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 ——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

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 ——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的重心在于透过对“原真演奏”问题的阐释、“演奏型态”的建构与分析,进而从音乐演奏的视角,对音乐释义学的方法提出一些思考。本文的论述因此有两大任务:一是厘清“原真演奏”发展的脉络及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所引发争议的焦点;二是尝试建构“原真演奏”演奏型态并据之以为演奏分析之基础。“原真演奏”是“古乐复兴运动”的核心概念,二十世纪六○年代开始成熟地发展,并在唱片工业的带动之下,把一种演奏古乐的全新思维模式推上了西方音乐世界舞台,同时也对十九世纪以来的传统演奏实践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原真演奏”对于演奏传统的反思,在理论概念(哲学、美学与历史)、演奏实践以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上都引发了西方音乐学界极多的讨论及争议,因此理清“原真演奏”发展的脉络与厘清这些争议的焦点,对于“演奏型态”的建构与分析是绝对必要的。“演奏型态”概念提出的目的在于突显传统演奏思维的单一,进而提供另一种思考音乐的方式。其建构的触发点在于“原真演奏”与“主流演奏”在相同曲目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诠释上的差异,而是整个演奏模式:包括看待音乐作品的概念、对声音的品味、演奏实践的手法以及音乐表达的方式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引导着对于整体“演奏型态”模式的建构。本文从作品与演奏的关系、作曲家的意图、演奏实践的手法与音乐表达的方式四个方面作了描述与讨论,以为“演奏型态”建构之基础。而在“演奏型态”的分析上,本文以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BWV1046-1051)为例,选取四个各具代表性的录音,对不同版本演奏中的乐器音色、速度、重音、动态、分句、发音、装饰音、颤吟和整体情绪各方面作了总结与比较,从理性分析与感性聆听两方面描述。通过上述“演奏型态”分析的过程与结果的总结,本文尝试对音乐释义学现有的偏向技术分析与音乐学分析的方法提出反思。在习惯于“主流演奏”所带来的声音经验传统中,“原真演奏”极大地扩展了演奏者与聆听者的感性经验,使得作品呈显出更为多元与丰富的意义,本文因此认为音乐的意义有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作品之外的,即并非作曲家在作品中所置入的,而且这些意义若有似无,随生即灭,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求之于感性的体验,语言描述也只能形之于万一。因此,本文受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所提出的“生成”(becoming)概念启发,认为音乐意义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之中,其敞开必基于演奏与聆听。基于“演奏型态”的聆听作为音乐释义学的一种方法由此展开。

