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文首先采用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于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的设计过程。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发现了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提出了用异核双金属催化剂来提高水解动力学拆分末端环氧化合物催化活性的方案。然后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全新、廉价、高效的水解动力学拆分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催化剂相比,这类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论文进一步将此异核双金属催化剂固载在天然大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上,使其具有易回收的优点,有利于过程绿色化。论文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这两个方面,如何采用合理的模型、可行的方法来高效、准确地对催化剂进行设计将是更具推广及借鉴意义的内容。因此本论文首先提出问题:用于水解动力学拆分的(salen)Co(Ⅲ)(OAc)催化剂在反应中为什么会失活?是何种因素影响了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的活性?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否存在活性更高的催化剂?能否将均相的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固载化?以上问题的回答是通过四个部分的研究逐步得出的:(1)(salen)Co(Ⅲ)(OAc)在水解动力学拆分过程中失活机理的研究;(2)单核(salen)Co(Ⅲ)催化剂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3)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4)壳聚糖固载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第一部分是(salen)Co(Ⅲ)(OAc)在水解动力学拆分中失活机理的研究。论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和催化过程进行研究,采用GC-MS对产物进行分析,认为催化剂与水反应生成了(salen)Co(Ⅲ)(OH),(salen)Co(Ⅲ)OAc+H2O→(salen)Co(Ⅲ)(OH)+HOAc,(salen)Co(Ⅲ)(OH)在反应过程中的不断累积是引起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是单核(salen)Co(Ⅲ)催化剂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论文首先对含不同轴向阴离子配体的(salen)Co配合物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应HYPERCHEM软件,采用量子化学中的PM3方法对催化剂的EHOMO、ELUMO、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钴的电荷以及催化剂的总能量进行计算。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是表征供电子能力的最高被电子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表征接受电子能力的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的高低与催化剂的活性直接相关,LUMO与HOMO能级差ΔEL-H决定催化剂反应活性的高低,ΔE值越大,催化剂活性越弱,而具有较小的ΔEL-H的催化剂,活性较高。这可能是因为(salen)Co催化剂活化环氧化合物时,需要在轨道相互作用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即催化剂即要能与环氧化合物络合,又要能在后续反应时容易脱离。因此催化剂的HOMO或者LUMO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催化的整个过程。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和ΔEL-H有很好的相关性,K*103=27.8-3.12ΔEL-H,相关系数R=0.97。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结构类似的新型催化剂验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在这些结构类似的催化剂中,以CF3COO-为轴向阴离子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当其用量为0.5mol%,水用量为0.55当量的条件下,反应进行8小时,产物ee值可达到99%。在得到验证的同时,本论文预测了一类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催化活性更高的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第三部分是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采用预期能够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修饰方式,合成了系列异核双金属催化剂。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这些异核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催化剂应用于水解动力学拆分末端环氧化合物。研究发现在温度为20℃,催化剂的用量为0.25mol%,水用量为0.55当量的条件下,异核双金属催化剂(salen)Co(Ⅱ)(ZnCl2)、(salen)Co(Ⅱ)(FeCl3)、(salen)Co(Ⅱ)(SnCl4)、(salen)Co(Ⅱ)(AlCl3)的活性高于(salen)Co(Ⅲ)OAc,反应进行10小时,产物ee值可达到99%。异核双金属催化剂比(salen)Co(Ⅲ)OAc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同一个salen单元的钴活化末端环氧化合物,另外一个活性中心活化水,即可以发生同一催化剂单元内的反应也可以发生不同催化剂单元间的反应,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同一个催化剂单元发生如下反应:被其他金属活化的水进攻与钴相连的环氧化合物,形成一个过渡态,过渡态与水反应迅速生成二醇和催化剂,催化剂进入下一个循环中。在实验中发现了异核双金属催化剂的非线性效应,用Kagan提出的非线性效应(+NLE)简化数学模型拟合所得的数据,相关系数R=0.98。第四部分是将异核双金属催化剂固载在壳聚糖上,研究目的在于有利于反应的后处理、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将催化剂应用于环氧氯丙烷的水解动力学拆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固载双核salen催化剂都显示了较优越的催化效果,反应10小时,(S)-环氧氯丙烷的ee值都能够达到99%。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所得的结果优于早期的发现,尤其是涉及如何采用合理的模型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率等问题,采用的方法及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为其他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钌炭催化剂中的钌[J]. 能源化工 2019(05)
- [2].山西煤化所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研究取得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11)
- [3].介孔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3)
- [4].Y改性对V_2O_5-Mo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J]. 现代化工 2020(03)
- [5].一种制备稀土顺丁橡胶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J]. 橡胶科技 2020(03)
- [6].钇掺杂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对硝基甲苯加氢制对甲基环己胺[J]. 精细石油化工 2020(02)
- [7].新型孔雀石型1,4-丁炔二醇催化剂的开发[J]. 辽宁化工 2020(04)
- [8].蜂窝式催化剂与平板式催化剂的运行现状分析[J]. 清洗世界 2020(04)
- [9].高铼酸铵热分解及其在银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 [10].介质阻挡放电联合锰基催化剂对乙酸乙酯的降解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5)
- [11].低变催化剂运行末期对装置的影响[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3)
- [12].乙烷驯化对银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08)
- [13].规整催化剂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04)
- [14].两种铬系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20(02)
- [15].全密度聚乙烯干粉催化剂的控制及优化[J]. 中国仪器仪表 2020(06)
- [16].车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产业现状[J]. 浙江冶金 2020(Z1)
- [17].有机化学反应中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应用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18)
- [18].甲醇制丙烯催化剂侧线装置性能评价[J]. 现代化工 2020(06)
- [19].干燥过程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J]. 辽宁化工 2020(06)
- [20].甲烷化反应器催化剂积炭过程的模拟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03)
- [21].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硫中毒热力学分析[J]. 化学工程 2020(07)
- [22].合成气制二甲醚中残留钠对催化剂的影响[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0(04)
- [23].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助剂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20(09)
- [24].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用钒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20(14)
- [25].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入口区域催化剂分布及优化[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9)
- [26].Mn-Ce-Pr/Al_2O_3臭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20(09)
- [27].钒催化剂在硫酸生产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20(17)
- [28].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20(09)
- [29].乙炔氢氯化钌基催化剂的研究与进展[J]. 中国氯碱 2020(10)
- [30].Cu-xZrO_2/SiO_2改性催化剂对醋酸甲酯制乙醇性能的影响[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0(05)
标签:末端环氧化合物论文; 水解动力学拆分催化剂论文; 非线性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