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 ——论休闲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 ——论休闲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由当代人对休闲的理解及其实践所面临的困境而引发的思考,即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正在摆脱匮乏并日益走向富裕社会,从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而另一方面,在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里,由于人们忙于各种功利活动、琐碎杂务、消费娱乐等等,反而遮蔽了一种真正的休闲。如何理解当代人在休闲问题上所面临的这种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当代实证科学的思想家从时间、活动和心理体验等角度对休闲进行了各自的规定,这在一定层面上加深了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了当代人的休闲实践。但由于所采用的经验主义方法和单一性的视角,使得那些思想家对休闲一词的界定总会面临那些在其概念辐射范围之外的经验事实的挑战和困扰。换言之,这种由经验概括而形成的规定难以完全切中现实,从而丧失了休闲概念自身所应有的普遍性和批判价值,因此没有能够真正解决我们的困惑。而以抽象人性为基础、诉诸于超验存在者的古典休闲观则推崇纯粹的沉思默观生活,追求那僵死的、永恒的本体。它在展现休闲与人的自由本质和形上追求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同时,也将休闲的含义局限于内在意识领域,并最终导向宗教神秘主义,从而忽视甚至否定人的现实生活。面对时代的困境和现实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独特理解为我们思考休闲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马克思通过自由自觉的生产性实践,或者说通过劳动的实践化与实践的生产化,彻底消除了传统哲学对世界的尘世与天国、此岸与彼岸的二重化,从彼岸的天国转回到此岸的现实,使一切神秘化了的东西都能通过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也就是说,在传统哲学那里,人只有在精神的超验领域才能实现自由与休闲,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与休闲具有经验的现实性,是在历史中生成和实现的。由此,也就把休闲的本质内涵从内在意识的沉思默想拓展为现实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生活,从而在理论上克服了以往对休闲的知性理解所造成的休闲与劳动之间的抽象对立,将休闲与劳动在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中统一起来。因此,休闲不是懒惰,不是对工作的摆脱,也不是无所事事、休息或者娱乐,而是另一种“工作”,是对异化工作的扬弃,蕴含着人的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维度。这种休闲不是古典时代建立在抽象人性基础上的沉思,也不是中世纪基督教的对上帝的默观,更不是作为异化劳动之后的恢复和补偿,而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文化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基础之上自由自主的感性创造性生活,是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人们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断创造文化-精神的向度,不断追寻着自我的超越,从而彰显人的生命本质所特有的形上维度。以马克思实践概念所开辟出来的现实道路为基础,休闲作为现实的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生活,不仅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充分彰显了人类生命的自由本质,而且诉诸现实的社会历史途径,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下就能够通过个体的自觉和努力去追求这种休闲的生活。自由自主的创造性生活的休闲观点,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当代所谓的消费社会、休闲社会实质上不过是以资本自我增殖的逻辑为内在原则的,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工作至上的世界。而在此之上发展起来的大众休闲并没有体现出休闲所应有的生产性、创造性的自由本质。虽然大众休闲在当代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建立在欲望和感官快乐基础上的大众休闲作为工作至上世界中生产与消费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本质上仍是为资本的无限增殖服务的,是资本自我增殖的重要途径。因此,异化的职业工作与大众休闲共同构成了当代工作至上世界的完美图景,大众休闲给人们带来的所谓的“休闲”只不过是一种幻象。工作至上世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资本无限的自我增殖最终会导致自身的瓦解,为真正休闲时代的到来创造积极的条件。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丰裕社会”,工作时间日益缩短,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人却只满足于物质的消费和庸俗的大众娱乐,不会去过一种真正的休闲生活。因此,需要加强休闲教育和休闲文化建设,不断地提高主体的文化素养与休闲能力,使日益丰富的自由时间变成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这种对自由时间的创造性转换和积极利用,又在为瓦解和摧毁工作至上世界积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休闲作为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性生活又是工作至上世界的自我否定和内在超越。为了更好地表述上述理论意图,本文结合西方劳动与休闲观念的历史演变和马克思思想中的休闲意蕴,在深入比较分析各种休闲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出休闲与人的自由本质和人生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新的关于休闲的理解,并以此来批判和审视当代人所遇到的休闲生活困境。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第一章分析和梳理西方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与休闲关系的理解,旨在对劳动与休闲观念的历史演变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将重点分析和发掘马克思思想中所包含的休闲意蕴,从而得到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休闲理解。第三章将结合休闲的词源学考察,比较和分析当代休闲概念、传统休闲概念以及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出发对休闲的理解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从而形成对休闲的一般规定,也即休闲在本质上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性生活。第四章在前面所形成的对休闲的本质的理解基础上,对当代休闲实践的主要形式即大众休闲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分析,指出当代人的休闲生活困境主要源于大众休闲与异化职业工作之间的内在联姻,共同服务于工作至上世界的主导原则即资本无限自我增殖的逻辑。而对资本逻辑统治的超越则是破解当代人的休闲生活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余论部分,我们在简要回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休闲实践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关于加强我国休闲教育和休闲文化建设,从而指出培养休闲的人所具有的当代意义。以此作为对超越工作至上世界的现实思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学界对休闲的研究与反思
