩擦端承桩侧摩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可建设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在新近填土层、软弱土层等地基上,从而导致桩基础的广泛使用,在这些土体中,由于桩周土体在固结的过程中沉降量大于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往往导致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降低桩基承载力,从而增加设计施工成本,甚至对桩基上部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欠固结填土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强夯处理来降低填土对桩基的负摩阻力的影响,或者将负摩阻力转变为正摩阻力,从而增加桩基的承载力,并充分利用强夯优势来优化桩基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然而,目前由于对强夯处理后桩土特性研究,特别是对于经过强夯后桩基负摩阻力的研究甚少,现行规范对此也无明确规定。本文结合四川南充市联成化工厂现场深厚填土强夯处理试验项目,对强夯后桩侧摩阻力及其他因素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通过现场桩基负摩阻力试验研究,对桩身轴力,桩身侧摩阻力等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桩身中性点位置产生时间效应的特点;(2)对桩侧负摩阻力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下拉荷载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为近似工程的桩侧摩阻力设计提供参考;(3)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桩基场地模型,验证了强夯作用能有效减小深厚欠固结填土的负摩阻力;(4)通过模拟研究桩土在不同的桩顶荷载、不同强夯处理后的填土层厚度和不同桩径的情况下,获得桩身侧摩阻力、桩顶沉降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桩身下拉荷载与填土处理厚度的计算公式,相关结论可以为近似工程的桩基设计、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0)
黄琦,童印佩[2](2014)在《关于摩擦端承桩设计的有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端承桩,是指桩的竖向荷载既由桩端阻力承受,同时也由桩周侧阻力承担部分荷载。当桩基持力层为软质岩石时(即f a≤1500k Pa),对高层建筑重荷载的桩,如果仍按端承桩设计,则桩径过大,不经济。而设计为摩擦端承桩,则较经济合理。对摩擦端承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第8.5.6条第4款有计算单桩竖向承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4年10期)
粟闯,刘敦文,龚运高[3](2009)在《基于ANSYS的摩擦端承桩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ANSYS有限元法研究摩擦端承桩沉降机理是较有效的方法,ANSYS能较好地模拟桩土的二维应力状态,较真实地反应实际应力状态,其特点是能把各点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大小求出,便于进一步分析。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桩土本构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了桩身竖直方向位移随深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桩的轴向应力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1-11)
卢炯[4](2005)在《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基桩穿过覆盖层嵌入基岩中(嵌固于未风化岩中不小于0.5m)称为嵌岩桩。由于基岩强度较高,压缩性极小,嵌岩桩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同时嵌岩桩沉降也很小,建筑物沉降在施工过程中便可完成。由于嵌岩桩具有这些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及大型构筑物中被广泛采用。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其实,对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桩的几何尺寸及成桩工艺,嵌岩桩表现出不同的承载性状。对于桩端为基岩,桩周土层为不太弱的情况且长径比L/ D>35的嵌岩桩,桩侧阻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已为大量现场试验结果所证明。提出一种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设计方法,即在剪力墙或柱下集中布桩,桩顶与筏板(或承台)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软垫或专用变形器。通过迫使桩间土先于桩顶发生沉降使其承担预定的荷载,随后增加的荷载则由桩、土共同承担。该法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大幅度减少用桩量和筏板厚度及配筋,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规桩基和复合地基。对其承载机理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承载力和沉降近似计算公式,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6-01)
刘东旭,章智展[5](2004)在《摩擦端承桩承载力动静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端承桩静载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在产生较大沉降后,端承力才能充分发挥。本文实例表明,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对其承载力测试结果误差可达25%以上。(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与建材》期刊2004年08期)
李应保[6](2004)在《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设计方法 ,即在剪力墙或柱下集中布桩 ,桩顶与筏板 (或承台 )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软垫或专用变形器。通过迫使桩间土先于桩顶发生沉降使其承担预定的荷载 ,随后增加的荷载则由桩、土共同承担。该法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 ,大幅度减少用桩量和筏板厚度及配筋 ,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规桩基和复合地基。对其承载机理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了承载力和沉降近似计算公式 ,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4年05期)
许敬,杨兰勇[7](2004)在《桩底沉渣对摩擦端承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场试验 ,研究了正常桩和有沉渣的桩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不同 ,通过两根桩的分析和比较 ,得到了桩底有沉渣的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降低许多 ;同时其沉降量偏大许多。文中并提出了减少桩底沉渣影响的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04年01期)
刘裕斌,王育兴,凌敏[8](2000)在《摩擦端承桩的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及其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 2个工程实例分析摩擦端承桩的时间效应规律 ,并对其承载力时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红水河》期刊2000年04期)
摩擦端承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摩擦端承桩,是指桩的竖向荷载既由桩端阻力承受,同时也由桩周侧阻力承担部分荷载。当桩基持力层为软质岩石时(即f a≤1500k Pa),对高层建筑重荷载的桩,如果仍按端承桩设计,则桩径过大,不经济。而设计为摩擦端承桩,则较经济合理。对摩擦端承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第8.5.6条第4款有计算单桩竖向承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端承桩论文参考文献
[1].吕金凯.深厚填土强夯后摩擦端承桩侧摩阻力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2].黄琦,童印佩.关于摩擦端承桩设计的有关问题[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
[3].粟闯,刘敦文,龚运高.基于ANSYS的摩擦端承桩仿真分析[C].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4].卢炯.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5].刘东旭,章智展.摩擦端承桩承载力动静误差分析[J].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
[6].李应保.摩擦端承桩复合桩基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04
[7].许敬,杨兰勇.桩底沉渣对摩擦端承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J].四川建筑.2004
[8].刘裕斌,王育兴,凌敏.摩擦端承桩的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及其工程实例[J].红水河.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