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逐渐由“量”向“量与质”并重的方面转化,即从追求住宅面积——讲究房型——注重室内设计转向重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质量。然而,由于当前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及规划→建筑→景观这种分段式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模式带来的整体观念淡漠,使得城市居住区环境始终难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当代居民的需求。现代“人本主义”的回归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设计方法论领域的“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从线性思维到整体思维,从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的界限分明、各自为政,到三位一体、融贯发展。建立在多团体、多专业学科整合基础上的整体设计是现代人居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研究新世纪“以人为核心”的居住区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入手,系统总结了组成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各个部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新世纪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整合居住区规划、建筑、景观各个主要方面,形成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完整的整体设计理论构架;最后,提出城市居住区环境应该以与城市设计相对应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为核心,集规划、建筑、景观于一体,并将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作为实施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重要环节,深入探讨了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导则的制定方法。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新世纪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研究在传统的以规划和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机制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风景园林学这门学科在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突破以往界限分明、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实现包括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在内的多团体、多专业的整合,形成一个系统而高效的整体设计机制,从而满足当代人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多层次需求,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梦想。本文力求突破以往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表象形式的研究(如形式、风格、技术、审美),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上探讨新世纪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理念与方法,为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为相似规模的园区和建筑集群(如校园、科技园区、中学等)的环境整体设计研究打下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1. 导论:新世纪新挑战新理念1.1 研究的动因1.1.1 研究的社会背景和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1.1.1.1 社会背景1.1.1.2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1.1.2 当今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2.1 理论滞后于实践1.1.2.2 对景观认识的误区1.1.2.3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及建造方法的局限1.1.3 理论背景1.1.3.1 国外城市居住区环境理论研究动态1.1.3.2 国内城市居住区环境理论研究动态1.2 概念界定与辨析1.2.1 居住区/居住社区1.2.2 城市居住区环境概念、分类及研究范围限定1.2.3 景观/风景园林学1.2.4 整体设计1.3 本文研究的视角、内容及框架1.3.1 景观视域——本文研究视角的确立1.3.2 研究内容1.3.3 研究框架2. 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整体设计观念的提出2.1 “人本主义”的成熟与回归2.2 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缺憾与潜在追求2.2.1 从花园城市到邻里单位、《雅典宪章》——以技术理性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确立2.2.2 从雷德朋体系、温奈尔福法则到新城市主义——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反思和以人为主导的环境体系的确立2.2.3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审视城市居住区——“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全面确立2.3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和整体设计观念的提出2.3.1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分析2.3.1.1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起步时期2.3.1.2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停滞时期2.3.1.3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振兴时期2.3.1.4 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繁荣时期2.3.1.5 新世纪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趋势2.3.2 新世纪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特点催发整体设计观念2.3.3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促进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2.4 小结3.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系统分析3.1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内涵本质与评价原则3.1.1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内涵3.1.2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本质3.1.3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评价原则3.1.3.1 景观完整3.3.3.2 生态连续3.3.3.3 多元共生3.2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系统特征3.2.1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系统结构3.2.2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系统的动态发展3.3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系统构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3.3.1 社会文化因素3.3.2 经济技术因素3.3.3 地域环境因素3.4 小结4. 当前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4.1 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4.1.1 居住区规划设计目标、内容要求与理论发展现状4.1.2 从物质规划走向社区规划4.1.3 从关注住宅单体功能设计到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空间系统4.1.4 从做指标、做图形走向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4.1.5 设计控制与尺度序列概念的建立4.1.6 城市居住区交通的人性化思想与设计4.2 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4.2.1 居住区景观概念、设计目标4.2.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4.2.3 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4.2.4 新世纪居住区景观设计对策4.3 当前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4.3.1 中国当代居住建筑的历史发展与特征趋势4.3.2 居住区建筑类型及其建筑设计特点4.3.3 居住建筑对于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意义4.3.4 新世纪居住区建筑设计对策4.4 小结5.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策略建构5.1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基本特征5.1.1 整体设计的方法论特征5.1.2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基本特点5.1.2.1 设计范围的扩展化5.1.2.2 设计内容的整体性5.1.2.3 设计程序的系统化5.1.3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整体性框架5.2 规划设计阶段:居住区规划与景观的一体化设计5.2.1 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同步性5.2.2 景观系统在居住区形态规划结构中的作用5.3 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居住区规划、景观、建筑的一体化设计5.3.1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5.3.1.1 城市设计的定义与设计范畴5.3.1.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5.3.2 城市设计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的引入5.3.3 居住区城市设计理论的运用5.4 整体设计实施过程中:居住区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5.4.1 建筑有景观意识,景观有建筑意识5.4.1.1 建筑的景观意识5.4.1.2 景观的建筑意识5.4.1.3 建筑与景观的交接处理5.4.2 景观是建筑功能与空间的户外延伸5.5 景观先行——以风景园林师为主导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式研究5.5.1 问题的提出5.5.2 内涵与本质5.5.3 工作流程与设计步骤5.6 小结6.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方法建构——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研究6.1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环节是构建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性的有效方法6.2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的研究方法6.2.1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定义6.2.2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构成的影响因素6.2.3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研究方法6.3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的价值取向6.3.1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自然取向——居住融于自然6.3.2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社会取向——为城市而居住6.3.3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人文取向——从形态到场所6.4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主要设计要素6.4.1 居住区核心外部空间6.4.2 住宅单体建筑之间的外部空间6.4.3 居住区道路空间6.4.4 居住区入口空间6.4.5 建筑物形体规定6.4.6 景观意向群的确定6.4.7 标志性节点空间6.4.8 地标6.4.9 风格6.5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对策6.5.1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原则6.5.2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成果表达方法6.6 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实例分析——湖州东白鱼潭居住小区7.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案例分析7.1 美国滨海城(Seaside)——西方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探索7.1.1 项目概况7.1.2 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特征7.1.2.1 设计理念7.1.2.2 方法特征7.1.3 评价与启示7.2 深圳万科四季花城——中国内地城市的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探索7.2.1 项目概况7.2.2 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特征7.2.2.1 设计理念7.2.2.2 方法特征7.2.3 评价与启示8. 结论参考文献插图目录个人简介导师简介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居住区环境论文; 外部空间形态论文; 环境设计论文; 整体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