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论患方知情同意与医方规避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文,顾加栋[1](2020)在《南京市某区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制度认知差异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制度认知现况,探究促进制度落实的措施。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市江北某区的三家二级甲等医院的44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1.3%的受访者将知情同意书当成免除侵权责任的手段;41.7%的受访者认同患方口头表达医疗决定的做法;89.2%的受访者认为为了挽救生命可以违背患者理性选择而遵从其近亲属意见;在急救患者拒绝表态时,50.7%的受访者认为可以不实施手术。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制度方面的培训,培养其善良管理人意识和证据意识,从而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王俊琦[2](2020)在《紧急救治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逐渐加强,医患关系中患者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患者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知情同意权。患者知情同意权体现了对患者意思自治的尊重。但是,医疗过程中常出现紧急情况,相应的,紧急救治制度体现出事急从权的特征,紧急救治制度允许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突破患者知情同意权实施医疗救治,这必然会导致两种制度的碰撞。然而这两种制度都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权必不可少的。知情同意制度通过保障自我决定权来确保患者知晓风险,紧急救治制度通过保障救治权来确保生命健康。两者尽管表面上有所冲突,但保障生命健康的目的是统一的。如何平衡紧急救治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是本文研究的内容。除绪论外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紧急救治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特点,通过对紧急情况特点的描述,论述紧急情况下的知情同意和一般情况下知情同意的区别,为下文论述紧急情况下可以突破知情同意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紧急救治制度和患者知情同意制度的冲突困境。通过引入案例介绍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制度实现的困境。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法律规范的瑕疵以及探讨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怠于实施紧急救治措施的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目前的困境和现状提出的若干完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在紧急情况中一味地强调患者的知情同意反而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笔者借鉴急诊分级诊疗,在紧急情况下分级适用知情同意制度。另外还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希望在我国推广预先医疗指示制度,确保患者本人能够更为全面的享受到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也减少紧急情况下近亲属对知情同意权的滥用。
张韵[3](2020)在《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再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和家属知情同意权制度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家属知情同意权被认为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补充。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对家属知情同意权的适用情形、行使有不同的规定,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于家属知情同意权的性质、内容、行使条件、保护方式,及其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关系、与医疗特权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同时,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原则、家属的范围、不同家属之间的顺位、权利人知情同意能力进行规定。按照现有的规定也没有为患者、家属、医疗机构三方,在发生冲突和意见分歧的时候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这可能会导致救治不及时,甚至成为医疗机构不作为的借口,致患者生命、身体、健康于危险的处境。知情同意权来源的复杂性使得对于知情同意权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仅能将依据患者书面委托授权而取得的知情同意权视为属于代理的范畴,而基于监护制度或意定监护制度享有的知情同意权应是一种职责,除此之外的知情同意权应属于参与决定权。在将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孙子女,成年外孙子女纳入到近亲属范围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到将共同生活的媳妇、女婿纳入到近亲属的范围中。同时,对于家属知情同意权应明确行使顺位,不能过于提高某一近亲属的地位,特别是配偶的地位。不能将知情同意能力等同于民事行为能力,要适当地认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医疗决策的能力。对于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以纯粹自主原则、替代判断性原则、最佳利益原则在不同情形下对家属知情同意权进行不同的指导。在患者、家属与医疗机构发生冲突时,结合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拒绝医疗会损害第三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时,应该不允许拒绝医疗行为。在患者与家属存在冲突的时候,应该以尊重患者自我决定权为原则,但是如果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则应该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听取患者还是家属的意见。如果家属与医疗机构产生了意见上的冲突,且患者丧失了自我意志,则需要依据实施医疗行为后是否能根本性地改变患者的状态来决定是否采取家属拒绝治疗的意见。同时可以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在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对于是否实施医疗决定进行判断。
李爽[4](2020)在《医疗行为中的知情同意权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从肖志军案到榆林产妇跳楼案,引发了人们对知情同意权的热议。知情同意权是指医疗过程中,医方应当首先向患方告知医疗行为的有关内容,与此同时患方基于医方的告知内容,根据自身判断,做出是否同意的医疗权利,其法理基础是人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包括知情权和同意权两个方面,知情是同意的基础,知情权行使的前提是医方告知义务的履行,医方的告知义务和患方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二者互相联系且密不可分。实质上,医患双方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在赋予患方知情同意权的同时,也应当对患方知情同意权进行合理的限定,以此来保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和医疗实践,对患方知情同意权构成限制的情形主要有紧急情形处置权、保护型医疗措施和基于公共利益的强制医疗行为。每种限制情况的适用都应具有相应的法律条件。由于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是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需要对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范围和标准进行明确,就告知标准而言,“合理医师标准说”结合“具体患者标准说”更符合我国国情。总之,明确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边界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张汉成[5](2020)在《紧急情况下患方知情同意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目的是调查样本医院目前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实施现状,明确其在实施过程中不足,有针对性地从医院管理优化以及法律风险规避的角度提出改善该样本医院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实施现状的具体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缓和医患关系。