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粒酶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
端粒酶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炜川,陈璐璐,权香兰,李颖,金永民[1](2019)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球体形式在加入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构建携带TERT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并通过溶瘤、MTT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RCA-TERT-Ad35对干细胞样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与亲代细胞相比,MCF-7球体细胞显示出干细胞特性,且MCF-7球体细胞中hTERT基因过表达,其对细胞毒性剂紫杉醇具有耐药性。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TERT过表达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抑制细胞生长。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与RCA-Ad35相比,RCA-TERT-Ad35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小鼠的存活状态。结论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可优先杀伤TERT过表达的乳腺癌干细胞。(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耿江桥,郭永丽,邰隽,张杰,王生才[2](2019)在《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 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与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中TERT启动子突变8例,突变率为20.51%。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灶、腺囊是否侵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 AJCC)的M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腺外是否侵犯、AJCC的T分期、AJCC的N分期及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AJCC的T分期和AMES分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TERT启动子突变率,结果显示不同AJCC的T分期TERT启动子突变率T1与T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MES分型TERT启动子突变率低危与高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RT启动子突变甲状腺癌患儿肿瘤侵袭力及转移率均高于TERT启动子未突变甲状腺癌患儿,在手术方式选择时,应充分评估,可以考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1期)
赵春燕,贾志云[3](2019)在《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的临床价值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甲状腺癌,对其发病机制、疾病演变及转归预后都进行了探索研究。其中基因分子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如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突变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等,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成熟,仍有很多问题及挑战亟待解决。本文从基因分子学理论出发,探究BRAF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复发、死亡率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BRAF突变与TERT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癌中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供相关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袁平[4](2018)在《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多样性及ETV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癌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居第一位的恶性疾病,且为男、女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由于肺脏为人体唯一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内脏器官,居多证据证明肺癌的发生是在内源环境与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演变过程。尽管肺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解释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长度约为8-20kb的重复序列DNA(TTAGGG)n及相关蛋白组成,主要功能包括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与降解、并且参与染色体的定位、复制。细胞中维持端粒长度的最主要途径是由端粒酶介导的。端粒酶是由蛋白质与RNA组成的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作用,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增殖。目前认为端粒酶的核心部件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该酶为维持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核心物质。TERT启动子区基因的多样性可改变TERT的表达水平,该启动子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60bp内的突变可形成Ets/TCF结合序列,对于Ets转录因子家族蛋白具有较高的结合亲性,从而增加TERT的转录水平。ETV4是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中多瘤病毒增强子3基因(PEA3,Polymoma virus enhancer-3)的成员之一,该因子过表达可导致正常细胞发生恶变,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但该基因作为Ets家族转录因子对于肺癌的作用尚未了解透彻第一部分: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多样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肿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以及位于启动子区域中rs285366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长度的影响,同时分析TERT启动子序列的多样性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变的交互作用对TERT mRNA的表达、端粒序列长度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1.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患者肿瘤组织中TERT启动子区以及EGFR第18,19,20,21外显子进行扩增,用Sanger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2.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TERT mRNA的表达水平,用单色多重荧光定量(MMQPCR,Monochrome multiplex quantitative PCR)检测患者肿瘤细胞中的相对端粒长度。3.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启动子区的多样性与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水平和端粒序列长度的关系,并探索分析端粒酶启动子多样性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情况下对端粒酶逆转录酶与端粒序列长度的关系、端粒序列长度以及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1.TERT启动子区多样性检出率25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4.4%)携带经典TERT启动子区变异。