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空间公平与可达性中的应用初探

GIS技术在空间公平与可达性中的应用初探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近年来,过快的住房增长带来了较多的城市规划与社会学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衡性分布、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之间的相互竞争,公共空间逐渐呈现出各自为阵及逐步内化的现象。这不仅对居民生活质量以及精神需求产生影响,不平等的空间利用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空间可达性度量既可用于评价公共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也可用于比较规划方案的优劣。本文主要论述采用GIS技术所测定的可达性指数来判断空间公平层面下的区位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施过程中GIS技术的优势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GIS应用空间可达性空间公平

1.GIS空间分析功能简介与空间可达性概念阐述

1.1GIS空间分析功能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具有信息系统空间专业形式的数据管理系统。空间分析(SpatialAnalysis)是通过对象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形态分布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获取研究对象的空间信息从而进一步分析数据。CAD与GIS的联合应用,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将CAD中原本二维的对象生成三维对象,通过ArcGIS中特有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工具,使其空间信息直观的表现出来,进而对生成的可视化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比较,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各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像因子,有效解决各个对象联动导致的空间问题[2],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主要是建立与问题相对应的表征模型或者过程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拓扑叠加分析等[3]。

1.2空间可达性的概念

可达性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在1959年由Hansen首次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空间可达性的含义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也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定义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可达性研究的层面不同所导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客观层面:即以实际距离为评判标准的可达性。通过各节点在空间距离上的远近和便捷程度来进行描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区位分析;主观层面,即人的心理可达性,按照我饿们自身的主观意愿选择某个空间节点的先后顺序。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是空间距离,而是我们主观上的认识与评判。对于可达性,我们总是希望不管是主观层面还是客观层面,都能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优质资源和服务。

1.3空间公平

这里的空间主要指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空间公平指的是公民与这类空间的接近程度。利用GIS技术测算分析出来的可达性指数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居民到达这类空间的距离的远近程度或经济付出。因而不同区位的空间单元彼此间的指数差异能够反映出公用空间或设施是否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叫我均等的服务,从而提出更为有效的选址建议。目前主要多的应用于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公园绿地以及健康中心等[4]。

2.GIS技术研究空间公平问题的优势

2.1决策的科学性

GIS作为针对数据的空间信息展开研究分析的的软件,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数据为支撑,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用地布局规划。通过分析模拟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空间信息,其动态查看功能能够及时快速的修正规划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这使得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师的决策更具科学性与权威性。虽然通过这种模式获取的信息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但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2.2先进的管理方式

今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同部门采集的数据、照片以及文献资料需要进行整合对比,原本单一的信息处理变得日趋复杂,耗时耗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人工统计方式逐渐已难以满足当下工作对时效性、准确性的要求。而GIS由于具有数据分层处理、集中对比和多种可视化类型的优点,可以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2.3实现标准化的工作模式

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GIS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利用互联网公众能够快速及时查询和了解当前规划方案的基本信息,并提交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关乎自身利益的城市规划中区,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考量。

3.空间可达性指数在空间公平中的应用

3.1可达性与空间公平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西方空间公平理念和经验引入国内,利用可达性指数来评判空间公平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将空间可达性作为研究分析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可以实现不同阶层阶层居民获得尽可能多的服务。通过可达性直观描述公共服务配置的地理差异,反映不同地区居民享有公共资源的水平是否接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较为缺乏的地区予以关注和改善,并进一步解释公共资源享用的社会公平性、合理性及其影响机制。

3.2可达性定量评价

本文基于软件平台,采用命令NEAR(即最小距离)计算居住区(点文件)到最邻近公园的直线距离,并按照最小邻近距离的大小,将可达性水平分为可达性很好、可达性好、可达性一般、可达性较差、可达性很差类,然后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通过求算每个街道内所有居住区的平均最小邻近距离来定量表征各街道的可达性水平,并按照同样的分类标准,将研究区的可达性水平分为5类[5]。

3.3GIS技术在实现空间公平中的方法

任意一个空间数据都对应一个空间位置,这是其基本属性。它是GIS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多方位分析的基础。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规划具有显著影响的空间叠置分析和以位置为载体的多个属性的分析,最终形成数据的反馈与空间公平性的评价。密度分析是通过离散点数据或者线数据进行内插的过程,根据插值原理不同,主要是分为核密度分析和普通的点\线密度分析。靠近搜索中心的点或线会被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权重较小,它的计算结果分布较平滑。在普通的点\线密度分析中,落在搜索区域内的点或线有相同的权重,先对其求和,再除以搜索区域的大小,从而得到每个点的密度值。通过密度分析,我们可以讲测量的来的点或者线生成连续表面,从而可以找出那些地方点或者线比较集中。也就是,密度分析是根据输入要素数据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

4.结语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较为热门的GIS系统与空间公平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以定量+定性的方式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利用GIS在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得到直观、准确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市场潜力、交通条件、地形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是GIS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充分体现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技术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当中会越来越流行,它为空间规划的前瞻性与公平性提供了可能。

标签:;  ;  ;  

GIS技术在空间公平与可达性中的应用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