研究方法本文采取了文献分析法、现象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明确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通过在样本医院的实习进行观察研究,了解样本医院的处理现状与流程,通过对390位患方与210位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进一步明确问题所在。研究结果医生群体:1.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医生群体中年龄增长、职称提升以及月收入增加,认知情况总体得分就越高。2.知情同意程序性问题倾向上,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大多数医生的知情同意程序倾向选择依然以法律明确规定的为选择依据。3.知情同意实体性问题倾向上“知情无意”与“知情拒绝手术”情境下,规避风险的逻辑倾向始终贯穿在医生的选择中。患者群体:1.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患者月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其认知情况总体得分就越高。2.知情同意程序性问题倾向上,在紧急情况下,患者选择在大范围上与医生选择以及法律层面规定具有重合性。3.知情同意实体性问题倾向上,三种特殊情境下,医生治疗是否符合规范都是患者决定是否追责的首选衡量指标。4.实体倾向选择个体差异方面:卡方检验,紧急情况下“不知情手术”与紧急情况下“知情拒绝手术”,在各个学历层次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紧急情况下“知情无意手术”是否亲身经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完善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的内部流程(1)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教育。(2)扩张紧急状态识别标准、确立主治医师识别主体地位(3)明确知情告知程序事项的优先次序(4)完善内部预先授权决策机制,规避法律风险。2.本院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外部冲突规制(1)杜绝“不知情手术”,避免打着维护患者生命健康为名扩张医疗父权,侵犯患者人权。(2)按法律规定施行“知情无意手术”,法律明确规定了当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情形下,医方在经过相应批准流程后可以实施救治措施。(3)有限制性地施行“知情拒绝手术”,核心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本院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经济困境突破在国家法律层面,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被调研医院层面,改变欠费承担主体,由全院统筹承担损失,减轻科室面临的救治压力。
朱琳[6](2020)在《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司法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根据《病历书写规范》第23条规定,手术知情同意书是指手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等。手术知情同意书作为记录医患治疗法律关系的书面载体,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协调医患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实践中,医患各方对于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效力存在很大的争议,由此引发的纠纷和冲突,既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又是司法的难题。对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问题的研究,现有研究文献较多,多以学理研究为主,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法律性质、内容、签字主体、责任分配等方面。虽然这些研究从理论和方法层面为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效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支撑,但是对法律适用问题系统研究的普遍性缺失,对司法案例研究的薄弱,导致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解决的背离,使得大量基于手术知情同意书纠纷案件裁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都不佳。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证研究方法,以法院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系统地审视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中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对案例的量化分析,系统总结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中的司法经验。通过研究发现,在实践中,司法多以《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核心文本作为基本依据。即便如此,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法律效力认定存在明显的规则缺失和不严密,各地法院的裁判分歧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法院,对签字主体、告知义务、文本内容、因果关系以及鉴定意见是否采纳方面都有不同的裁判思路。因此,同案不同判现象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方当事人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认为,手术知情同意书既体现了医疗伦理和公共安全秩序的需要,又体现现代社会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发展的需要,其中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其应该遵守的价值优先选项。因此,从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和自主性出发,在分析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边界的基础上,以保护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中心,明确签字主体为“有同意能力”的患者,只有在“不宜”或“不能”的情况下才可以将知情同意权转移给委托代理人。从法律的角度,同意书的内容应体现患者知情同意权与生命健康权、紧急救治权的平衡,患者主体的适格,医方告知义务的全面以及违反手术知情同意书法律要件所应承担的责任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手术知情同意书基础理论进行梳理,讨论了其概念、法律关系、法律特征;第二部分,结合对2018-2019年涉及手术知情同意书案例的统计和分析,从同意书有效、无效和影响效力认定的其他因素等三方面系统地研究手术知情同意书纠纷的司法现状;第三部分,结合前文实证研究的成果,对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实务中存在的立法、司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价;第四部分,针对前文归纳的问题,提出对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等相关问题的完善建议。
付鲲鹏[7](2020)在《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困境及其应对》文中指出医疗知情同意权发轫于西方社会,是医学研究与诊疗实践中一些案例、判例以及病人权利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亦是人格权发展和现代医学伦理进步的产物。医疗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医疗机构应当对其病情、诊疗方案、诊疗风险以及可替代方案等“实质性”医疗信息做出充分说明,患者基于这些说明,独立自主的作出是否同意该诊疗行为的决定。医疗知情同意权以医方告知义务的履行作为前提和基础,以患者在知悉诊疗信息后做出决定作为权利的最终实现。医疗知情同意权不仅是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可剥夺的患者最核心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患者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与前提,具有保障个人尊严,实现个人选择的功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产生发展与制度建立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蕴藏着深刻的法哲学思维与医学伦理底蕴,在注重对患者生命健康权益关怀的同时,也增添了患者自主决定权和意思自治的理论根基。医疗知情同意权亦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权属性,是一种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兼具的复合性权利。