论文目录

  • 凡例
  • 论文提要
  • 英文提要
  • 导论:原真演奏、演奏型态与音乐释义学方法
  • 一、"原真演奏"的内涵与历史发展
  • 二、演奏型态的建构与分析
  • 三、音乐释义学方法的思考
  • 四、译名的问题
  • 第一章 原真演奏中的原真性
  • 前言
  • 第一节 原真演奏与古乐复兴运动
  • 一、门德尔松的《马太受难曲》
  • 二、多尔梅奇的演奏哲学
  • 三、"原真演奏"与"主流演奏"
  • 四、原真演奏、实证主义与音乐学
  • 五、结语
  • 第二节 原真演奏:哲学与美学问题
  • 一、"原真的"与"原真性"
  • 二、阿多诺vs.欣德密特
  • 三、"原真演奏"中的"原真性"
  • 四、"原真演奏"的复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 五、结语
  • 第三节 原真演奏:历史与演奏实践问题
  • 一、历史意识、历史还原与历史重构
  • 二、乐器:"拜物教"与"声音的原真"
  • 三、演奏实践:先验的两难
  • 四、叙事与修辞:音乐表达的古今之争
  • 五、结语
  • 第四节 原真演奏:接受与影响问题
  • 一、唱片工业:声音文化的改变
  • 二、古代之耳与现代之耳:聆听文化的改变
  • 三、观念革命:音乐教育思维的改变
  • 四、结语
  • 第二章 "原真演奏"演奏型态的建构
  • 前言
  • 第一节 作品与演奏
  • 一、作品:一种现实的存在
  • 二、演奏:一种人为的存在
  • 三、作品与演奏:一种本质的存在
  • 四、结语
  • 第二节 演奏型态:作曲家的意图
  • 一、意图与愿望:作曲家的期待
  • 二、文本与行动:乐谱与演奏的关系
  • 三、结语
  • 第三节 演奏型态:乐器与演奏实践
  • 一、风格与表现
  • 二、乐器
  • 三、音符
  • 四、结语
  • 第四节 演奏型态:音乐表达
  • 一、修辞学与音乐修辞学
  • 二、"情感论"与"音型论"
  • 三、人的情感与非人化的情感
  • 四、结语
  • 第三章 演奏型态的分析
  • 前言
  • 第一节 巴赫与《勃兰登堡协奏曲》
  • 一、巴赫与巴洛克
  •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随意的选择或有意义的组合?
  • 三、结语
  • 第二节 演奏型态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二号
  •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号(F大调,BWV 1046)
  •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F大调,BWV 1047)
  • 第三节 演奏型态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三、四号
  •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G大调,BWV 1048)
  •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四号(G大调,BWV 1049)
  • 第四节 演奏型态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六号
  •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号(G大调,BWV 1050)
  •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号(降B大调,BWV 1051)
  • 结论:音乐释义学方法的思考及其它
  • 一、"演奏型态"分析所引发的相关音乐意义问题
  • 二、相关于"演奏型态"分析的聆听
  • 三、"原真演奏"与"视域融合"
  • 四、其它:相关于"原真演奏"
  • 附录:原真演奏大事记
  • 引用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生活型态及价值观探讨大学生进修之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4)
    • [2].型态营销:构建品牌与顾客融合的价值[J]. 销售与市场 2008(16)
    • [3].预防老年痴呆的生活习惯[J]. 科普天地(资讯版) 2010(05)
    • [4].生活型态模式中的“族群”对产品开发与创新的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2(06)
    • [5].网络口碑传播型态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1(16)
    • [6].从共感到悦感:基于生活型态的用户价值路径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3)
    • [7].教学思源·原生型态舞蹈——浅谈原生型态舞蹈对云南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 大家 2012(05)
    • [8].型态营销构建宜北町品牌价值[J]. 中国商贸 2012(05)
    • [9].基于“80后”生活型态的厨房设计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11)
    • [10].泛缪斯、泛计划、泛设计!——博物馆叙事空间型态逻辑的设计研究[J]. 设计 2019(19)
    • [11].产教融合2.0时代的办学型态[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2)
    • [12].生活型态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个案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3].万代FW GUNDAM CONVERGE《机动武斗传G高达》恶魔高达最终型态[J]. 玩具世界 2017(10)
    • [14].以生活型态为导向的老年产品设计需求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2)
    • [15].癫痫患者的发作型态及急救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6)
    • [16].基于生活型态的青年女性服装消费实证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 [17].二型态真菌形态调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11)
    • [18].信息科技下的教学型态与有效性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 2015(02)
    • [19].塑造健康的生活型态:心育对核心素养的回应[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18)
    • [20].台湾产业群聚型态与区域发展[J]. 宏观经济研究 2011(07)
    • [21].乡民社会传统与中国农村的组织化——基于中西方社会型态差异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 2008(11)
    • [22].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文化型态:打破与重建[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7)
    • [23].生活型态模式下的保健产品设计[J]. 湖南农机 2008(11)
    • [24].短裙服装型态指标量化研究与应用[J]. 现代商业 2017(32)
    • [25].住院成年患者睡眠型态紊乱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2)
    • [26].企业2.0:企业社交化之必要与必然[J]. 华人世界 2011(12)
    • [27].拥抱业务新型态[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04)
    • [28].台湾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体制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9)
    • [29].生活型态对于保健产品设计的重要性[J]. 青年文学家 2014(36)
    • [30].实现“IT新型态” 惠普工作站开启全新Z时代[J]. 影视制作 2013(10)

    标签:;  ;  ;  

    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 ——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