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定位的政策性与商业性之辨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定位的政策性与商业性之辨

论文摘要

1999年4月起,为了完成金融不良资产回收、银行业改革、国有企业脱困等政策性任务,我国陆续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对应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展和治理思路的变化,在它的内部逐渐暴露出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任务相混淆、冲突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制加以解决是本文论述的中心。本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固有特征进行了理论的探讨,但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务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不良资产处置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对事实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我们才能厘清利害关系,明确症结所在,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的建议。本文认为,从建立目的、融资方式、运作方式等各方面来判断,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符合政策性的特征,它存在的最大利益也正是它所肩负的政策性目标。然而,在政策性目标尚未完成,政策性任务仍在进行当中,监管体制和政策配套也未成熟之时,商业性业务的介入,显然起到了混淆思路的负面作用。两项任务在同一套体制内运行造成许多问题和困扰。近来,关于“商业化转型”的讨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思路,即:完全抛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质,转向以营利为最高目标的商业化经营。但是,通过对不良资产处置现实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现阶段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并没有终结,其中的利益仍需要政策性的机构来继续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转型再由其它机构接管,显然是一种不经济的做法;若将政策性任务继续留在商业化了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里,又很难避免性质混淆的问题继续存在。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将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进行规制,它所追求的首要利益不应是自身机构的存续和发展,维护政策性目标的利益才应被置于首要位置。在该目标未达成时,就应坚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最初的政策性思路,保证政策性任务的完成。我们需要改进的应是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规制。通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本质进行法律上的确认,来保证政策性目标的利益不被忽视或倾轧,保证政策性任务得以真正完成。另外,还需要改变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规制理念,通过法律体系的构建来促进它资产处置效率的提高。具体建议为:其一,为它设置有效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弥补它作为政策性企业的固有效率缺陷;其二,为其业务开展配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减少其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概述
  • 1.1.2 问题的提出——如何合理定性和规制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1.2 论文结构安排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的固有性质分析
  • 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原理介绍
  • 2.2 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企业的鉴别
  • 2.2.1 经营目的不同
  • 2.2.2 组织方式不同
  • 2.2.3 竞争程度不同
  • 2.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机构特征分析
  • 2.3.1 经营目标具有政策性
  • 2.3.2 借助市场进行资产处置
  • 2.3.3 结论
  • 第3章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性质的现实——政策性与商业性混淆定位不清
  • 3.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因的性质分析
  • 3.1.1 银行积累大量政策性不良资产风险高度集中
  • 3.1.2 国有企业改革高速推进负债亟需清理
  • 3.1.3 金融国际化竞争压力增加国内银行寻求减负
  • 3.1.4 分析——多方力量促成肩负多项政策性任务
  • 3.2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方式的性质分析
  • 3.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的性质分析
  • 3.3.1 1999 年-2001 年政策性不良资产剥离
  • 3.3.2 2004 年-2005 年“商业性”不良资产剥离
  • 3.4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性质分析
  • 3.4.1 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实际操作
  • 3.4.2 “商业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实际操作
  • 3.4.3 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的“政策性”、“商业性”辨析
  • 3.5 小结
  • 第4章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评价
  • 4.1 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成果分析
  • 4.1.1 资产处置进度与现金回收率
  • 4.1.2 银行资产不良资产状况
  • 4.2 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剩余风险分析
  • 4.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剩余风险分析
  • 4.2.2 商业银行的剩余风险分析
  • 4.2.3 央行的剩余风险分析
  • 4.3 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再生的可能性
  • 4.4 小结
  • 第5章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定位与规制建议
  • 5.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定位和规制的现存问题
  • 5.1.1 法律定位含混
  • 5.1.2 “多头监管”现象严重
  • 5.1.3 法规政策配套不完善
  • 5.2 改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规体系的目标
  • 5.2.1 明确法律地位
  • 5.2.2 促进有效经营
  • 5.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的建议
  • 5.3.1 改善治理结构
  • 5.3.2 法规体系的配套改革
  • 5.3.3 结论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探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21)
    •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1(02)
    • [3].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化转型中的博弈[J]. 农村金融研究 2010(04)
    • [4].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新解[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商业化转型发展[J]. 今日财富(金融版) 2009(10)
    • [6].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商业化转型的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03)
    • [7].基层农发行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南方金融 2008(05)
    • [8].消费社会下的文化思考——以段子手商业化转型为例[J]. 美与时代(下) 2017(12)
    • [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模式探究[J]. 时代金融 2013(36)
    • [10].为商业化转型砥砺奋进——长城资产公司经营业绩创转型以来最好水平[J]. 中国金融家 2011(02)
    • [11].在商业化转型中不断创新[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05)
    • [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 时代金融 2011(21)
    • [13].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稳定作用的影响[J]. 上海金融 2009(09)
    • [14].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推进办事处商业化转型发展[J]. 今日财富(金融版) 2009(10)
    • [1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及改善[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11)
    • [16].商业化转型成功 中国华融开启二次创业征程[J]. 中国金融家 2012(10)
    • [17].基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现代商业 2011(32)
    • [18].企业文化的成功转型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关键[J]. 甘肃金融 2010(11)
    • [1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J]. 中国金融 2009(02)
    • [20].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对策研究[J]. 数码世界 2018(01)
    • [21].信达破冰[J]. 英才 2010(08)
    • [22].浅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与制度完善[J]. 金融法苑 2008(04)
    • [2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时期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问题探析[J]. 甘肃金融 2011(10)
    • [24].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息披露研究[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8(01)
    • [25].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赢得未来[J]. 中国金融家 2012(01)
    • [26].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探析[J]. 甘肃金融 2011(07)
    • [27].农发行商业化转型中的风险防范[J]. 财政监督 2009(11)
    • [28].金融危机背景下日韩政策性银行转型及其启示——基于DBJ和KDB的转型分析[J]. 财政研究 2011(01)
    • [29].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转型——以“猫耳FM”为例[J]. 视听界 2018(05)
    • [30].储能产业面临重大机遇 商业化转型迫在眉睫[J]. 电源世界 2017(08)

    标签:;  ;  ;  ;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定位的政策性与商业性之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