人格尊严是一种人的内在价值与基础性价值,赋予人以自主与自我,保障人的自由与理性。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正当性即在于此,通过赋予个体对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以保障对个人自主决定和选择行为的尊重,实现对患者本人权益的有力维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强对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保障。然而近年来司法案例和“医闹”现象的不断增加,逐步显示出医疗知情同意权在临床医学等领域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亦暴露出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部分短版。从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理论发展来看,学界对于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内涵、权利属性、理论基础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从规范层面上看,相关立法规定较为繁杂,散见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缺乏统一规定,在知情同意能力的判定标准、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代为行使等方面存在立法缺位。从规范的实施与观念层面来看,存在医方忽视患者本人的主体地位、医患双方对知情内容存在理解偏差等问题,而医疗知情同意权与家属代位决定权、保护性医疗措施之间的价值冲突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保护遭遇到了困境。本文认为,医疗知情同意权纠纷作为诊疗纠纷的主要方面,始终涉及医患双方在面对特定利益冲突时的价值选择。因此,在解决权利冲突时,应当衡量和分析不同权利的价值位阶,坚持将患者的人格权益作为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核心价值。由此推及应当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自主决定权,坚持患者本人的医疗知情同意权和生命健康权益高于医方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启动权和患者家属的代位决定权原则。并以上述原则作为应对策略的内在逻辑主线和价值遵循,提出了诸如确立患者本人的主体地位、规范医方告知义务的范围和标准、建立动态保护程序、探索和细化特殊情况下医疗强制干预权的启动规则等改进建议。力求帮助患者真正参与到关涉自身人格权益的诊疗决策之中,以期从本源上维护患者的医疗知情同意权,减少诊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张娟[8](2019)在《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冲突遍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各项权利也不例外,呈矛盾共生关系,有相容也有冲突。在以权利话语构筑的法律世界中,同样存在作为法律现象出现的权利冲突。权利冲突是一个同权利现象相伴随的问题。权利冲突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权利理论为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无疑能为化解当下的中国医患权利冲突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为指导,分析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产生原因,以及探求化解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以法治路径为主导的多维路径。论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理论立场、实践理性及人文意蕴这三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着重解读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观基本内涵。接着转入描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图景,并指出权利冲突在权利实践中难以避免这一困境。通过已有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系统梳理,从中挖掘出其对当代中国权利冲突化解的理论启示,包括对权利冲突的成因、化解路径以及人文目标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当然,作为发生在医患关系领域的权利冲突,这三个方面的启示,同样对中国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有重大理论价值。论文以此为铺垫,选取了当下中国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性与本质。接着,在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指导下,对中国医患权利冲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主体因素、法治因素、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这四个方面。接着文章开始探讨如何化解医患权利冲突。文章首先确立我国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基本原则,包括患者利益优先原则、医患利益平衡原则,并围绕“医患权利合作”这一核心原则,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具体制度路径。对应已经揭示的医患权利冲突成因,对这一冲突化解的路径包括法治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指导下的主体路径、社会路径以及经济路径的多维路径。最后,文章在结语中点出,我国医患权利冲突的产生和化解,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乃至社会改革所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以及所昭示的愿景和前途。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医患权利冲突的化解不仅需要制度革新,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合作与温暖关爱。
封锦[9](2019)在《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中的法律保护探析》文中提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二战后医患关系从医生父权主义转向法律父权主义的重要标志,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重视与保护,是在医疗领域对患者人权的尊重。在我国医疗诉讼案件中,因患者知情同意权被侵犯所引发的案件数量占总量的比例高达一半。从2007年的肖志军签字事件到2017年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我国关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依法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探析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中的法律保护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7)桂13民终720号凌洪远案为例,从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典型案件出发,采用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聚焦当下医患纠纷中的热点问题,创新之处在于关注了患者知情同意权被侵犯的新类型,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代理权限被滥用,这种侵权行为有别于传统的医方让患方知情不到位,正逐步成为医疗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研究患者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剖析当下法律保护体系中还存在着的诸多困境,如知情同意权的代理权被滥用、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范围模糊、监督机制及患者维权途径缺乏等等,从患者知情同意权被侵犯的主要原因出发,再结合比较国内外关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情况,针对前述提及的法律保护困境,提出诸如采取预立医疗指示、启用动态保护程序、多渠道推广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告知书和加大对“职业医闹”等恶势力的惩处力度等具体而微的相关措施,以期对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发展有所贡献,推动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体系,从而达到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以及法治进步的目的。
