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习作素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丁谢芳[1](2021)在《丰富习作素材,广开练笔渠道——探析小学习作指导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现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审视小学习作指导中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与运用问题,并认识练笔在习作指导中的重要性。文章总结了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强调了练笔在习作训练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三大习作指导策略,将学生的聆听、口语表达与阅读等素材积累方式与练笔结合起来,构建习作指导模式。
杨旭波[2](2021)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扶余市X小学为例》文中提出
林静[3](2021)在《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的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后文中将简称《课标》)将小学低段定位为“写话”阶段,小学中段定位为“习作”阶段。小学中段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过渡及奠基意义。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选编形式上,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和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选编内容上,大量增加了习作小练习次数,特别设置了习作单元,总体呈现出编排立体化、能力序列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的特点。已有研究中,针对各大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中习作选编和习作教学情况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不长,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及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缺乏深度研究意识。此外,部编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导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教学的难度增加。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以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和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师生为研究对象,以教材习作系统为理论基础,围绕W小学师生对部编版小学中段的习作教与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上虽比较到位,但同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缺乏对习作系统的深入研究;2.习作系统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3.忽视习作系统的训练指导要求。教学实施上,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的习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2.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3.采取“指导、批改、讲评”的教学方法;4.习作评价后的教学工作落实得当。但是,教学实施也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1.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2.习作教学过程开展不透彻;3.习作教学方法钻研不到位;4.习作评价标准和主体单一。而教师教材研究意识相对淡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资源和方法的限制、评价指导体系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调查显示的部编版习作教学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教学促进建议:一、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二、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三、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四,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本研究希望通过上述研究找到促进部编版习作教学的突破点,以提升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教与学的质量。
李辰辰[4](2021)在《小学语文高学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常州市C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果说语文教会我们感悟大千世界,那么习作就是外在世界和内在心理的具体表现。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生命的思索,人生的喜怒哀乐、感物伤怀都可以融入在语言文字之中,通过作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习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小学生步入高年级学习的时候,习作在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中已然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我国目前的习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不愿写、不会写、不想写,教师对习作教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常州市C小学高学段习作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习作教学的态度、习作教学中的过程和方法,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习作教学的评价和习作难点。其中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不明确,思路狭隘化;读写结合教学浅表化,过分依赖课本;学生生活体验不足,习作内容虚假;缺乏习作资源,习作评价形式固化。导致这些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学生兴趣不足,习作效率较低;教师思维固化,缺乏科研意识;应试教育束缚,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关注习作模式,忽略人文价值。最后依据以上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现状,简单阐述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习作资源;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培养习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优化习作评价机制。
赵若男[5](2021)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重点亦是难点。小学高段是习作从口语转向规范语言的关键时期,习作的水平和能力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但是目前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普遍存在着习作兴趣不足、习作内容的质量与课标要求相差甚远、习作指导和评改不到位等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实用性思维工具,能够充分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在开发人脑潜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可以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内容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快速定位习作主题、明确文章立意、深度挖掘素材、理清思维脉络、搭建整体框架,有效谋篇布局等等。思维导图特有的审美性、直观性、发散性、层级性、系统性、独特性等特点,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概括性、逻辑性等品质的发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习作教学中,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习作,可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习作学习的自主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作品分析法,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某小学高年段开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除引言外,共有六部分,重点研究部分是运用思维导图构建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习作教学的实践。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创新点。第一部分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及学习者特征进行了概要分析。从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习作教学总目标入手,概述了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特点。第二部分针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问题分析。具体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方面介绍了本次的调研详情,对调研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类型、绘制方法和原则,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基础,明确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的可行性。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应对策略。具体策略是:运用思维导图的审美性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运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合理布局、运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性丰富细节描写、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提高习作的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的独特性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的系统性完善评改环节。第五部分进行了基于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实践应用。根据本研究的优化策略,设计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的流程,并选择一实践班进行了实施应用与对照班的习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部分。在反思研究不足的同时,也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改善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不足与缺憾,构建提出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兴趣。
