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提升动词习得研究

英语提升动词习得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提升和控制动词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英语提升动词与句子主语无语义联系,而与补语动词有语义联系,因其特殊的语义-句法连接关系,所以提升动词是一种难以习得的语言现象,尤其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更难。但目前对英语提升动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理论方面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因此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的框架内通过实证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提升动词的习得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区分提升动词和控制动词的使用场合吗?(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影响英语为母语者使用提升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敏感吗?(3)中国学习者的总体英语水平与敏感度是否有关?本研究中代表三个英语水平的学生分别完成了改编于Becker的测试卷,该测试卷包括20个测试句和20个干扰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学生在某些方面可以区分提升和控制动词的使用场合,他们对英语提升动词的有些句法和语义特征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无生命主语和静态补语动词是使用提升动词的线索,而对英语提升动词的句法特征虚主语it/there不敏感。他们对英语控制动词选择NP主目语有一定的敏感性。(2)受试总体的英语水平与他们对英语提升动词语义句法特征的敏感度无关,即使到了英语学习高级阶段,他们对提升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仍然不敏感,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运用提升动词。本文从普遍语法角度解释了造成中国学生习得提升动词难的主要原因,即汉语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提升动词具有正负迁移。此外,本研究运用过度泛化、石化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对提升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的敏感度没有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提升动词,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提升动词的过程中清晰地说明提升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应努力提高学生对这些特征的敏感度。

论文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List of Tables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 The Aim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Thesis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 1.1 Theoretical Framework
  • 1.1.1 Theta Theory
  • 1.1.2 Case Theory
  • 1.1.3 X-bar Theory
  • 1.1.4 NP Movement
  • 1.1.5 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 (EPP)
  • 1.2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Raising and Control Verbs
  •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R.aising and Control verbs
  • 1.4 Studies on Chinese Raising verbs
  • 1.5 A Gene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Raising Verbs
  • 1.6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aising Verbs:Previous Studies
  • Chapter Two Methodology
  • 2.1 Research Questions
  • 2.2 Participants
  • 2.3 Instrument
  • 2.4 Procedures
  • Chapter Thre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3.1 Results of Group 1-High School
  • 3.2 Results of Group2- CET4
  • 3.3 Results of Group3- TEM4
  • 3.4 Summary of Results of all measuring points from Three Groups
  • 3.5 Discussion
  • 3.5.1 The Role of UG in the 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aising Verbs
  • 3.5.2 Causes of Overgeneralization and Fossilization
  • Conclusion
  • 4.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 4.2 Implications
  • 4.3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标签:;  ;  ;  ;  

    英语提升动词习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