雷禹[10](2019)在《健康传播视域下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海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伤医事件频发,医师执医环境恶化,医患关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高风险领域之一。伴随新媒介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日趋媒介化,医患关系不仅遭遇新挑战,也面临新机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上海政策施行,在当前社会与数字媒介环境下,新媒介使用日趋深刻影响医患行为,健康传播范式发生转变。学术界认识到,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互相依赖,彼此需要,进行着密不可分的医疗活动,医患行为在助推医患关系的发展中有着非常显性的重要作用,新媒介对于医患行为影响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为新媒介使用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研究基础。然而,健康传播视野下的相关研究非常匮乏,缺陷比较明显。现有研究文献中,核心概念界定有待辩证;其次,不够重视平衡医患双方研究,尤其忽视新媒介使用对于医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医患行为研究框架与模式偏重患者;其三,研究方法上偏重思辨,定量研究甚少,而且主要局限于新闻报道文本分析;其四,定量研究方法运用相当单一,变量设置比较简单,不足以描述医患双方新媒介使用对其行为影响的复杂状态。因此,在医患双方新媒介使用影响其行为的路径与机制这一重要问题上,目前并没有事实充分的发现,以及基于事实的论证,亟待深化研究,以有切实而又系统的发现,以及据此进行深入的探索。有鉴于此,在上海市医学专家与医疗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本研究基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通过上海案例研究,立足于当前新媒介发展迅捷、高度渗透并影响医患行为这一历史性大背景,聚焦于医患行为,考究重要影响因子,建构纵横交错的变量模型,以揭示新媒介使用对于医患行为的一系列彼此关联的重要影响,发掘影响产生的路径与机制,以期填补新媒介与医患行为实证研究空白,实质性地推进这一学术研究领域,为新媒介视域下改善医患关系研究,以及健康传播理论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文献。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开展探究。在理论支撑层面,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媒介依赖理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与医患双方个体——患者与医者两方个体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其就医行为与执医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着重探讨此影响的路径通道、中介变量,以及调节变量对路径的作用等。在实证调查层面,本研究建立关于医患双方个体新媒介使用行为与医患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医患研究模型假设、现状发现假设、影响关系假设、影响路径假设。根据假设,本研究对新媒介使用行为、就医态度与行为、执医态度与行为等相关变量,进行维度的选择与确定,确定核心变量——自变量“新媒介使用行为”,因变量“就医行为”与“执医行为”。后两者维度分别是“参与认知度”、“信任度”、“依从度”、“尊重度”,以及“尊重度”、“信任度”、“忠诚度”、“激情度”;前者根据不同使用主体,确定患者自变量维度是“新媒介信息依赖度”与“新媒介技术依赖度”,医者自变量维度是“新媒介依赖度”;通过征求专家意见并反复修改后,形成医患两个版本的问卷。抽样采用书面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发放覆盖各类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等上海医疗机构共计近30家单位。在对获取的医患数据进行清理、质量控制及信效度分析检验后,采用频数统计、交互分类、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一一验证医患双方新媒介使用行为现状发现的系列假设,即对理论模型中相关变量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由此发现医患双方各变量本身的强弱程度、各变量与新媒介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影响各变量的个体属性因素,进而发现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医患行为影响路径中各环节分别受到作用的因素,为之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路径与探讨影响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分析验证后发现,新媒介使用对就医行为与执医行为确实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一些中介因素继而影响到行为。另外,个体属性对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就患者而言,“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就医行为”的影响路径主要是通过影响就医态度,继而影响就医行为意向,最终影响就医行为。此外,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属性均会对此影响路径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就医者而言,“新媒介使用行为”对于医者“执医行为”的影响作用有三条实现路径:其一,通过影响执医态度,继而影响执医行为;其二,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继而影响执医行为;其三,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继而影响自我效能感,最后影响执医行为。此外,医者人口学属性中仅性别与收入对以上影响路径产生调节作用,但作用较为微弱。由影响作用实现路径分析可见:新媒介作为健康传播工具与渠道,在患者就医行为与医者执医行为干预方面,不仅潜力显着,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根据相关验证结论,本研究进行深入讨论与思考,探讨新媒介冲击下医患沟通行为的健康传播范式嬗变,探索提升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医患行为影响路径畅通度的方案,探究新媒介影响医患行为的路径障碍,如新媒介造成医患认知鸿沟、医患话语权失衡,以及新媒介报道失范等,并结合影响路径相应提出利用新媒介干预医患行为的构想,进而提出提升医患素养、重建医患信任、建构医患舆论场、定位媒介角色等一系列手段的建议,为在健康传播视域下结合新媒介,规范与引导医患行为寻求现实径路,为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学术参考。
二、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论患方知情同意与医方规避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论患方知情同意与医方规避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市某区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制度认知差异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问卷设计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受访者对权利法律属性的认知 |
2.3 受访者对权利行使主体的认知 |
2.4 受访者对患者享有权利途径的认知 |
2.5 受访者对紧急救治权的认知 |
3 讨论 |
3.1 医务人员形成了较好的依法依规行医意识 |
3.2 部分医务人员对权利的法律属性认知尚存在误区 |
3.3 医务人员对患方决定书面化的做法仍需进一步强化 |
3.4 医务人员对医方紧急医疗救治权认知不清 |
3.5 医务人员对知情同意的理解更多基于传统的医学道德层面 |
4 建议 |
4.1 加强民法学习,增强对患者权利属性及医方紧急救治权的理解 |
4.2 加强专门培训,促进医务人员对现行知情同意制度全面了解 |
4.3 培养证据意识,强化患方决定书面化的做法 |
(2)紧急救治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相关研究 |
二 国外相关研究 |
三 总结和展望 |
第三节 研究方法、范围限制和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范围限制 |
三 创新点 |
第一章 紧急救治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基本概念分析 |
第一节 紧急救治制度 |
一 紧急情况 |
二 紧急救治的构成要件 |
三 紧急救治是权利也是义务 |
第二节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
一 医疗告知义务 |
二 同意权的行使主体 |
三 他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应遵守的原则 |
四 免除获得同意义务的情形 |
第三节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与紧急救治制度的关系 |
一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和紧急救治制度的冲突 |
二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和紧急救治制度的联系 |
第二章 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实现的困境 |
第一节 案例引入 |
一 案例一 |
二 案例二 |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瑕疵 |
