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血红素论文-孙艳丽

氯血红素论文-孙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血红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四链体-氯血红素DNA酶,甲胎蛋白(AFP),免疫传感器

氯血红素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丽[1](2014)在《基于G-四链体-氯血红素DNA酶的传感器对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夹心式用于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新型传感器。利用微孔板表面羧基与抗体表面的氨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AFP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s)修饰到微孔板的表面;再利用抗体抗原的定向固定效应,将AFP键合到McAbs的表面,接着将生物素标记的AFP单克隆抗体(biotinylated McAbs)与AFP结合;最后,利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与生物素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G-四链体-氯血红素DNA酶键合到生物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上,从而制得高灵度、高特异性的AFP传感器。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H2O2体系检测AFP的浓度,信号值与AFP的浓度在0.05 ng·mL-1至20 ng·mL-1之间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 ng·mL-1。此传感器可应用于血清中AFP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4期)

修志明,林琳,周朋,王丽萍[2](2013)在《重结晶法制备次氯血红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经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血红素.采用多次重结晶方法,使所得的次氯血红素质量分数大于95%,收率大于85%.(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车艳,张强,李大勇,杨镛,孙成林[3](2006)在《氯血红素对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在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氯血红素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于术后7 d取材,观察主动脉的扩张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HO-1的蛋白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动脉壁中HO-1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动脉扩张受到抑制,未形成 AAA(P<0.01);其HO-1 mRNA和HO-1的蛋白表达增强(P<0.05);ICAM-1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 0.01)。结论氯血红素通过促进HO-1过表达,抑制ICAM-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郭钰珍,陈汉平[4](2006)在《氯血红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表达及其对血管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氯血红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HO)表达和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氯血红素和原卟啉锌,以诱导和阻断HO-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O-1、HO-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四唑氮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HO蛋白主要定位于在内皮细胞胞浆,HO-2的表达高于HO-1;氯血红素显着增加血管内皮细胞HO-1 mRNA、蛋白质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COHb含量,同时促进细胞增殖。结论HO-1表达和内源性CO增加是保护内皮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HO/CO信号系统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胡昌兴,马业新,付度关,任澎[5](2003)在《氯血红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氯血红素 (Hm)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VSMCs ,用AngⅡ诱导其增殖 ,分别用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诱导剂和阻断剂 ,以诱导和阻断HO - 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及蛋白印迹杂交 (Westernblot)检测HO -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含量 ,四唑氮 (MTT)比色法检测VSMCs增殖。结果 :Hm显着增加VSMCsHO - 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COHb含量 ,同时VSMCs增殖活力被显着抑制。结论 :HO - 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是内源性CO抗VSMCs增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HO -CO信号系统在以VSMCs增殖为特征的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甄国华,张珍祥,徐永健[6](2000)在《氯血红素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的肺血管重构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基础。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 (HO 1)在缺氧状态下表达增多 ,分解血红素产生的CO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增殖。我们检测了血红素氧合酶促进剂(本文来源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期刊2000年09期)

氯血红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经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血红素.采用多次重结晶方法,使所得的次氯血红素质量分数大于95%,收率大于8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血红素论文参考文献

[1].孙艳丽.基于G-四链体-氯血红素DNA酶的传感器对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2].修志明,林琳,周朋,王丽萍.重结晶法制备次氯血红素[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3].车艳,张强,李大勇,杨镛,孙成林.氯血红素对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

[4].郭钰珍,陈汉平.氯血红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表达及其对血管保护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6

[5].胡昌兴,马业新,付度关,任澎.氯血红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

[6].甄国华,张珍祥,徐永健.氯血红素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

标签:;  ;  ;  

氯血红素论文-孙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