  • 1.4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章 西方劳动与休闲观念的历史考察
  • 1.1 古希腊的劳动、休闲观
  • 1.1.1 劳动与休闲观念的起源
  • 1.1.2 亚里士多德论劳动与休闲
  • 1.2 对上帝的默观:中世纪基督教的休闲理想
  • 1.2.1 早期犹太-基督教经典中的劳动与休闲
  • 1.2.2 禁欲主义与修道院生活
  • 1.2.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休闲观
  • 1.3 伟大的逆转:劳动与休闲的价值颠倒
  • 1.3.1 宗教改革与新教工作伦理
  • 1.3.2 劳动价值的发现
  • 1.3.3 工作至上的现代工作伦理
  • 第2章 马克思思想中的休闲意蕴
  • 2.1 休闲与人的生存方式
  • 2.1.1 实践: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 2.1.2 休闲与人的超自然生命
  • 2.2 休闲与自由时间
  • 2.2.1 缩短工作日:休息权的争取
  • 2.2.2 剩余劳动时间:自由时间的潜在形式
  • 2.2.3 自由时间:休闲的可能性条件
  • 2.3 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3.1 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历史的产物
  • 2.3.2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
  • 2.3.3 消灭专业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 2.3.4 休闲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 第3章 休闲的一般规定
  • 3.1 休闲的词源学考察
  • 3.1.1 汉语休闲词义溯源与辨析
  • 3.1.2 西方休闲词源考证
  • 3.2 当代休闲概念的多重意蕴
  • 3.2.1 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休闲概念
  • 3.2.2 建立在活动基础上的休闲概念
  • 3.2.3 建立在心理体验基础上的休闲概念
  • 3.2.4 当代实证科学对休闲概念界定之不足
  • 3.3 古典的休闲观
  • 3.3.1 古典休闲观的理论基础
  • 3.3.2 古典休闲观的主要观点
  • 3.3.3 古典休闲观存在的局限
  • 3.4 马克思实践概念为我们开启的新思路:作为自由自主的创造性生活的休闲
  • 3.4.1 实践概念的传统理解
  • 3.4.2 休闲的本质:自由自主的创造性实践
  • 3.4.3 休闲:异化实践的内在超越
  • 第4章 工作至上世界及其超越
  • 4.1 从工作世界到工作至上世界
  • 4.1.1 工作世界: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世界
  • 4.1.2 工作宗教与工作神明
  • 4.1.3 工作至上世界:资本逻辑统治的世界
  • 4.1.4 工作至上世界的危险
  • 4.2 大众休闲的实质:工作至上世界对自由时间的殖民
  • 4.2.1 理性娱乐运动与大众休闲的兴起
  • 4.2.2 电视占领休闲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 4.2.3 消费文化和资本逻辑的共谋:现代大众休闲的实质
  • 4.3 超越工作至上世界的总体方向
  • 4.3.1 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与工作至上世界的自我瓦解
  • 4.3.2 工作至上世界为休闲创造的积极条件
  • 余论: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休闲实践与休闲教育
  • 5.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
  • 5.2 当代中国休闲实践的现状及问题
  • 5.3 休闲教育与培育完整的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休闲产业的信息共享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15)
    • [2].休闲教育之人学探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06)
    • [3].运动休闲与休闲体育概念辨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8)
    • [4].浅谈休闲阅读[J]. 科技信息 2012(32)
    • [5].生态休闲之浅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08(01)
    • [6].休闲文化的褒贬性对旅游的作用[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 [7].休闲的特质及休闲实现的决定因素[J]. 消费导刊 2010(04)
    • [8].论休闲的内涵、特点、功能及其与社会发展[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9].大学生创业盛夏茶屋实践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7)
    • [10].教师休闲危机与休闲教育的价值[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11].西方休闲教育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12].从福柯和马克思的角度看“现代休闲”[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 [13].休闲教育与图书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01)
    • [14].休闲教育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J]. 高教论坛 2010(12)
    • [15].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与现代和谐休闲文化建设[J]. 时代教育 2016(15)
    • [16].浅谈休闲与劳作的关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17].论休闲[J]. 理论视野 2010(04)
    • [18].休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 黑河学刊 2009(05)
    • [19].浅析休闲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 [20].休闲的虚拟化与网络虚拟社会的休闲化[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1].试论休闲[J]. 法制与社会 2011(17)
    • [22].马克思“自由”意蕴中的休闲思想[J]. 河北学刊 2008(03)
    • [23].对“休闲”“休闲体育”“体育休闲”内涵界定的研究[J]. 运动 2015(12)
    • [24].休闲哲学是如何可能的[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 [25].浅议休闲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7)
    • [26].浅析高校休闲教育[J]. 法制与社会 2009(29)
    • [27].论健身性健美操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J]. 铜仁学院学报 2008(05)
    • [28].休闲会所的室内空间陈列展示设计[J]. 作家 2011(24)
    • [29].休闲之大众状态及其与消费的关系[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01)
    • [30].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方式的转变特征[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1)

    标签:;  ;  ;  ;  

    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 ——论休闲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