一 告知对象不清晰 |
二 近亲属顺位安排不明确 |
三 紧急情况下知情不同意的解决方案不明确 |
第三节 怠于实施紧急救治措施 |
一 怠于实施紧急救治措施的表现 |
二 医疗职业风险高导致防御性医疗 |
三 防御性医疗导致怠于实施紧急救治 |
四 防御性医疗的危害 |
第三章 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一节 紧急情况下分级适用知情同意 |
一 急诊分级诊疗的启示 |
二 分级适用 |
三 监督机制 |
第二节 推广预先医疗指示 |
一 预先医疗指示的可行性分析 |
二 预先医疗指示的构成要件 |
三 预先医疗指示的具体使用情境 |
四 预先医疗指示的修改和撤销 |
五 自杀不应被视为预先医疗指示 |
第三节 紧急情况下近亲属意见的取得 |
一 近亲属的范围 |
二 近亲属的顺位安排 |
三 近亲属缺失的处理方案 |
第四节 紧急情况下知情不同意的解决方案 |
一 因为经济压力大而不同意的解决方案 |
二 因自身认识不足而不同意的解决方案 |
三 因为处于伤病末期而不同意的解决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方法 |
第1章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权的立法发展与特征揭示 |
1.1 知情同意权的产生与家属知情同意规则的发展 |
1.2 我国医疗关系立法中的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权 |
1.2.2 家属知情同意权在我国立法中的发展 |
1.2.3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位阶效力 |
1.3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权的特征揭示 |
1.3.1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权的两大特征 |
1.3.2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权特征揭示的意义:法律适用难题及其解决 |
第2章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
2.1 家属的范围 |
2.2 家属知情同意能力分析 |
2.3 家属为多数时的顺位问题 |
2.3.1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顺位 |
2.3.2 意见不一致时的决定原则 |
第3章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及救济途径 |
3.1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适用范围、行使原则和方式 |
3.1.1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适用范围 |
3.1.2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原则 |
3.1.3 家属知情同意权的行使方式 |
3.2 家属知情同意权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可能冲突及其协调 |
3.2.1 知情同意权冲突产生的前提 |
3.2.2 知情同意权冲突的解决办法 |
3.3 家属知情同意权与医疗机构决定权的可能冲突及其协调 |
3.3.1 医疗机构决定权的适用情形 |
3.3.2 家属知情同意权与医疗机构决定权的冲突解决 |
3.4 侵犯家属知情同意权的救济途径 |
3.4.1 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查 |
3.4.2 调解解决 |
3.4.3 司法救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4)医疗行为中的知情同意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知情同意权的背景及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我国医患危机下的知情同意权 |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践现状 |
二、医患危机的根源 |
第二节 知情同意权的生成 |
一、知情同意权的产生发展 |
二、我国关于知情同意权的规定 |
第三节 关于知情同意权的理论基础 |
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二、自然法中人的权利 |
第二章 知情同意权的内容 |
第一节 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 |
一、告知主体 |
二、告知内容 |
三、告知标准 |
第二节 患方知情同意权的行使 |
一、同意的主体 |
二、同意的内容 |
第三节 权利的行使形式——知情同意书 |
一、知情同意书的性质 |
二、知情同意书的作用 |
第三章 知情同意权的例外情形 |
第一节 医疗紧急情况 |
一、医疗紧急处置权界定及特征 |
二、紧急处置权与知情同意权的同一性和冲突性分析 |
三、医疗机构紧急处置权的困境及解决 |
第二节 保护性医疗 |
一、保护性医疗和知情同意权的冲突 |
二、保护性医疗与知情同意权的伦理一致性 |
三、保护性医疗与英美法系医疗特权理论的对比 |
四、冲突解决 |
第三节 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医疗行为 |
一、强制医疗的法理及正当性分析 |
二、我国强制医疗的法定情形 |
第四章 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责任及救济 |
第一节 责任构成 |
一、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归责原则 |
二、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构成要件 |
三、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赔偿范围 |
第二节 完善知情同意权的机制 |
一、我国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二、对医疗行为中知情同意制度的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紧急情况下患方知情同意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法律制度的规定 |
1.1.2 现实的迫切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理论与实践困境 |
1.3.1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工作的内部困境 |
1.3.2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工作的外部困境 |
1.3.3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工作引发的经济困境 |
1.4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4.3 研究意义 |
1.4.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研究过程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对象 |
2.2.1 患方 |
2.2.2 医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现象观察法、访谈法 |
2.3.3 比较分析法 |
2.3.4 问卷调查法 |
2.4 问卷相关 |
2.4.1 问卷设计 |
2.4.2 质量控制 |
2.4.3 样本量计算 |
2.4.4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调查结果 |
3.1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现状医生调查部分 |
3.1.1 医生问卷基本情况 |
3.1.2 医生对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的认知及影响因素 |
3.1.3 医生对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的态度及评价 |
3.2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现状患者调查部分 |
3.2.1 患者问卷基本情况 |
3.2.2 患者对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的认知及影响因素 |
3.2.3 患者对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的态度及评价 |
3.3 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现状医患问卷对比部分 |
3.3.1 医患认知情况对比分析 |
3.3.2 医患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程序选择倾向对比分析 |
3.3.3 医患对院方评价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改进策略研究 |
4.1 完善本院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的内部流程 |
4.1.1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
4.1.2 扩张紧急状态识别标准、确立主治医师识别主体地位 |
4.1.3 明确知情告知程序事项的优先次序 |
4.2 本院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外部冲突规制 |
4.2.1 杜绝“不知情手术” |
4.2.2 严格按法律规定施行“知情无意手术” |
4.2.3 有限制性地施行“知情拒绝手术” |
4.3 本院紧急情况下患者知情同意权经济困境突破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紧急情况下患方知情同意现状调研问卷(医方版本) |
