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不浸酸铬鞣机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革化学与工程
作者: 王应红
导师: 陈武勇
关键词: 不浸酸铬鞣剂,铬鞣机理,不浸酸鞣制,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动力学,酸碱平衡,电位,激光粒度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传统的浸酸铬鞣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铬鞣剂的利用率低,鞣前浸酸带来氯离子的污染等。浸酸过程中,皮的酸溶性蛋白质和盐溶性蛋白质的溶解使废水中的BOD或COD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验室研究了一种不浸酸铬鞣剂C-2000并在生产上应用。该鞣剂能直接对软化皮进行鞣制,成革丰满、粒面紧实、铬的吸收率高,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化材料。然而,该鞣剂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革的颜色偏深,柔软性差等。由于不浸酸鞣制条件与浸酸鞣制不同,且成革质量也有差异,如革的厚度比常规浸酸鞣制的革增加,铬的吸收率增大且在革内分布更趋均匀,这表明不浸酸铬鞣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同于常规浸酸铬鞣的鞣制机理。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机理是铬鞣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铬鞣理论本身尚在发展阶段,许多问题还要进一步证实,而不浸酸铬鞣剂的鞣制理论可以说基本上还是空白,国内外均无人系统的做过研究。随着现代鞣制理论的发展及现代仪器的使用,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站在新的角度和更高水平,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论文对不浸酸铬鞣机理及其相关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用化学动力学的光谱方法研究了葡萄糖、儿茶素、没食子酸、SO2与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葡萄糖与Cr(Ⅵ)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温度应保持在微沸。而SO2、没食子酸、儿茶素在常温下也能反应。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酸度、浓度等不仅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而且对反应产物结构影响也较大。用SO2还原的铬鞣液,有机酸根的引入,可在铬配合物内界取代部份水分子,从而改变配合物的组成。没食子酸还原产物可能是以甲酸
论文目录:
1 前言
1.1 传统铬鞣的发展历史与存在的问题
1.1.1 铬鞣发展的历史
1.1.2 传统铬鞣法存在的问题
1.2 不浸酸铬鞣剂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形状
1.3 铬鞣机理的研究现状
1.4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研究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制备不浸酸铬鞣剂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份
2.2.1 主要仪器与材料
2.2.2 实验方案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O_2与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反应
2.3.2 葡萄糖和没食子酸与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反应
2.3.3 儿茶素与Cr(Ⅵ)氧化还原反应
2.4 主要结论
2.4.1 SO_2与Cr(Ⅵ)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及有机配体的引入
2.4.2 葡萄糖与没食子酸和Cr(Ⅵ)的氧化还原反应
2.4.3 儿茶素与Cr(Ⅵ)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3 C-2000性能的表征及可能的组分
3.1 实验部份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2 实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鞣剂的基本性质
3.2.2 不同条件下鞣剂的紫外光谱分析
3.2.3 鞣剂的可能组分
3.3 主要结论
4 水解胶原基团的解离、分子量、构象与结构分析
4.1 对胶原结构及水解胶原的认识
4.2 实验部份
4.2.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案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水解胶原的碱滴定曲线分析
4.3.2 水解胶原的分子量分布
4.3.3 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对水解胶原构象的表征
4.3.4 圆二色光谱法对水解胶原构象的研究
4.4 主要结论
