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反复发作可使气道上皮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气道狭窄,影响患者的健康。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可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可产生激素类的副作用,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造成患者不能坚持用药。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效果显著、见效迅速,简单易行,节约药物,便于推广等优点。肺俞穴与大椎穴为针灸治疗哮喘的主要穴位,可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的治疗。本实验以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工具药物,对大椎穴进行穴位注射,考察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差异,以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的机理。第一部分:穴位的确定采用数字万用表测定人合谷穴及距穴位0.5cm, 1cm, 1.5cm处的针刺电阻与皮肤电阻,证实穴位处的电阻低于非穴位电阻,表明可通过电阻值确定穴位。通过测定大鼠基准点及基准点2mm, 4mm, 8mm, 1cm处的电阻值,确定了大椎穴和肺俞穴,同时表明以往根据图谱确定穴位的方法存在着误差,以穴位的低电阻性来确定穴位更为科学。第二部分:血浆及组织中地塞米松的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以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工具药物,氢化可的松为内标,建立了HPLC的测定方法,其血浆及组织中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日内RSD与日间RSD均小于5%,测定样品在96小时内稳定。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符合实验要求。第三部分:地塞米松穴位与静脉、肌肉注射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采用HPLC测定方法,测定了SD大鼠穴位与静脉、肌肉注射的药物分布和药物动力学。体内分布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在血中的药物浓度较静脉、肌肉注射低,而在肝、肺、肾、脾中的药物含量较静脉、肌肉注射高。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给药后0.17, 0.5, 1, 2, 4, 8小时的血浆药物浓度低于静脉、肌肉注射,而在肝、肺、肾、脾中的药物含量却较静脉、肌肉注射高,其中肺部药物分布第二高。表明穴位注射可影响药物在组织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参数,提高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有利于哮喘的治疗。本实验证实了可通过测定电阻值确定穴位,在皮肤电阻确定穴位的基础上发展了针刺电阻的穴位确定方法,可更准确的确定穴位的位置;建立了HPLC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血和组织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首次证实穴位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可改变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参数,提高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有利于哮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