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对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油层的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藏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双城油田横跨松辽盆地北部东南隆起区长春岭背斜带、宾县—王府凹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本区研究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泉头组四段的扶余油层,其厚度范围为78.0-111.0m。扶余油层划分为F1、F2两个油层组,其中Fl油层组又细分为F1s、F1z、F1x三个复油层;F2油层组细分为F2s、F2x两个复油层。研究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受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的控制,总体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微相类型有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及席间泥等微相。F2x、F2s、F1x、F1z油层地层沉积时期均有分流河道、决口扇等微相发育,并且水上分流河道在研究区发育范围极其广泛,砂体连通性较好,储层发育;F1s油层地层沉积时期水体变深,主要为水下沉积环境,河道砂体规模相对较小,滨浅湖砂坝较发育,因此河道砂厚度较薄,所以连通性较差,储层发育一般。分析研究区扶余油层取心井物性资料,表明目的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岩性分布粒度较细,分选系数主要分布在1.5~3.5之间,分选性好一中等。扶二组和扶一组中下部岩性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紫灰色,指示水上氧化沉积环境;扶一组上部岩性主要为绿色、灰绿色,指示水下弱还原沉积环境。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变化范围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为中孔低渗储层,砂体相对发育。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油气藏类型是背斜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结合研究区储层特征、构造条件及沉积微相特征等,对研究区进行了有利目标区预测,以指导区块优选和布井开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春岭背斜带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