附件2: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紧急情况下患方知情同意现状调研问卷(患方版本)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6)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司法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手术知情同意书基础理论概述 |
(一)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概念 |
(二)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法律性质 |
(三)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法律特征 |
二、基于2018-2019年司法裁判文书的实证考察 |
(一)样本描述与量化分析 |
(二)手术知情同意书有效裁判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
(三)手术知情同意书无效裁判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
(四)影响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的其它因素 |
三、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对医患双方权利边界的认知冲突 |
(二)对签字主体的认定规则与现实判断有偏差 |
(三)医患双方对手术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内容及标准差异大 |
(四)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与损害责任的关系认定分歧大 |
四、完善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规则的思考 |
(一)合理界定医患双方权利边界 |
(二)规范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签字主体 |
(三)明确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义务内容和标准 |
(四)健全损害责任承担的责任形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7)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困境及其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医疗知情同意权概述 |
第一节 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发展沿革 |
第二节 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概念界定 |
第三节 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权利属性 |
一、积极权利属性 |
二、消极权利属性 |
第四节 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理论基础 |
一、医学伦理层面的理论基础 |
二、生命健康权层面的理论基础 |
三、自主决定权层面的理论基础 |
四、医疗合同层面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立法考察及评析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考察 |
一、美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二、英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三、香港地区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考察 |
一、法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二、德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三、日本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四、台湾地区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立法考察 |
第三节 相关立法的简要评析及经验借鉴 |
第三章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规范的考察 |
第二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规范的实施考察 |
一、医疗知情同意权司法保障的总体概况 |
二、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及其评析 |
第三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观念考察 |
一、医方漠视患者的医疗知情同意权 |
二、医患双方对于知情内容存在理解偏差 |
第四章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困境 |
第一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规范制定困境 |
一、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享有主体存在法律冲突 |
二、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部分立法缺位 |
第二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规范实施困境 |
一、家属代位决定权与患者本人生命健康权冲突 |
二、保护性医疗措施与患者知情同意权存在冲突 |
三、诊疗需求与医疗资源紧张之间存在供需矛盾 |
第三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观念困境 |
一、“家文化”背景下的家庭观念冲突 |
二、医患关系陷入信任危机“僵局” |
第五章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体系的完善建议 |
第一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规范制定的完善建议 |
一、明确医疗知情同意权的享有主体和顺位 |
二、确立医疗机构告知义务的范围和标准 |
三、明晰患者知情同意能力的判断标准 |
第二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规范实施的完善建议 |
一、规定特殊情况下医疗强制干预权的启动规则 |
二、明晰侵犯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责任 |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保障医疗知情同意权的监督 |
第三节 我国医疗知情同意权保护的观念层面完善建议 |
一、增进医患双方互信与合作 |
二、增强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基本内容 |
五、创新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利观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理论维度 |
一、理论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权利观 |
二、理论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利观 |
三、理论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权利观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实践理性 |
一、权利规范的形成根植于物质基础所决定的社会秩序 |
二、权利关系的变迁受制于社会关系的变迁 |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对权利正当性的决定作用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利观的人文意蕴 |
一、权利是“人赋”的,并且是人之为人的确证 |
二、权利的价值诉求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 |
三、权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当代中国发展及价值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当代中国发展 |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发展 |
第二节 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观内涵解读 |
一、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主体地位 |
二、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权利的根本保证 |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权利的基本路径 |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权利实践的根本目标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图景 |
一、权利观念革新:从服从权力到争取权利的观念进步 |
二、权利领域拓展:从民事权利到社会权利的不断推进 |
三、权利诉求多元:从基本人权到新兴权利的类型丰富 |
四、权利冲突产生:从个人主义到合作主义的困境突出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对权利冲突的启示 |
一、提供权利冲突发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
