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流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矿井,热湿交换,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风流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翔,刘江,王天明[1](2019)在《井巷除湿降温风流温度分布模型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控制井下热害问题,考虑井巷中水分蒸发吸热对风流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风流除湿降温效果。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水分蒸发量随岩壁温度变化的函数,作为求解风流含湿量的基础方程,建立井巷除湿降温的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仿真程序进行计算,给出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水分蒸发量是影响风流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受水分蒸发的影响,围岩传递给空气的热量并不一定会使风流温度上升;当采取除湿降温的复合制冷方法后,风流降温迅速,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巷道中保持持续降温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赖鑫琼,吴柯杉,张一夫,韩蓉[2](2018)在《井下移动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矿井下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井下固定和移动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实验和数值模拟固定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总体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井下热源移动速度不同时,顺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大,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升高;逆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小,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周西华,宋东平[3](2018)在《高温矿井主动隔热巷道风流温度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矿井巷道布置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建立了隔热巷道围岩与风流换热的非稳态数学模型,采用异步长隐式差分法求解该数学方程组,编制了模拟主动隔热巷道围岩与风流换热的计算机程序,解算得出主动隔热巷道风流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层能够有效减缓围岩向风流散热,有隔热层的巷道风流温度明显降低;随着通风时间和隔热层厚度的增加,风流温度随通风距离变化越缓慢;布置隔热层降低的风流温度值随通风时间增加而呈指数关系减小,与隔热层厚度呈正幂指数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吴柯杉[4](2018)在《井下移动热源对采场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大,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深,以及开采设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无轨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热源放热导致巷道局部环境温度升高已经成为工作面热害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金川二矿850m水平的某个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铲运机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速度移动时局部巷道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1)对金川二矿某一采场内的热源进行资料收集、现场实测,分析计算得出移动热源释放的热量占采场总散热量的48.28%,可以使采场空气平均温度升高2.68℃。(2)利用相似原理设计、搭建井下固定热源实验台,测出固定热源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热源对巷道下风侧的顶板影响很大。(3)建立井下固定热源数学模型,并对上述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4)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对井下移动热源进行模拟研究。研究发现:热源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对采场局部的风流温度影响较大。(5)以金川二矿井下JCCY-6型号的铲运机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铲运机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对采场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已知,采场风速为1m/s,铲运机移动速度分别为1m/s、2m/s、3m/s。研究发现:当铲运机顺风或者逆风移动时,铲运机车头前方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在车尾Z=2m的中央截面上Y=1.75m高度的温度呈抛物线分布。当铲运机顺风移动时,在距车尾1.5m左右处出现最高温,在13m处降到26℃;当铲运机逆风移动时,在距车尾1.7m处出现最高温,在12m处降到26℃。铲运机分别以1m/s、2m/s、3m/s的速度顺风移动时,对采场上风侧的影响范围从16m增加到20m;铲运机分别以1m/s、2m/s、3m/s的速度逆风移动时,对采场下风侧的影响范围从30m降到28m。(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8-06-01)
边梦龙,杜翠凤,苗雨加[5](2018)在《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场分布规律,通过巷道实体模型和数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不同巷壁温度、通风风量、入口风温时掘进巷道风流热环境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温湿度场分布差异,提出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场"四区"即迎头阻碍区、射流影响区、回风稳定区、外部影响区分布概念,壁温发生改变可对迎头阻碍区、外部影响区造成更大影响,改变入风温度可对射流影响区造成更大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和湿度场,发现风流温度分布受风流参数影响较大,而湿度分布受巷道物理结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8年03期)