5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模拟研究
5.1 实验部份
5.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1.2 实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明胶与C-2000的作用
5.2.2 用圆二色光谱法测定水解胶原与C-2000作用后构象的变化
5.2.3 C-2000的主要模拟成份与水解胶原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5.2.4 用红外光谱研究胶原与C-2000的作用
5.2.5 皮粉与C-2000作用的湿热稳定性
5.3 主要结论
6 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研究明胶与Cr(Ⅲ)配合物的作用
6.1 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适用条件及测定原理
6.1.1 仪器适用条件
6.1.2 粒度大小测定的基本原理
6.1.3 Zeta电位的应用、产生条件及其测定原理
6.1.4 明胶与Cr(Ⅲ)配合物体系作用应考虑的因素
6.2 实验部份
6.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6.2.2 实验方案设计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pH条件下C-2000粒径大小的光强分布
6.3.2 不同条件下明胶溶液的Z-平均值和Zeta电位变化
6.3.3 明胶溶液与C-2000作用粒径大小的变化
6.3.4 明胶溶液与C-2000作用的Zeta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6.3.5 明胶溶液用Cr_2(SO_4)_3溶液滴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
6.3.6 明胶溶液与Cr_2(SO_4)_3溶液体系的Z-平均值和Zeta电位
6.3.7 明胶溶液与C-2000作用的Z-平均值和Zeta电位随pH值的变化
6.3.8 明胶溶液Zeta电位和粒子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
6.3.9 明胶溶液与Cr_2(SO_4)_3体系Zeta电位和粒子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
6.3.10 明胶溶液与C-2000体系Zeta电位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
6.4 主要结论
7 C-2000在不同条件下鞣制试验研究
7.1 实验部份
7.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7.2 实验方案
7.2.1 不同鞣制时间对鞣革性能的影响
7.2.2 不同pH值条件下的鞣制
7.2.3 不同浓度条件下的鞣制
7.2.4 山羊皮及改性山羊皮鞣制对比实验
7.3 结果分析
7.3.1 不同鞣制时间鞣革性能的比较
7.3.2 不同pH值条件下的鞣制对鞣革性能的影响
7.3.3 不同浓度条件下的鞣制对鞣革性能的影响
7.3.4 去氨基皮鞣制与鞣革性能分析
7.3.5 酯化皮鞣制与鞣革性能分析
7.3.6 山羊皮及改性山羊皮鞣制前后的电镜观察
7.4 主要结论
8 C-2000鞣制过程的跟踪及成革分析
8.1 实验
8.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8.2 实验方案
8.2.1 山羊皮鞣制过程中鞣液的变化
8.2.2 黄牛皮鞣制过程跟踪与成革分析
8.3 结果与讨论
8.3.1 山羊皮鞣制过程中鞣液pH的变化
8.3.2 山羊皮鞣制过程中鞣液吸光度变化
8.3.3 山羊皮不同鞣制时间鞣液分子大小的变化
8.3.4 黄牛皮鞣制过程中鞣液的变化
8.3.5 黄牛皮鞣制过程中皮内各层pH值的变化
8.3.6 鞣制5h的皮EDTA洗脱液pH随时间的变化
8.3.7 不同鞣制时间的皮EDTA洗脱液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8.3.8 鞣制不同时间的皮各层的DSC分析
8.3.9 电子能谱分析
8.4 主要结论
9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课题及成果
声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相关论文
- [1].清洁化脱毛浸灰的理论与工艺应用[D]. 丁志文.四川大学2001
- [2].酶法生产绵羊服装革的关键技术及原理[D]. 李彦春.四川大学2001
- [3].利用铬革渣研制皮革复鞣剂和涂饰剂[D]. 穆畅道.四川大学2001
- [4].制革生态化相关问题的研究—铬鞣剂的制备与应用[D]. 程宝箴.四川大学2002
- [5].胶原蛋白与植物纤维素的结合机理及利用[D]. 付丽红.四川大学2002
- [6].有机酸蒙囿铝(Ⅲ)配合物特性及与胶原反应性的研究[D]. 丁克毅.四川大学2001
- [7].羊毛脂化学改性与环境友好加脂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王学川.四川大学2003
- [8].不饱和油脂非均相系统氧化机理的研究与表征[D]. 周华龙.四川大学2003
- [9].超声波对制革过程的影响及含铬废革屑的氧化脱铬[D]. 孙丹红.四川大学2003
- [10].基于废水可处理性的典型制革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D]. 何强.四川大学2005
标签:不浸酸铬鞣剂论文; 铬鞣机理论文; 不浸酸鞣制论文; 氧化还原反应论文; 反应动力学论文; 酸碱平衡论文; 电位论文; 激光粒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