二、确立权利冲突化解路径的实践指向 |
三、树立权利冲突得以化解的人文目标 |
第三章 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性与成因 |
第一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及规范梳理 |
一、医患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例 |
二、医患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规范梳理 |
三、医患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的相关启示 |
第二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特殊性质 |
一、医患权利冲突的真伪之辩 |
二、医患权利冲突的特征概括 |
三、医患权利冲突的本质分析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医患权利冲突的成因 |
一、主体因素:医患双方权利观的非理性运用 |
二、法治因素:医患权利保护的法律运行失灵 |
三、社会因素:医患权利运行的保障制度不足 |
四、经济因素:医患权利实现的物质条件制约 |
第四章 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患者利益优先原则 |
一、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确立患者权利主体的首要地位 |
二、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的内涵辨析 |
三、患者利益优先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二节 医患利益平衡原则 |
一、医患利益平衡原则兼顾医患权利内容的动态实现 |
二、提出医患利益平衡原则的现实迫切性 |
三、医患利益平衡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三节 医患权利合作原则 |
一、医患权利合作原则促进医患权利关系的良性互动 |
二、坚持医患权利合作原则的必要性 |
三、医患权利合作原则的若干具体运用 |
第五章 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法治路径 |
第一节 医患权利配置的立法表达 |
一、制订医患权利保护的统一法律 |
二、确立医患权利内容的明确边界 |
三、明确医患权利行使的具体规则 |
第二节 医患权利协商的行政执法 |
一、增强医师个人行政责任的承担 |
二、发挥行政机关预防医患权利冲突的执法功能 |
三、完善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行政调解程序 |
第三节 医患权利平衡的司法裁量 |
一、强化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诉讼功能 |
二、改进医患利益冲突衡量的法学方法 |
三、确立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指导性案例 |
第四节 医患权利冲突的多元化解机制 |
一、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多元化解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加强医患权利冲突当事人间的和解制度 |
三、构建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医事仲裁制度 |
四、突出化解医患权利冲突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医患权利冲突化解的多维路径 |
第一节 培育医患权利共同体的理性权利观 |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必要性 |
二、医患信任与沟通是构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关键因素 |
三、重建医患权利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
第二节 完善医患权利运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推进医方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
二、优化普通患者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
三、健全贫困患者的医疗救助制度 |
第三节 巩固医患权利实现的物质经济基础 |
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患者权利均衡实现 |
二、公立医院改革坚持患者利益优先的公益本位 |
三、规范社会办医行为减少发生医患权利冲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中的法律保护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典型案例及其法律启示 |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典型案例 |
二、案例评析与法律启示 |
(一)典型案例的评析 |
(二)凌洪远案引申的法律问题 |
第二章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一般理论 |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概念 |
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性质 |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是一项民事权利 |
(二)患者知情同意权是一种具体人格权 |
三、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构成要件 |
(一)侵权行为的种类 |
(二)损害结果的认定 |
(三)因果关系的判定 |
第三章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现状 |
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困境 |
(一)知情同意权的代理权限被滥用 |
(二)医方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片面程序化 |
(三)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范围模糊 |
(四)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损害赔偿缺乏操作依据 |
(五)监督机制及患者维权途径缺乏 |
三、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要原因 |
(一)知情同意权与生命健康权冲突 |
(二)知情同意权与患者近亲属利益冲突 |
(三)知情同意权与医方商业秘密权冲突 |
(四)知情同意权与紧急情况下医生特殊干预权冲突 |
第四章 国内外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保护情况比较 |
一、我国相关法律 |
(一)大陆地区法律保护起步较晚 |
(二)香港、台湾地区法律明细程度较高 |
二、域外法律保护情况 |
(一)美国提出“正常理性患者标准” |
(二)法国认为患者可自主选择医生 |
(三)日本强调知情权是双向知情 |
(四)韩国提倡动态的连续性法律保护 |
三、域外立法对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的借鉴意义 |
第五章 完善知情同意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议 |
一、严格限制知情同意权的代理权限 |
(一)明确知情同意权行使的主体 |
(二)通过预立医疗指示等立法方式限制代理权限 |
二、启用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动态保护程序 |
三、医疗机构信息披露义务采用“合理患者标准” |
四、细化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损害赔偿标准 |
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一)多渠道推广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告知书 |
(二)加大对“职业医闹”等恶势力的惩处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健康传播视域下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实意义 |
三、研究理论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
一、研究对象 |
二、主要研究问题 |
三、研究路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篇章结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运用模型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四、定量分析法 |
五、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
第五节 创新性与可行性 |
一、研究创新性 |
二、研究可行性 |
第六节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健康传播 |
一、概念范畴 |
二、历史演进 |
三、理论框架 |
第二节 医患行为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范式 |
三、行为沟通模式 |
四、医患行为量表 |
第三节 媒介与医患 |
一、历史与发展 |
二、框架与文本 |
三、作用与影响 |
四、成因与对策 |
第四节 文献评析 |
一、研究视角 |
二、理论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框架 |
