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方法取正常防腐成人膝关节标本15具,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式模型,分别为:缝线组、缝线加空心钉组、空心钉组。每具标本分别在MTS-858材料测试系统(Material Test System)进行屈曲加载60N、90N、120N、150N正常、术后及疲劳后测试,模拟Lachman试验,实验过程中三维激光扫描仪从不同角度自动捕捉膝关节运动变化,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内固定模型,分析各内固定组ACL的位移变化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各组间比较采用析因分析方法,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三组比较,不同应力及不同状态下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缝线加空心钉组效果最好,平均位移为(3.53±0.24)mm,空心钉组次之,平均位移为(4.63±0.37)mm,缝线组效果最差,平均位移为(5.75±0.53)mm。结论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中缝线加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效果最好,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次之,缝线内固定方式效果最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优选方法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6(01)
- [2].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外医疗 2013(29)
- [3].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5)
- [4].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1)
- [5].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02)
- [6].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09)
- [7].髌骨骨折应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8)
- [8].锁骨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2)
- [9].不同内固定方式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的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3)
- [10].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 2016(20)
- [11].骶骨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与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 2013(07)
- [12].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颈前路手术疗效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09(24)
- [13].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临床进展[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05)
- [14].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策略与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 2018(01)
- [15].单纯减压和减压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期效果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34)
- [16].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3)
- [17].不同内固定方式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7)
- [18].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特点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4)
- [19].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02)
- [20].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03)
- [21].对比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07)
- [22].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意义[J]. 解剖学研究 2010(03)
- [23].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2)
- [24].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04)
- [25].腰椎椎弓根壁侧置钉内固定方式及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04)
- [26].不同内固定方式一期治疗胸腰椎结核[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5)
- [27].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分析[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05)
- [28].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及其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20)
- [29].不同内固定方式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比较[J]. 颈腰痛杂志 2020(01)
- [30].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的选择与相关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