杨萌芳[6](2021)在《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作评改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更多是为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习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而非传统意义上对习作的最终审评。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处于从“写话”到“习作”的关键过度期,是接触习作的初始阶段。然而,现阶段教师习作评改却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对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是提高习作评改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小学第二学段教师习作评改策略进行研究对提升教师习作教学非常重要。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基于习作教学、习作讲评教学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实用性的改进策略,虽然学者们基于研究的教材与学段不尽相同,却为教师习作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意见。但自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以来,关于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于现阶段学生使用的教材,探寻契合课程标准理念的习作评改策略,以切实提升教师的习作评改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在吸取国内外习作评改教学策略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置身于新课程理念下,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及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习作部分,以石家庄市某小学为例,对第二学段的教师习作评改策略展开实践调查,探讨优化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有效办法,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本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理论基础,笔者在这部分进行习作评改策略的相关概念界定并明确习作评改的相关理论。第三章是对石家庄市某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现状调查。笔者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师习作评改策略意识薄弱;习作评改策略忽视学生主体;习作评改策略应用不足、效果较差的问题。第四章是对现阶段习作评改策略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是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优化方法。笔者主要从增强习作评改意识;以生为体,多样化评改策略;以读为本,评改结合;借用网络,个性化评改策略四方面优化教师的习作评改策略,为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最后是本文的结语。
杨琪[7](2021)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锻炼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从理念、内容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革,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习作的语用功能等方面有了进展,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被引进习作课堂。但是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小学中段是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衔接阶段,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思维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的阶段。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的习作教学研究现状,发现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丰富,但是针对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具体到中段。本研究通过对三所小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梳理总结出了师生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忽视了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的衔接;习作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不足;习作教学专业素养欠缺。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习作认识应试倾向;习作兴趣分化;良好的习作习惯未养成;习作过程困难重重。针对问题,积极探寻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习作教学现状的对策。在教师教的方面,要加强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之间的衔接;以教材为依托,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加强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注重自身习作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习作学习改进方面,教师要以生活为导向,转变学生的习作观;通过多种方式组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习作习惯;搭建习作支架,加强习作过程指导。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过程和观点进行总结,阐述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后续研究作出展望。
周慧[8](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文中指出核心素养作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备受教育学界的关注,它不仅赋予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入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进行调查研究,希望探寻到更为高效、可操作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对策。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介绍了作者选择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且结合前人对国内外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习作教学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评价。正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研究基础,包括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维度构成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及分析,包括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习作作品分析及数据统计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发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习作态度不积极,习作目的功利化;语感和语用知识缺乏,阅读与素材积累不足;习作思路浅显混乱,迁移能力不足;审美素养有待提升,真实情感难以表达;文化感受力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等五个问题。第三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对策,提出了通过强化语言感知促进语言整合;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把握个体审美特点唤醒审美情趣;汲取优秀文化精髓提高文化修养等四个方面的教学对策。结语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张倩倩[9](2021)在《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加强了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真实表达等要求;对学生习作能力也提出在积累中运用、在观察中写实等要求。教材编排以学生习作能力发展规律为基础,每册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着重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某一方面。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统编语文教材都在强化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随着近年来迁移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N市Y小学成功地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运用了迁移理论,且形成了系统的习作专项训练体系,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研究以此立意,旨在结合笔者在N市Y小学的实习经历,理清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具体途径。