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隐喻解释的对比研究

两种隐喻解释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日常会话中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隐喻。对隐喻的研究,在西方有着较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以往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隐喻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人们对隐喻的探索还在不断进行。 本论文就如何用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来解释隐喻分别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将两者对隐喻的解释进行对比,找出其间的相似与差异。有学者曾对这两种理论在理论来源、理论模式、推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过对比,但很少有人对比研究这两种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力。作为两种具有影响力的言语交际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释隐喻的视角。Grice认为隐喻是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所产生的结果,隐喻意义是一种特殊会话含义。会话含义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种理论对由隐喻性话语所引起的意象或心理状态未能做出充分的解释。关联理论是在修正和发展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较好地解决了会话含义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关联理论强调听话者的认知能力,认为寻找关联是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我们的分析与比较表明,会话含义理论在解释隐喻性话语中确实存在不足,但是为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隐喻奠定了基础;而关联理论试图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来解释隐喻,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将认知和语用结合给我们的隐喻研究指明了方向,因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交际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关联理论较之会话含义理论具有更强的隐喻解释力。这一分析比较不仅有利于促进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而且对促进两种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论文除了引论和结论部分外,共分为五章。引论部分介绍了该课题的写作背景、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主要回顾了隐喻的研究历史。第二章阐述了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论述了两种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力。第五章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 Brief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Metaphor
  • 1.1 Classical Views of Metaphor
  • 1.2 Semantic Views of Metaphor
  • 1.3 Pragmatic Views of Metaphor
  • 1.4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s of Metaphor
  • 1.5 Summary
  • Chapter Two Basic View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 2.1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 2.1.1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2.1.2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Conversation
  • 2.1.3 Gener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2.1.4 Flouting of Maxims
  • 2.1.5 Properti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2.2 Relevance Theory
  • 2.2.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 2.2.2 Definition of Relevance
  • 2.2.3 Degree of Relevance
  • 2.2.4 Principle of Relevance
  • Chapter Thre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with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 3.1 Metaphor as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3.2 Inference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 3.3 Comment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 Chapter Four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with Relevance Theory
  • 4.1 Motivation of Interpretation
  • 4.2 Inference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 4.3 Comment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 Chapter Five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wo Interpretations of Metaphor
  • 5.1 Similarities
  • 5.2 Differences
  • 5.2.1 Different Views about Metaphor
  • 5.2.2 Different Contexts in Two Interpretations
  • 5.2.3 Different Inferential Processe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隐喻下的学生观[J]. 中华辞赋 2019(07)
    • [2].信息化时代石油术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03)
    • [3].论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J]. 作家 2013(08)
    • [4].从隐喻象似性视角解释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2)
    • [5].浅谈隐喻[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0)
    • [6].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与功能[J]. 新闻传播 2012(03)
    • [7].隐之于形,喻之于义——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功能及原则[J]. 大众文艺 2011(16)
    • [8].英汉情感隐喻共性与差异对比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8)
    • [9].权力与规训——《杀人回忆》中的批判性隐喻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09)
    • [10].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 现代企业教育 2010(12)
    • [11].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2].论隐喻与语篇连贯[J]. 农家参谋 2017(22)
    • [13].浅析范畴内创新隐喻与转喻不同的发展前途[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9)
    • [14].从隐喻角度看汉维语中有关“吃”的表达差异[J]. 今日科苑 2008(02)
    • [15].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解释[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1)
    • [16].国外隐喻视角下教师信念的研究述评[J]. 重庆高教研究 2014(03)
    • [17].论影响隐喻思维的文化因素[J]. 琼州学院学报 2010(03)
    • [18].隐喻、转喻散议[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 [19].探析中国文化中的红色心理联结:从隐喻的角度[J]. 心理月刊 2019(21)
    • [20].隐喻、转喻与英语一词多义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05)
    • [21].简论隐喻与语言文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2].浅析广告隐喻[J]. 群文天地 2012(13)
    • [23].具体语境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 [24].概念合成理论与隐喻翻译[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01)
    • [25].论隐喻的翻译[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9)
    • [26].《德伯家的苔丝》色彩隐喻解析[J]. 新乡学院学报 2019(01)
    • [27].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J]. 校园英语 2019(27)
    • [28].隐喻与转喻在惯用语形成中的作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5)
    • [29].浅析隐喻、转喻、提喻的区别与联系[J]. 才智 2012(14)
    • [30].隐喻与明喻新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标签:;  ;  ;  ;  

    两种隐喻解释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