一、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
二、计划行为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维度的选择 |
一、新媒介依赖度的概念 |
二、医患行为的定义 |
三、医患行为的维度 |
第四章 医患新媒介感知模式实证调查设计 |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采集 |
一、样本选取 |
二、数据来源 |
第二节 问卷编制 |
一、变量的选取 |
二、研究量表标度的选择 |
三、患者量表纬度构建与编制 |
四、医者量表纬度构建与编制 |
五、已有量表的参考与选择 |
六、问卷设计与修整 |
第三节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一、患者理论模型修正 |
二、患者研究假设建立 |
三、医者理论模型修正 |
四、医者研究假设建立 |
第五章 数据质量评估与统计 |
第一节 数据统计与整理 |
一、患者数据的整理与质量控制 |
二、医者数据的整理与质量控制 |
第二节 CR值的计算与判定 |
一、患者数据的CR值判定 |
二、医者数据的CR值判定 |
第三节 探索性因子分析 |
一、患者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适合性检验 |
二、患者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
三、医者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适合性检验 |
四、医者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四节 信度分析 |
一、患者问卷的信度分析 |
二、医者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五节 效度分析 |
一、患者问卷的效度分析 |
二、医者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六章 新媒介视域下的医患行为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医患双方样本构成分析 |
一、患者基本情况 |
二、医者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医患双方新媒介使用习惯分析 |
一、患者新媒介使用时间与渠道 |
二、患者新媒介使用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者新媒介使用时间与渠道 |
四、医者新媒介使用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三节 医患新媒介信任度分析 |
一、患者新媒介信任度 |
二、患者新媒介信任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者新媒介信任度 |
四、医者新媒介信任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四节 医患新媒介依赖度分析 |
一、患者新媒介依赖度 |
二、患者新媒介依赖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者新媒介依赖度 |
四、医者新媒介依赖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五、医患新媒介依赖度与新媒介信任度关系分析 |
第五节 医患双方自我效能感分析 |
一、患者自我效能感程度 |
二、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者自我效能感程度 |
四、医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五、医患自我效能感与新媒介变量相关度 |
第六节 医患双方社会支持分析 |
一、患者社会支持获得程度 |
二、患者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者社会支持获得程度 |
四、医者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五、医患社会支持与新媒介变量相关度 |
第七节 就医现状与执医现状 |
一、医患态度与意向现状 |
二、医患态度与意向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医患态度与新媒介变量相关度 |
四、医患行为现状 |
五、医患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八节 新媒介视域下医患行为现状 |
一、新媒介视域下医患行为感知 |
二、医患行为和谐度 |
三、患者就医现状发现假设验证一览 |
四、医者执医现状发现假设验证一览 |
第七章 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一节 患者结构方程模型假设的验证 |
一、患者结构方程模型图 |
二、患者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 |
第二节 患者影响关系假设的验证 |
第三节 患者影响路径假设的验证 |
第四节 患者影响的调节变量的验证 |
一、性别属性的影响 |
二、年龄属性的影响 |
三、学历属性的影响 |
四、收入属性的影响 |
五、健康状况的影响 |
六、新媒介信任度的影响 |
第五节 医者结构方程模型假设的验证 |
一、医者结构方程模型图 |
二、医者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 |
第六节 医者影响关系假设的验证 |
第七节 医者影响路径假设的验证 |
第八节 医者影响的调节变量的验证 |
一、性别属性的影响 |
二、年龄属性的影响 |
三、学历属性的影响 |
四、收入属性的影响 |
五、职称的影响 |
六、新媒介信任度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结论与探析 |
一、医患行为及其和谐度的现实印证 |
二、新媒介使用行为影响医患行为的路径确定 |
三、医患行为影响路径中变量的相关性确认 |
第二节 讨论与思考一:新媒介冲击下医患沟通的健康传播范式的嬗变 |
一、新媒介的冲击:医患受众习惯与传受渠道发生转变 |
二、文化碰撞与交融:健康传播范式遭遇困境与冲突 |
三、“微”变革与元创新:医患沟通健康传播模式发生转换与重构 |
第三节 讨论与思考二: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医患行为影响路径畅通度的提升方案 |
一、患者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其就医行为影响路径畅通度的提升 |
二、医者新媒介使用行为对其执医行为影响路径畅通度的提升 |
第四节 讨论与思考三:新媒介“人际网络”中医患行为的沟通噪音 |
一、医患认知鸿沟 |
二、医患信任降低 |
三、医患话语权失衡 |
四、媒介报道失范 |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健康传播范式转换下医患行为和谐度提升的现实径路 |
一、提升医患个体素养 |
二、重建医患信任关系 |
三、建构医患话语舆论场 |
四、准确定位媒介角色 |
第六节 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设计的不足与展望 |
二、研究测量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项目 |
致谢 |
附录一: 患者新媒介使用行为(新媒介依赖度)量表 |
附录二: 医者新媒介使用行为(新媒介依赖度)量表 |
附录三: 患者就医态度量表 |
附录四: 患者就医行为意向量表 |
附录五: 患者就医行为量表 |
附录六: 医者执医态度量表 |
附录七: 医者执医行为量表 |
附录八: 医患自我效能感量表 |
附录九: 医患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附录十: 健康传播视域下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患者使用) |
附录十一: 健康传播视域下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医者使用) |
四、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论患方知情同意与医方规避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市某区医务人员知情同意制度认知差异及其对策[J]. 马文文,顾加栋. 医学与社会, 2020(06)
- [2]紧急救治下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探析[D]. 王俊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研究[D]. 张韵. 湘潭大学, 2020(02)
- [4]医疗行为中的知情同意权研究[D]. 李爽.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紧急情况下患方知情同意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D]. 张汉成.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手术知情同意书效力认定司法实证研究[D]. 朱琳. 西南大学, 2020(01)
- [7]医疗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困境及其应对[D]. 付鲲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8]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下的医患权利冲突及化解研究[D]. 张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中的法律保护探析[D]. 封锦.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10]健康传播视域下新媒介使用对医患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海案例研究[D]. 雷禹. 上海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