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村镇在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这些村落较完整地承传了我国不同时代的空间组织、建筑建材、民俗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和朴素的生态科技,同时还反映了历史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而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对地域文化的侵蚀日益扩大,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村镇遭到建设性的破坏,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再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的支持下,本文从建筑再利用的角度对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进行了研究。综合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理论领域的文献研究,通过对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调研,从保护机制、资金短缺、建筑性能和技术匮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根据调研分析中的四个问题,从保障体系和技术策略两个层面分别应对。在保障体系层面,以对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中的利益关系的深入分析为基础,对政府、居民、开发商相应的保护机制;基于外部扶持结合内部挖潜的理念,从旅游开发和特色产业的角度,对资金来源的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在技术策略层面,依据全面的历史建筑残损检测,从功能空间重构和建筑性能改良两个角度阐述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关键技术以及空间再利用中的可能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关于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为历史文化村镇中建筑的保护方式提供别样化的思路,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引发更多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撑
  • 1.1.2 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侵蚀
  • 1.1.3 建筑界对走向公民建筑的呼吁
  • 1.2 研究的范围
  • 1.2.1 “西南地区”的范围界定
  • 1.2.2 “历史文化村镇”的界定
  • 1.2.3 “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目的
  • 1.3.1 探讨西南地区历史建筑保护的长效保障体系
  • 1.3.2 总结历史建筑关键保护技术与空间再生方式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促进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 1.4.2 为城乡统筹时期新农村住宅的建设和改造作参考
  • 1.5 研究的内容
  • 1.6 研究的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实地调研法
  • 2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解释
  • 2.1.1 保护概念的具体化分析
  • 2.1.2 再利用的核心概念分析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2.2.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历史建筑现状与保护困境调研分析
  • 3.1 保护机制缺陷
  • 3.1.1 利益主体关系混乱
  • 3.1.2 镇级政府决策失效
  • 3.1.3 民居保护权责分离
  • 3.2 保护资金匮乏
  • 3.2.1 仅靠中央财政支持
  • 3.2.2 区域经济较不发达
  • 3.2.3 旅游开发基础薄弱
  • 3.3 建筑性能老化
  • 3.3.1 既存功能空间利用不足
  • 3.3.2 结构老化导致安全性差
  • 3.3.3 街屋①自然采光性能不良
  • 3.4 技术体系欠缺
  • 3.4.1 历史建筑类型繁多
  • 3.4.2 现行工艺问题严重
  • 3.4.3 整旧如新现象突出
  • 3.5 本章小结
  • 4 历史建筑保护长效保障体系的构建
  • 4.1 保护机制建议
  • 4.1.1 “时序保护”与“最低保护”结合划拨保护资金
  • 4.1.2 “文化补偿”与“立面权利”结合补偿居民利益
  • 4.1.3 “长期经营权”与“税收优惠”综合管理开发商
  • 4.2 资金来源拓展
  • 4.2.1 多层级的扶持资金
  • 4.2.2 多样性的旅游开发
  • 4.2.3 地方性的特色产业
  • 4.3 本章小结
  • 5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技术策略
  • 5.1 技术观念的演变倾向
  • 5.1.1 从“绝对真实”到“多元并存”
  • 5.1.2 既“立面修复”又“空间再生”
  • 5.1.3 是“色彩协调”非“修新如旧”
  • 5.2 全面残损检测——重要前提
  • 5.2.1 解体调查理念下的检测内容
  • 5.2.2 技术适宜原则下的检测方法
  • 5.3 功能空间再生——核心内容
  • 5.3.1 “内隐”——院落与天井利用
  • 5.3.2 “外延”——建筑与环境互动
  • 5.3.3 “重组”——卫浴与厨房改造
  • 5.4 建筑性能改良——技术保障
  • 5.4.1 木架构的修整与补强
  • 5.4.2 砖石墙的清理与加固
  • 5.4.3 竹结构的改良与创新
  • 5.4.4 自然采光条件的改善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历史文化村镇政府调查问卷
  • B 历史文化村镇居民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风土组织与形制修复——风土组织文化视角下历史村镇建筑保护实践策略解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0)
    • [2].湖南等中西部典型村镇建筑能源与环境调查[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6)
    • [3].村镇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工艺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05)
    • [4].海南出台七大措施加强村镇建筑风貌管控[J]. 城市规划通讯 2016(20)
    • [5].咸阳村镇建筑风格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27)
    • [6].我国村镇建筑材料节能标准化现状与展望[J]. 中国标准化 2011(08)
    • [7].“农村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一:村镇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 2010(02)
    • [8].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规划局副局长王启成:“新茅屋”提倡村镇建筑材料革新[J]. 建设科技 2010(05)
    • [9].中国西部村镇建筑震害分析及对策[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5(02)
    • [10].村镇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 2012(09)
    • [11].村镇建筑安全性及加固技术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4)
    • [12].村镇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 2015(10)
    • [13].村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备混凝土的效益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4)
    • [14].黔东南少数民族村镇建筑设计的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07)
    • [15].既有村镇建筑条基加固技术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2(03)
    • [16].中国村镇建筑节能技术交流会将召开[J]. 建设科技 2014(20)
    • [17].《村镇建筑用能方式与设备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启动[J]. 建设科技 2012(14)
    • [18].发展钢结构抗震建筑 推动我国村镇建筑现代化[J]. 住宅科技 2008(07)
    • [19].村镇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10)
    • [20].农房适用的节能墙体试验研究[J]. 建筑节能 2010(01)
    • [21].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数码世界 2017(12)
    • [22].中国村镇建筑结构发展探索[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3].谈浙江省村镇建筑节能适用技术[J]. 山西建筑 2012(08)
    • [24].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14)
    • [25].三峡库区村镇建筑防震减灾现状调查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11)
    • [26].村镇建筑抗震设计中若干问题及对策[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4)
    • [27].村镇免支模砌体抗震建筑技术[J]. 山西建筑 2011(18)
    • [28].我国西南地区村镇建筑现状调研与统计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5(03)
    • [29].温州村镇建筑抗震性能调查[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12)
    • [30].湖北省厅举办灾后重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班[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17)

    标签:;  ;  ;  ;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