李宗翔,林琳,贾进章,张明乾[6](2018)在《梯度升温地层中巷道风流温度分布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计算都是基于围岩地层温度恒定为条件的,为考虑地层地温随深度连续变化对通风巷道风流温度分布的影响,引入风流与围岩热交换的广义换热系数的概念。为简化分析,在假设暂不考虑巷道热湿蒸发或风流湿度饱和,以及无局部热源的前提下,推导了在地层深度梯度升温场中井巷风流与围岩热交换微分方程,即在围岩恒温条件下风流与围岩热交换方程中增加一项地层升温项。对不同巷道情况分别进行求解,结果得到,在地温梯度升温条件下,如果巷道足够长,水平巷道的风流温度终将与地温趋于一致;对倾斜的通风巷道,风流升温率与地温升温率趋于一致,在风流与巷道围岩之间热交换达到稳定后存在一个温度差,称为滞后温差,且该温差随着风量增大而增大。研究为解决矿井地下3D网域通风系统中风流温度分布计算仿真提供算法基础。(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宗翔,刘宇,刘汉武,林琳[7](2018)在《有热源巷道风流温度分布非稳定模型及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井有热源巷道中风流温度分布非稳定计算问题,通过通风巷道存在放热源-对流-扩散-热交换的非稳定温度传播方程,建立一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求解方法的数学模型,讨论按放热强度(2类热流量条件)的热源项处理算法,给出有热源通风巷道风流初始温度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的定解条件,并编写计算机仿真程序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起点27℃-热源300 kW和起点32℃-热源100 kW的不同边界条件和热源强度下,有热源通风巷道中温度分布的非稳定传播过程;数值解收敛准则用Peclet数来衡量,取Pe<2作为收敛条件,程序中根据Peclet数自动加以判断,算例中剖分单元长度1.5 m,模拟时间步长取2 s不发生振荡。实现了巷道中风流各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描述,为矿井系统多设备热源散热计算及热害防治设计提供基础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李宗翔,王天明,张明乾,贾进章,林琳[8](2017)在《矿井巷道淋湿蒸发换热系数构建及风流温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矿井网域系统巷道围岩与风流热-湿交换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构建淋湿巷道风流换热系数模型,根据现场实测风流相对湿度,掌握矿井(进风侧)风流湿度变化规律,反向推演确定井巷水蒸发影响下风流与巷道围岩热交换的模型,修正围岩与风流的换热系数;用风量加权距离描述实际矿井网域风流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结合九道岭矿实例,将算法纳入到矿井网络系统中,在MATLAB平台上运用TF1M3D对全矿井网域系统风流温度进行仿真求解。研究表明,巷道淋水蒸发吸热对井巷风流温度影响很大,主进风井段风流温度增加0.97℃,变化幅度不大,随着湿度增大风流温度递增变化幅度增大,与九道岭矿进风大巷测定结果吻合。将该算法纳入网络体系计算中,可解决3D矿井模型通风系统热害防治温度分布仿真及自然风压自动计算问题。(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孟祥宁[9](2016)在《基于MPSO-LSSVM的矿井风流温度预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矿井风流温度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影响矿井风流温度的因素数据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向量,并选择了合适的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MPSO)来优化LSSVM惩罚因子C和核宽度系数,得到MPSO-LSSVM预测模型,并利用测试样本对预测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标准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的预测模型比较分析发现,在样本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提出的改进粒子群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MPSO-LSSVM)的矿井风流温度预测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优的预测精度特点,为矿井风流温度预测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灾害防治新技术——2016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3)
黄金鑫,杨卓明,张良,李勇[10](2016)在《自然风压影响因素分析及井巷风流温度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体力学与热力学对自然风压进行详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自然风压形成的机理,从结构上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对自然风压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研究井筒空气柱温度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某矿井筒温度测量拟合其温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并对其可靠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风流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煤矿井下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井下固定和移动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实验和数值模拟固定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总体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井下热源移动速度不同时,顺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大,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升高;逆风移动速度越大,对巷道局部温度影响越小,且巷道局部温度相对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流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宗翔,刘江,王天明.井巷除湿降温风流温度分布模型计算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
[2].赖鑫琼,吴柯杉,张一夫,韩蓉.井下移动热源对巷道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3].周西华,宋东平.高温矿井主动隔热巷道风流温度变化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吴柯杉.井下移动热源对采场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
[5].边梦龙,杜翠凤,苗雨加.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8
[6].李宗翔,林琳,贾进章,张明乾.梯度升温地层中巷道风流温度分布计算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
[7].李宗翔,刘宇,刘汉武,林琳.有热源巷道风流温度分布非稳定模型及数值计算[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8].李宗翔,王天明,张明乾,贾进章,林琳.矿井巷道淋湿蒸发换热系数构建及风流温度计算[J].煤炭学报.2017
[9].孟祥宁.基于MPSO-LSSVM的矿井风流温度预测应用研究[C].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灾害防治新技术——2016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10].黄金鑫,杨卓明,张良,李勇.自然风压影响因素分析及井巷风流温度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