其中包括距离转录起始位点-146位置突变(-146C>T)4例,距离起始位点-124位置突变(-124C>G)2例。此外还包括-166-167CC>AA突变两例,-189G>A突变两例,-173+C—例。与端粒酶启动子区未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产生突变患者的TERT 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21),且肿瘤组织细胞中相对端粒长度较长(P=0.039)。2.SNPrs2853669的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比较在所检测的250例患者中,共有142名患者携带rs2853669 SNP,其中包括杂合子T/C序列携带者106名,纯合子C/C序列携带者36名。另外108名患者为非rs2853669SNP携带者(T/T)。rs2853669 SNP组间比较显示T/T携带者肿瘤最大长径较大(P=0.025)且多数属于T分期较为晚期的肿瘤(P=0.011)。分析显示携带T/T的肿瘤细胞中TERT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05)。3.rs2853669 SNP与EGFR突变的关系T/C携带者EGFR突变产生比率较高(37.7%)(P=0.003)。C/C携带者EGFR突变率最低(16.7%)。其中第19外显子,20外显子突变在T/C携带者中的突变率最高(P=0.033)。4.EGFR突变与rs2853669对TERT mRNA与相对端粒序列长度的影响T/C携带者的病理标本中TERTmRNA表达量最高,其次为T/T携带者(Pc/c Vs.T/C<0.01,PC/CVS.T/T=0.043)。在EGFR未突变的情况下该差异的统计功效更为明显 P C/C Vs.T/C<0.001,PC/c Vs.T/T=0.032)。在EGFR突变的情况下,只有T/C序列携带者的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量高于T/T序列携带者(P=0.023)。杂合子T/C序列携带者肿瘤中相对端粒长度最长但差别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PT/C VS.T/T=0.052,PT/C vs.c/c=0.071)。然而该差异在EGFR未突变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T/C VS.T/T=0.039,PT/C VS.C/C=0.039)。5.EGFR突变与rs2853669 SNP的交互关系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携带杂合子T/C与纯合子T/T,C/C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64.74+3.1)月,(80.02+2.4)月与(76.3+2.4)月,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无病生存期分别为(65.7+3.1)月,(81.3+2.4)月与(74.9+2.8)月,同样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7)。且这种差异只会出现在EGFR为发生突变的患者组中。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总生存期与无病生存期未出现显着性差异。结论:1.TERT启动子突变与rs2853669 SNP可调节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并且对相对端粒长度有影响。2.TERT启动子突变与rs2853669 SNP可影响NSCLC患者的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3.rs2853669SNP对端粒生物学的调节受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影响。第二部分:ETV4蛋白下调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NSCLC患者癌与癌旁组织标本中ETV4的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下调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ETV4的表达,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索研究。研究方法:1.用定量PCR分析76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ETV4的表达差异,以及TERT启动子突变与rs2853669对ETV4表达的影响。2.人为下调NSCLC细胞系中ETV4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系增殖与TERT的影响。3.体用蛋白质印记技术、流式细胞仪探究ETV4下调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结果: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ETV4表达量较高(P=0.001),携带TERT启动子突变的患者ETV4表达量相对较高(P=0.08),携带rs2853669 TC(P<0.01)与TT(P=0.072)等位基因的患者ETV4表达量较高。2.下调H661,HCC827与A549细胞系中ETV4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导致G0/1期细胞周期阻滞;下调ETV4后H661与A549细胞中cyclinD1、cyclinD3、CDK4余P21蛋白以及磷酸化erk有所下调(P<0.05)。3.下调H661与HCC827细胞中ETV4表达后TERT的表达也有所下调(P<0.05);在A549细胞中沉默ETV4后可下调AP-1家族蛋白LEF-1、β-caterin与J-Jun的表达水平。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相对癌旁组织ETV4表达量显着升高。TERT启动子突变携带者与rs2853669 SNP TC与TT等位基因携带者呈高表达ETV4。高ETV4与较大的肿瘤最大长径与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相关意义。2.体外实验表明下调ETV4的表达水平可通过引起G1/G0期细胞周期阻滞,该周期阻滞可能是由激活erk通路对周期蛋白相关底物进行去磷酸化而导致的。3.下调ETV4的表达水平可同时下调AP-1转录家族基因,提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ts转录家族ETV4与AP-1转录家族基因之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从而对TERT的表达可能存在共性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1)
茹晓婷,刘勤江,苏海翔,周海红[5](2016)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2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3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所有组织中TERT启动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DTC中,TERT C228T/C250T突变率为7.9%(18/229),其中TERT C228T位点突变率为0.9%(2/229),TERT C250T位点突变率为7.0%(16/229),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未发生该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与DTC患者性别、年龄和复发危险度分层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可以帮助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对患者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6年12期)
刘浚坤,刘俊文[6](2016)在《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催化端粒延长能维持染色体组的完整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是端粒酶中的催化亚单位,其活性在多数体细胞中受到抑制,在肿瘤细胞中TERT基因过表达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在黑色素瘤细胞中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且具有较高的复现率。另外,TERT启动子突变还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瘤等多类肿瘤中,可激活TERT,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6年14期)
