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论北朝后期区域文化趋同及比较——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之比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黄寿成
导师: 贾二强
关键词: 区域文化,北朝后期,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汉化,胡化
文献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北朝后期是指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到北周灭亡这个历史时期,而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社会处于一个社会大动荡、战乱频繁、各族人口不断迁徙、门阀政治的兴衰、社会变迁、民族融合的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胡汉文化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经过嬗变趋同,最终形成了新的文化。北朝时期的文化与其他时期相比又具有其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北方多元化文化的融合。第二,各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第三,文化的双向交流,但是以汉文化为主的交流。第四,此文化的开放性。第五,此新形成的汉族文化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时期中国北方大致按其统治区划分为两大区域,并据此研究南北朝时期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并着重分析各区域文化趋同与比较,探求其规律。为此本文并采用了民族学、统计学、区域比较等方法以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 在第一章中从儒家学说、礼仪习俗、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社会生活诸方面着重论述了胡族汉化的问题,以为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由于汉文化文明程度比较高,生产力水准也比诸胡族高,因此汉文化是这场文化融合的主流,胡族在大量涌入中国北方的农业地区后,开始与汉族杂居,共同生活,必然在以上诸方面受到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习读经史、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尊敬师长、大量继承发展汉族的典章制度、爱好并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学、书画、乐曲、尊崇汉族的传统宗教——道教、穿着汉族服饰、喜好汉族的生活习俗,甚至有些胡人对儒家经典史籍颇有研究著述,并且还有文学作品传世。 在第二章中则从儒学、宗教、语言、艺术、社会等方面考述了北方的汉族受到胡文化影响的问题,认为在胡族大量涌入中国北方农业地区的同时,他们也将其本身的胡族文化一并带入新的迁徙地区,这些胡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的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虽然被汉文化所融合,但也凭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原来居住在该地区的汉族人口,并将胡文化的某些因素融入新形成的汉文化之中,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语言、艺术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但是胡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在这次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只是支流,并非主流。 在第三章中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趋同融合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其主流是胡族接受汉文化,逐渐汉化,另一方面由于胡族文化也有较强的生命力,因
论文目录: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胡族的汉化
第一节 儒学
一、习读经传
二、尊师礼贤
三、重视教育
第二节 礼义习俗
一、礼仪制度
二、忠孝节义
三、礼俗
四、伪造世系使用汉名
第三节 制度
一、职官制度
二、选举制度
三、法律制度
四、经济制度
五、军事制度
第四节 文学艺术
一、语言文学
二、艺术
第五节 社会生活
一、宗教
二、婚姻附女学
三、社会风气及生活
第二章 胡族及其他外来文化对汉族之影响
第一节 儒学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文学艺术
一、语言
二、艺术
第四节 习俗
一、社会风俗的变化
二、尚武之风
三、使用胡姓胡名
四、妇女的两性观念
五、服饰器物
六、缘由
第三章 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整合趋同
第一节 胡汉文化的整合趋同及区域差异
一、文化整合趋同之过程
二、文化整合趋同的主流
三、文化整合趋同在各区域的异同
[一] 儒学教育方面的异同
[二] 礼仪习俗方面的异同
[三] 各项制度的异同
[四] 文学艺术方面的异同
[五] 社会生活方面的异同
四、出现区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 各区域文化源流
[二] 文化的发展进程及胡汉分布
[三] 自然环境的原因
第二节 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新文化形成的原因
一、学者的构成
二、学术著述
三、权力中枢中的胡汉比例
四、从文化源流、各区域风俗及胡汉分布看汉文化的主体地位
[一] 文化源流
[二] 学者著述
[三] 各区域风俗及胡汉分布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9-01
相关论文
- [1].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D]. 王娟.上海师范大学2013
- [2].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 张甫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3].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 李辉.吉林大学2006
- [4].大夏国史[D]. 吴洪琳.陕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