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从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四个方面阐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共分两章,即第二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和第三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第二章主要针对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原因进行分析,并立足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的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说明迁移理论可以用来改善习作教学,为第三章的实践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针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进行说明,在对Y小学习作迁移课程体系和运作程序进行说明后,重点结合具体案例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三个实施途径,即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和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作了详细阐释和呈现。第三部分为第四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为保证迁移理论成功运用于习作教学,需要秉持准确定位习作目标、强化习作材料积累、立足学习活动相似性、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本研究将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建构出的教师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落实迁移理论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迁移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供给新方略。
王丹宁[10](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写作是个体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将内部语言创造性地转换为书面语言,从而实现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第三学段(5~6年级)是学生由“习作”向“写作”过渡的阶段,课标对这一学段学生的语文习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建议和要求。但语文习作一直以来都是让学生感觉到困难的事,导致学生在习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语文习作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找出课标要求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语文习作。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并辅以文本分析法,将D市五所小学600名五年级、六年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随机选取了五年级、六年级的20名学生和10名语文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收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作文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的态度、素材、习惯、知识以及教师对学生语文习作的指导这五个维度进行调查。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语文习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大部分学生习作素材失真且缺乏新意;多数学生未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学生对于语文习作知识掌握生疏;教师对学生语文习作的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提高认识,保持积极的习作态度;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要珍视生活体验,创新习作素材;第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勤加练习,巩固并掌握习作知识;第五,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习作指导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二、积累习作素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累习作素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丰富习作素材,广开练笔渠道——探析小学习作指导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习作素材积累与运用问题 |
(一)习作素材积累不足问题 |
(二)习作素材运用能力弱 |
二、练笔在小学语文习作训练中的重要性 |
(一)增强习作内容的真情实感 |
(二)有效丰富习作的表现形式 |
(三)打开学生习作的思维之窗 |
三、小学习作教学中加强习作素材积累与练笔指导的方法 |
(一)从“听”的角度进行素材积累和练笔 |
(二)从“说”的角度加强素材积累和练笔 |
(三)从“读”的角度推进素材积累和练笔 |
四、结语 |
(3)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选编分析 |
第一节 选编内容分析 |
第二节 选编形式分析 |
第三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认知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背景说明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节 问题原因探讨 |
第四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促进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 |
第二节 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 |
第三节 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 |
第四节 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A W小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B W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D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4)小学语文高学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常州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成果 |
(二) 国内研究成果 |
(三) 对既往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高学段 |
(二) 习作 |
(三) 习作教学 |
二、习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习作教学的要求 |
(一)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准确地把握阶段目标 |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重视过程与实践 |
(三) 加强听说读写的联系,做到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 |
(四) 重视习作讲评,指导习作修改 |
第二章 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研——以常州市C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方法 |
(三) 调查过程 |
二、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的主要状况 |
(一) 师生对习作教学的态度现状 |
(二) 习作课堂教学实施现状调研 |
(三) 师生对习作与阅读关系态度的调研 |
(四) 关于师生对习作与生活关系的认知调研 |
(五) 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的现状调研 |
(六) 对习作教学的评价调研 |
(七) 学生角度习作教学的难点 |
第三章 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
一、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思路狭隘化 |
(二) 读写结合教学浅表化,过分依赖课本 |
(三) 学生生活体验不足,习作内容虚假 |
(四) 缺乏习作资源,习作评价形式固化 |
二、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学生兴趣不足,习作效率较低 |
(二) 教师思维固化,缺乏科研意识 |
(三) 应试教育束缚,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
(四) 关注习作模式,忽略人文价值 |
第四章 小学高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的改善策略 |
一、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
(一) 激发兴趣,诱发情感 |
(二) 提供展示平台,增强习作信心 |
二、加强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积极性 |
(一) 增强教师自身的习作素质 |
(二)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
三、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习作资源 |
(一) 创设习作情境,关注情感体验,捕捉习作素材 |
(二) 走进熟悉生活,参与实践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
(三) 养成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良好习惯 |
四、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培养习作习惯 |
(一)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乐趣 |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习作课堂的情境 |
五、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
(一) 借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 |
(二) 以单元为块,进行读写结合 |