李小煜[7](2016)在《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仍然有争议,我们做此meta分析的目的也即是为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关系。方法:我们通过人工及参考文献回顾等方式从Pub Med,EMBASE及MEDLINE等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文献,关键检索词:“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mutation,”“thyroid,”“neoplasm(s),”“tumor,”“cancer,”以及“carcinoma”。分别计算各自的OR值及95%的置信区间。异质性显着性差异的标准设置为P小于等于0.1或者I2大于等于50%。当p值<0.1时我们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而当p值≥0.1时我们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发生的平均概率为10.1%。与野生型TERT相比,TERT启动子突变与疾病晚期(OR=3.11,95%CI:2.22-4.36),淋巴结转移(OR=1.82,95%CI:1.12-2.96),远处转移(OR=4.18,95%CI:1.61-10.81),BRAF基因突变(OR=2.71,95%CI:1.45-3.24),肿瘤复发(OR=3.91,95%CI:1.83-8.34),和死亡率(OR=8.13,95%CI:3.77-17.53)显着相关。而与甲状腺外浸润(OR=1.98,95%CI:0.96–4.07),单灶(OR=1.36,95%CI:0.90-2.07)和脉管侵犯(OR=1.45,95%CI:0.92-2.30)无显着相关。结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差的预后及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有着显着的相关性。临床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将有益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刘丽[8](2016)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telomerase)是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逆转录酶,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染色体末端端粒(telomere)的长度以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人端粒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人端粒酶RNA模板(human telomerase RNA, hTR)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研究证实,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在这个过程中,hTERT作为端粒酶的限速酶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其表达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研究hTERT启动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潜在应用:(1)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2)hTERT启动子突变,(3)hTERT的转录调控机制。第一部分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背景胃肠道恶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cancer,GIC),主要包括胃癌(gastric cancer, G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内镜活检是诊断GIC的主要手段,但是内镜检查是有创性检查且价格昂贵。基于粪便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更易于被接受的GIC筛查和术后复发监测的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粪便中肿瘤标记物在GIC诊断中的应用。与易于降解的mRNA和蛋白相比,DNA甲基化更为稳定,是更为可靠的疾病检测标记物。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人类基因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主要修饰方式之一,以往的很多研究揭示了多种基因如CDH1、P16、hMLH1、MGMT、 RASSF2等异常甲基化与GC和CRC的关系。同时,也有研究报道在CRC患者血清和粪便标本中发现了多种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的异常甲基化,例如SEPT9、 RASSF2、SFRP2等,都有可能做为CRC患者无创性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多项研究表明,在包括GIC在内的90%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hTERT mRNA的过表达和端粒酶的异常活化。作为端粒酶的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端粒酶的活性。hTERT启动子富含CpG二核苷酸,即存在CpG岛(CpG islands)。研究发现,hTERT启动子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甲基化状态,这使得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子标记物用于疾病检测。已有研究报道,GC和CRC肿瘤组织中的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甲基化水平与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但尚未有研究报道粪便中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的情况。目的阐明GIC患者肿瘤组织和粪便中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粪便中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是否可以作为GIC诊断和监测的指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34例GC和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69例GC和CRC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及62例非肿瘤患者的粪便标本。肿瘤患者的粪便标本均在接受治疗前获取,并即刻于-80℃C冻存。分别提取组织和粪便中的基因组DNA,然后进行重亚硫酸盐转化(bisulfite conversion)并纯化,采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定量检测组织和粪便中hTERT启动子2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统计分析GC和CRC患者粪便中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侵袭性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该方法对GC和CR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GIC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启动子的2个被检测CpG位点Site1和Site2的甲基化水平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8和P=0.004)。GIC患者粪便中Sitel和Site2的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将Site1和Site2的甲基化水平取平均值Av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对所有的GIC患者,Site1、Site2、Avg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69、0.777、0.799。GC和CRC患者粪便中Site1和Site2的甲基化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且甲基化水平与年龄、性别无关。在CRC中,Duke C/D期患者Sitel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Duke A/B期患者(P<0.05)。而在GC中,组织学低分化和临床晚期肿瘤患者Site2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更高(P<0.05)。GC患者粪便潜血试验(OBT)的AUC为0.537,CRC患者粪便OBT的AUC为0.834。将粪便hTERT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与OBT综合起来进行多参数回归ROC分析,GC和CRC的AUC可分别达到0.806和0.920。结论在所检测的2个hTERT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Site1和Site2中,GIC肿瘤组织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GIC患者粪便中h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GIC患者粪便hTERT启动子特定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侵袭性有关。