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杨旭东

导师: 任恒祺

关键词: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粮食安全,政策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安排开展的多项专项监测、调查和试验研究项目的基础数据,通过农户调查、专项统计监测、野外试验监测等手段,通过专家咨询、统计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并结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流域的一个村级示范点和一个县级示范区为基础,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将典型案例研究与专项重点问题的区域性调查分析相结合,从分析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研究与退耕还林相关的经济、政策影响分析和粮食安全,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效益和经济政策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库首县大坝前沿的中坝村村级水平,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分值为64.58,综合效益较好;生态效益分值为71.32,较好。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四川岷江水系青衣江上游的天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分值为57.98,综合效益一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是一般,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两个案例比较,结果表明小尺度上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较为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也相对显著,而在县域尺度上,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表现一般。因此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出发,应明确在重点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工程实施的综合效益。粮食安全是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西部地区是我国退耕还林任务最重、社会经济状况最差的地区,退耕还林的多是坡耕地,生态林比重在80%左右,退耕还林对粮食的总体影响不大。退耕还林已经初步显示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增强了农民应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然而必须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同时采取积极的信贷政策,鼓励新型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必须高度重视处理好国家生态目标与群众经济目标的关系;稳定、创新林权和林地制度,将退耕还林工作必须纳入小流域或区域的统筹规划(区划)与管理之中,创新经营模式;必须完善和建立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同时,退耕工程必须与治愚或文化扶贫相结合。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退耕还林还存在诸如科研及规划严重滞后,盲目扩大与急功近利,经济林比重过大且结构趋同,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还面临国家财力有限、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地区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工程困难地区水资源匮乏或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最高目标出发,需要坚持退耕还林政策不动摇,加大宏观调控,处理好贫困地区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完善和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发展后续产业,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强化监督与评估,巩固成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由来

1.1.1 水土流失严重

1.1.2 荒漠化加剧

1.1.3 土壤盐渍化继续恶化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退耕还林研究综述

2.1 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

2.1.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3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经济理论与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偿

2.2 退耕还林建设概述

2.2.1 国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2.2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2.3 中外退耕还林工程的比较

2.3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森林生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

2.3.3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2.3.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概述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

4.2.1 指标筛选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路

4.2.3 评价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方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评价指标体系初选

4.3.2 指标体系建立

4.4 指标的内涵及赋值

4.4.1 生态效益指标

4.4.2 经济效益指标

4.4.3 社会效益指标

4.4.4 评价指标的赋值

5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分析案例

5.1 三峡库区秭归县案例

5.1.1 案例点自然地理概况

5.1.2 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

5.1.3 林业现状

5.1.4 秭归县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1.5 秭归案例点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5.1.6 效益评价

5.1.7 综合效益分析

5.1.8 小结

5.2 四川省天全县案例

5.2.1 案例点概况

5.2.2 天全案例点效益评价

5.2.3 小结

6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6.1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

6.1.1 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

6.1.2 退耕还林减少了土壤退化及洪涝灾害

6.1.3 初步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

6.2 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

6.2.1 退耕还林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消费需求

6.2.2 退耕还林使农户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

6.2.3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6.2.4 退耕还林降低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总成本

6.3 退耕还林政策的社会效益

6.3.1 退耕还林是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6.3.2 退耕还林增强了农民应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社会风险

6.3.3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6.3.4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

6.3.5 退耕还林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

7 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供求的影响

7.1 退耕的基本情况

7.1.1 退耕规模

7.1.2 退耕地类型

7.2 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7.2.1 退耕地减少粮食生产能力的测算

7.2.2 实施退耕还林后,未退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变化情况

7.2.3 退耕还林的粮食补贴情况

7.3 退耕还林对粮食供求的影响

7.3.1 西部地区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7.3.2 退耕还林后粮食供求呈现新的特点

7.4 退耕农户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7.4.1 退耕农户经营耕地情况

7.4.2 退耕农户的粮食生产情况

7.4.3 退耕农户粮食消费与去向

7.5 小结

7.5.1 退耕还林工程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7.5.2 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体来讲不大

7.5.3 退耕还林后,西部地区粮食供求平衡的格局未变

7.5.4 退耕农户不仅口粮消费没有问题,粮食收支还有节余

8 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

8.1 案例点退耕还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8.1.1 严格控制经济林比例和保证生态林比例

8.1.2 处理好树种、草种及其退耕模式

8.1.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应因地制宜

8.2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8.2.1 植被类型选择与自然条件错位

8.2.2 退耕范围盲目扩大、急功近利

8.2.3 退耕还林受国家财力限制

8.2.4 科研及规划滞后

8.2.5 地区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

8.2.6 现行政策不配套

8.2.7 权属利益关系分析与政策冲突

8.2.8 对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影响问题

8.2.9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问题

8.2.10 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影响

8.3 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议与对策

8.3.1 坚持退耕还林政策不动摇,牢牢把握生态目标

8.3.2 完善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8.3.3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

8.3.4 落实退耕还林的配套保障措施

9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23

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 姚清亮.北京林业大学2010
  • [2].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 姜恩来.北京林业大学2005
  • [3].退耕还林工程定量监测与评价研究[D]. 陈永富.北京林业大学2006
  • [4].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 崔海兴.北京林业大学2007
  • [5].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 赖亚飞.北京林业大学2007
  • [6].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研究[D]. 李瓅.北京林业大学2008
  • [7].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固碳成效及其潜力评估[D]. 王艳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8].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 郭建英.北京林业大学2010
  • [9].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D]. 陈小红.四川农业大学2008
  • [10].陕北黄土丘陵区典型退耕流域农林景观配置模式综合评价及优化[D]. 邓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