(三) 拓宽阅读面,进行读写练习 |
六、优化习作评价机制 |
(一) 评价标准体现个体差异 |
(二) 评价方式倡导多方参与 |
(三) 评价内容多元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语文高学段习作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高学段习作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基于语文写作课程标准要求 |
2.现阶段师生发展的共同需求 |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概述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概述 |
1.习作教学概念界定 |
2.习作教学目标内容设置 |
3.习作内容的教材编排体系 |
4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特点 |
(二)小学高段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内容 |
3.调查方法 |
4.调查对象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
1.习作态度兴趣的情况 |
2.习作基础能力的情况 |
3.习作教学难点的情况 |
4.习作评改的方式和内容情况 |
5.习作指导的方式和流程情况 |
6.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及看法 |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1.习作兴趣与态度消极懈怠 |
2.习作的内容质量与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
3.习作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
4.习作过程指导程序化 |
5.习作评改缺乏差异性 |
三、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概述 |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
1.思维 |
2.思维导图 |
(二)思维导图的特性 |
(三)思维导图的类型 |
1.Circle Map圆圈图 |
2.Bubble Map气泡图 |
3.Double 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 |
4.Tree Map树状图 |
5.Flow Map流程图 |
6.Multi-Flow Map多重流程图 |
7.Brace Map括号图 |
8.Bridge Map桥状图 |
(四)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五)思维导图运用于习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1.脑科学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知识可视化理论 |
4.有意义学习理论 |
四、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构建 |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审美性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 |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布局结构框架 |
1.明确导图的主题,搭建整体框架 |
2.各级分支使用关键词,筛选素材 |
3.理清层级关系,清晰文章结构 |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性丰富细节描写 |
1.细化习作的动作描写 |
2.巧用习作的语言描写 |
3.升华习作的环境描写 |
(四)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提升习作的多向思维能力 |
1.增强学生习作的逻辑思维 |
2.强化学生习作的形象思维 |
3.激发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思维 |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独特性改进教学方法 |
1.理清中心主题与分支层级关系 |
2.注重学生差异性,灵活评价习作内容 |
(六)运用思维导图的系统性完善评改环节 |
1.丰富习作评改方式,增强学生评改参与度 |
2.抓住框架重点,简化评价过程 |
五、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实践 |
(一)对照班级学生习作情况分析 |
(二)实践班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教学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
(三)实践班与对照班习作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
(二)当前小学习作评改存在一定的问题 |
(三)加强策略研究是提高习作评改质量的重要途径 |
(四)统编版本教材下对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习作评改研究现状 |
(二)习作评改策略研究现状 |
(三)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研究现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内容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第二学段 |
(二)习作 |
(三)习作评改 |
(四)习作评改策略 |
二、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的理论基础 |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的课程依据 |
第二章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形式 |
(四)调查内容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三、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一)习作评改策略意识较弱 |
(二)习作评改策略忽视学生主体、方式单一 |
(三)习作评改策略不足、效果较差 |
第三章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
一、教师对习作评改策略认识不足 |
(一)教师习作评改策略偏离习作评改初衷 |
(二)教师习作评改认识错误导致策略重批轻改 |
二、教师固守传统思维 |
(一)教师的定向思维 |
(二)教师习作评改观念陈旧 |
三、教师缺乏习作评改策略专业素养 |
(一)教师习作评改策略专业知识欠缺 |
(二)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不足 |
(三)学校重视不足,教师缺乏专业引领 |
第四章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 |
一、增强习作评改策略意识 |
(一)提供相应培训,提升教师习作评改策略意识 |
(二)基于教材情景再现、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
二、以生为体,多样化评改策略 |
(一)学生中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习作评改策略 |
三、以读为本,评改结合 |
(一)基于教材充分阅读,积累评改素材 |
(二)“以评促写”,在点评中提高习作能力 |
(三)以“改”为进,加强习作修改 |
四、借用网络、个性化评改策略 |
(一)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打破常规 |
(二)巧用钉钉延伸评改课堂 |
(三)巧借公众平台拓宽评改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习作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1.1.2 《课程标准》和部编本教材对习作的重视 |
1.1.3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内研究综述 |
2.1.2 国外研究综述 |
2.2 概念界定 |
2.2.1 小学中段 |
2.2.2 习作 |
2.2.3 习作教学 |
2.3 理论基础 |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2 生活教育理论 |
2.3.3 学习动机理论 |
3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调查工具设计 |
3.1.1 教师问卷设计 |
3.1.2 学生问卷设计 |
3.1.3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2.1 问卷调查实施 |
3.2.2 访谈调查实施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教师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3.2 学生习作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4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
4.1 教师方面的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
4.1.1 忽视了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的衔接 |
4.1.2 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
4.1.3 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不足 |
4.1.4 习作教学专业素养欠缺 |
4.2 学生方面的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
4.2.1 习作认识应试倾向 |
4.2.2 习作兴趣分化 |
4.2.3 习作习惯未养成 |
4.2.4 习作过程困难多 |
5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
5.1 教师习作教学指导的改进对策 |
5.1.1 加强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之间的衔接 |
5.1.2 以教材为依托,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
5.1.3 加强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
5.1.4 注重自身习作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
5.2 教师指导下,学生习作学习改进对策 |
5.2.1 以生活为导向,转变学生的习作观 |
5.2.2 多种方式组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
5.2.3 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习作习惯 |
5.2.4 搭建习作支架,加强对习作过程的指导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B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核心素养赋予我国基础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 |
2.习作教学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