粪便hTERT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与OBT综合分析可以提高CRC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二部分hTERT启动子突变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背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RCC包括不同类型的肿瘤,主要有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CC,ccRCC),肾乳头状癌(papillary RCC,pRCC)和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CC,chRCC)。在RCC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升高,但是端粒酶活化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来研究者在黑色素瘤中发现了hTERT启动子有2个高频突变:C228T和C250T,突变产成了新的ETS1结合序列,从而显着提高了hTER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以及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端粒酶活性提高了2-4倍。因此,这种突变可能是造成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在肿瘤中异常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hTERT启动子突变也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或疾病的预后有关。研究显示,在黑色素瘤中,h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厚度、是否形成溃疡以及患者的预后等有关。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hTERT启动子突变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被认为是膀胱癌中目前已知的发生频率最高的基因改变。关于hTERT启动子突变是否存在于RCC中,现有的研究还不能明确这一点,并且也不清楚突变是否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目的分析RCC患者肿瘤组织中hTERT启动子突变的情况,明确以上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端粒酶异常活化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09例R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提取组织的DNA,然后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hTERT启动子上C228T突变、C250T突变以及VHL基因改变的发生情况。提取肿瘤组织的RNA,采用定量Real-timePCR技术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肿瘤组织中hTERT启动子突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侵袭性以及VHL基因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被检测的109例RCC肿瘤组织中,有10例存在hTERT启动子突变,其中9例是C228T突变,1例是C250T突变。在h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的肿瘤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突变阳性的ccRCC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96例ccRCC中,9例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处于临床Ⅲ/ⅣV期的有5例(5/9,55.6%),87例突变阴性的患者中处于临床Ⅲ/Ⅳ期的有9例(9/87,10.3%),呈现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3)。hTERT启动子突变的发生率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组间差异。在9例检测出hTERT启动子突变的ccRCC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远处转移,3例发生了肾被膜侵袭,而在未检测出突变的87例ccRCC患者中,4例发生了远处转移,3例发生了肾被膜侵袭。远处转移和肾被膜侵袭的发生率在突变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分别是5/9(55.6%)和7/87(8.0%)(P=0.001)。在所检测的77例ccRCC肿瘤组织VHL基因位点中,32例(41.6%)存在VHL位点的一个或多个改变,而在这些改变中,4例发生在h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的患者中,28例发生在hTERT启动子突变阴性的患者中,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C肿瘤组织中存在着hTERT启动子突变。ccRCC中瘤组织中hTERT启动子突变与hTER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突变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在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肿瘤的侵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ccRCC肿瘤组织中h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在VHL基因改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第叁部分精浆刺激宫颈癌端粒酶活化过程中hTERT的转录调控研究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频繁的性生活等,但其确切原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证实,宫颈癌中hTER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都异常升高。在宫颈组织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的过程中端粒酶激活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但是端粒酶活化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hTERT的转录激活是端粒酶活化的关键步骤,但是目前hTERT的转录调控机制仍然不明确。hTERT转录活性的调控有很多因子的参与,包括转录活化因子和抑制因子。c-MYC、Sp1、雌激素等被证实是hTERT转录活化因子,能上调hTERT的表达;P53、转录激活蛋白1(AP-1)、Mad等被认为是抑制因子,抑制hTERT启动子的活性。精浆是精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含有前列腺素、雌激素、孕激素、血管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蛋白酶、蛋白激酶等多种物质。以往研究发现,精浆可以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精浆或前列腺素E2(PGE2)处理宫颈癌细胞系后,可以诱导PGE2受体EP1、EP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表达上调,进而刺激肿瘤的发生发展。另有研究显示,精浆中的物质还可以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环氧化酶-2(COX-2)等多种细胞因子或酶的表达,进而影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在精浆刺激宫颈细胞恶变的过程中,hTERT的作用及hTERT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1)hTERT mRNA表达水平检测:叁株宫颈癌细胞系HeLa Caski、SiHa,以及从人正常宫颈组织中分离出原代的宫颈上皮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经血清饥饿处理48h,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精浆,对照组均不加入精浆,24h后收获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后采用定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2)端粒酶活性检测:经培养和处理的叁株细胞系和宫颈上皮细胞(方法同上),收获细胞后采用TeloTAGGG Telomerase PCR 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3)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Spl的蛋白表达水平。(4)hTERT启动子活性测定:采用hTERT启动子活性报告质粒和Progema荧光素酶活性双报告系统进行检测。(5)siRNA技术:采用COX-2特异性siRNA,抑制HeLa细胞中COX-2的表达。(6)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实验组HeLa细胞(加入PGE2或精浆)和对照组HeLa细胞(不加入PGE2或精浆),甲醛溶液使组蛋白或转录因子与DNA交联。收获细胞后将DNA超声碎裂成200-1 000bp的片段。用Spl抗体或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抗体沉淀相应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用蛋白A/G琼脂糖收集,然后洗脱、去交联。最后获取DNA,进行定量PCR扩增。(7)动物实验:雌性BALB/c裸鼠12只(出生6周)。血清饥饿的HeLa细胞,实验组加入精浆,对照组不加入精浆。悬浮后注射入裸鼠腋窝部皮下,3周后取出肿瘤组织分析。结果(1)在叁株细胞系HeLa、Caski、SiHa中,实验组(精浆处理组)的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eLa和Caski中端粒酶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和P<0.01)。而在原代培养的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对照组hTERT mRNA表达量很低或无法检出,但实验组加入精浆(终浓度为1:10)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端粒酶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2)选用特异性COX-2 siRNA抑制HeLa细胞中COX-2的表达后,实验组(精浆处理组)的hTERT mRNA表达未见明显异常,而用非特异性siRNA处理HeLa细胞后,实验组hTER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采用hTERT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181晰转染HeLa细胞,实验组HeLa细胞hTERT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用COX-2特异性siRNA抑制COX-2表达后,实验组hTERT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实验组HeLa细胞分别加入精浆和PGE2,24小时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发现精浆处理组和PGE2处理组Spl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是之前的5.6倍和6.5倍。(5)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发现,HeLa细胞加入精浆或PGE2处理后,Spl抗体沉淀的DNA中hTERT启动子片段被明显募集,还同时伴有乙酰化的组蛋白H3和H4的增加。(6)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裸鼠体内精浆处理过的HeLa细胞所生长出的肿瘤组织比对照组HeLa细胞所生长出的肿瘤组织体积明显增大、重量明显增加。结论精浆能促进宫颈癌细胞系和原代培养的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上调。精浆诱导HeLa细胞中hTERT启动子活性升高,同时伴有Spl表达增加以及Spl与hTERT启动子结合的增强。COX-2介导了精浆促进hTERT转录激活和端粒酶活性上调的过程,即这一过程是通过COX-2-PGE2-Sp1轴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3-30)
何洁,万经海,李学记,钱海鹏,孟肖利[9](2015)在《胶质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突变分析及其预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7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TERT启动子区C228T和C250T位点的突变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发生率为32.1%,在低级别(Ⅰ~Ⅱ)和高级别(Ⅲ~Ⅳ)胶质瘤中突变分别占28.0%和34.0%。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中突变占57.1%,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占44.4%,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突变分别占28.6%和23.1%。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着相关,突变型术后生存时间显着短于野生型(P=0.001)。按低级别和高级别分组独立分析后发现,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均与不良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19和0.018)。Cox回归分析表明,TERT启动子区突变和术后放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2,HR=3.486,95%CI:1.591~7.637;P=0.004,HR=0.331,95%CI:0.156~0.699)。结论:TERT启动子区突变频繁发生于脑胶质瘤中,突变型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5年05期)
张磊,李小毅[10](2015)在《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是人染色体中控制细胞增殖的重要结构,端粒酶的持续表达,肿瘤细胞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并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是端粒酶重要的活性部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甲状腺癌中存在TERT启动子区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甲状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本文全面综述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中的突变情况及其意义的最新研究,以为甲状腺癌分子水平的诊治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端粒酶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 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与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中TERT启动子突变8例,突变率为20.51%。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灶、腺囊是否侵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 AJCC)的M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腺外是否侵犯、AJCC的T分期、AJCC的N分期及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AJCC的T分期和AMES分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TERT启动子突变率,结果显示不同AJCC的T分期TERT启动子突变率T1与T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MES分型TERT启动子突变率低危与高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RT启动子突变甲状腺癌患儿肿瘤侵袭力及转移率均高于TERT启动子未突变甲状腺癌患儿,在手术方式选择时,应充分评估,可以考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粒酶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炜川,陈璐璐,权香兰,李颖,金永民.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9
[2].耿江桥,郭永丽,邰隽,张杰,王生才.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9
[3].赵春燕,贾志云.甲状腺癌中BRAFV600E的临床价值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4].袁平.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多样性及ETV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茹晓婷,刘勤江,苏海翔,周海红.分化型甲状腺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
[6].刘浚坤,刘俊文.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
[7].李小煜.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
[8].刘丽.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何洁,万经海,李学记,钱海鹏,孟肖利.胶质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区突变分析及其预后意义[J].癌变·畸变·突变.2015
[10].张磊,李小毅.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