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习作教学亟待优化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概念界定 |
1.语文核心素养 |
2.习作教学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作品分析法 |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研究基础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分析 |
1.初建文体意识,培养习作素养 |
2.珍视学生感受,学会传意交流 |
3.训练习作速度,增强表达能力 |
(二)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维度构成分析 |
1.语言建构与运用 |
2.思维发展与提升 |
3.审美鉴赏与创造 |
4.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1.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2.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习作作品分析及数据统计 |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1.习作态度不积极,习作目的功利化 |
2.语感和语用知识缺乏,阅读与素材积累不足 |
3.习作思路浅显混乱,方法迁移能力不足 |
4.审美素养有待提升,真实情感难以表达 |
5.文化感受力及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习作素养的作用 |
(二)语言交流情境缺乏合理设计 |
(三)思维目标定向局限,指导与评价过程分离 |
(四)情境创设缺少与学生生活的深度联系 |
(五)教师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关注 |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 年级习作教学对策 |
(一)通过强化语言感知促进语言整合 |
1.在语言积累建构中夯实语言基础 |
2.在交流语境中学习言语活动经验 |
(二)通过多种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
1.以单元习作主题促进方法迁移 |
2.以协作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3.以批判意识提高思维品质 |
4.以习作讲评促进思维提升 |
(三)把握个体审美特点唤醒审美情趣 |
1.培养审美感知,增进体验与感悟 |
2.倡导多文体创作,鼓励表现与创新 |
3.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直观感受 |
(四)汲取优秀文化精髓提升文化修养 |
1.扎根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底蕴 |
2.积极“内承外纳”,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问题调查 |
附录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5-6年级习作教学访谈提纲 |
致谢 |
(9)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概览 |
(二)国内研究概览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习作教学与迁移理论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迁移理论助推小学习作教学变革 |
第二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 |
一、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常见误区 |
(一)迁移目标不明确 |
(二)忽视学生差异 |
(三)迁移模式单一化 |
(四)漠视学生情感的迁移 |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误区的原因 |
(一)迁移意识薄弱 |
(二)教师欠缺迁移理论应用于习作教学的素养 |
(三)学生认知结构不完善 |
三、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小学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 |
(一)习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 |
(二)作文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三)作文成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第三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
一、迁移理论运用于Y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建构 |
(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课程体系 |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作程序 |
(三)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
二、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 |
(一)心理密码迁移 |
(二)颜色密码迁移 |
(三)声音密码迁移 |
三、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 |
(一)技法迁移 |
(二)文术迁移 |
四、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 |
(一)题目迁移 |
(二)章法迁移 |
第四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准确定位为迁移提供方向 |
(一)体现课标导向 |
(二)把握学段目标 |
二、重视积累为迁移发生奠定基础 |
(一)通过多种渠道积累材料 |
(二)利用思维导图重构材料 |
三、立足活动为迁移发生提供基点 |
(一)相似文本迁移 |
(二)相似情境迁移 |
四、创设情境为迁移提供良好环境 |
(一)融入生活情境 |
(二)模拟真实情境 |
五、完善评价机制以实现迁移目标 |
(一)加强反馈互动 |
(二)多元化呈现评价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 |
2.目前学生语文习作现状不容乐观 |
3.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特殊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五)概念界定 |
1.习作 |
2.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 |
3.小学高年级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1.样本 |
2.工具 |
3.程序 |
(三)访谈法 |
1.样本 |
2.工具 |
3.程序 |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态度 |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素材 |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习惯 |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知识 |
(五)教师对学生语文习作的指导 |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对语文习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
(二)大部分学生习作素材失真且缺少新意 |
(三)多数学生未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四)学生对语文习作知识掌握生疏 |
(五)教师对学生的语文习作指导存在不足 |
五、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提高认识,保持积极的习作态度 |
1.明确语文习作目的,形成正确认识 |
2.积极学习语文习作,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要珍视生活体验,创新习作素材 |
1.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及时记录独特感受 |
2.学生要有意识地在习作中创新,活用素材 |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1.通过细心观察和广泛阅读主动积累素材 |
2.养成作前构思,作后修改和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勤加练习,掌握并巩固习作知识 |
1.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教师习作指导的全过程 |
2.课下自觉练习习作,反思并巩固习作知识 |
(五)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习作指导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习作目的,增强内部动机 |
2.观察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表达 |
3.重视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全面培养 |
4.随文而教,注重对学生习作知识的渗透 |
5.强化对学生习作学习的过程性指导和二次指导 |
六、研究结论、反思与创新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与价值 |
(三)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积累习作素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丰富习作素材,广开练笔渠道——探析小学习作指导的策略[J]. 丁谢芳. 教师, 2021(32)
- [2]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扶余市X小学为例[D]. 杨旭波. 延边大学, 2021
- [3]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D]. 林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小学语文高学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常州市C小学为例[D]. 李辰辰. 扬州大学, 2021(09)
- [5]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 赵若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评改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小学为例[D]. 杨萌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杨琪. 成都大学, 2021(07)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5-6年级为例[D]. 周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9]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D]. 张倩倩.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丹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