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连串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一系列突破,不仅使农业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最具商业前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还把农业生物技术推到了解决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浪尖”。为此,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以抢占农业生物技术的制高点与产业主导权。我国也非常重视农业生物产业的技术创新,然而,采取何种路径实现技术创新,又如何实现这种创新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的研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相应支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对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和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论文在对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全面分析与考察,并通过构建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现阶段我国的创新能力做出了客观评价;然后,论文考察了国外典型国家在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选择的道路与具体模式,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现实国情,从技术创新途径及途径的实现模式两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并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这种路径的运作进行了实证考察;最后,以理论为指导、以现实为依据,论文从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的角度分别探索了推进中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体系保障和政策保障。全文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1章是论文导论部分,也是全文的一个鸟瞰。本章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做出了说明;其次,是文献综述部分,不仅对论文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及演变进行了阐述,还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述评;此外,本章还详细交代了论文的组织布局,包括研究思路、结构框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最后,是对论文的总结性述评,除了总结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可能取得的创新以外,还包括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章提供了一个关于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总体印象,即对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成就、现状和能力进行了分析总结。这是全文进行研究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章首先对农业生物产业的概念及创新特点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对20多年来我国在该领域技术方面、产业方面和人力资本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着眼于产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分别从创新资源配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最后,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文中构建了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总体创新能力较强,与美国处于能力最强的第一梯队中,但与美国还存在着18%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研发投入低、研究成果不足、劳动生产率低及产业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第3章考察了世界典型国家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旨在为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章分别对美国、欧盟及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物产业创新历程、创新途径及实现模式进行了考察与比较。研究发现,尽管这些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它们都纷纷通过自主创新分享世界生物经济的盛宴。美国拥有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跨国公司等多种模式共同实现自主创新;欧盟鉴于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选择了企业自主创新+跨国公司模式进行自主创新;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企业实力不强,普遍采用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国际合作模式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第4章探寻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途径。本章首先在对产业技术创新途径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两大途径进行了比较,然后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基于寡头模型下技术扩散与不扩散、产业实力等方面对产业创新途径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总结出了规律性的结论。接着,本章从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创新实力、创新环境、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博弈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证博弈,本章发现,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的最优选择。最后,本章从世界行情、我国国情、产业产情等方面了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正确性。第5章探寻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实现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模式。本章在对产业自主创新模式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二元最优模型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总体模式,并根据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分析认为,目前,实现我国自主创新道路的总体模式应该是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有效结合。在原始创新过程中,我国可以选择专家办企业、共建模式、战略技术联盟等具体模式,在集成创新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国际合作研发、能力移植型模式及技术交叉许可等模式。当然,具体模式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创新主体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或组合。第6章对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通过对典型农业生物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剖析了其技术创新的实现模式、运作方式和实践效果,并总结了创新模式选择及应用的相关经验。第7章构建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的体系保障。本章首先考察了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系统失灵和政策失灵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创新体系与产业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结合农业生物产业的知识领域、技术体系和我国国情,从总体上构建了“一体多翼双力”的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并根据各创新要素在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的不同,具体构建了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制度保障、创新服务等四个子体系。第8章是从制度层面探讨了促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本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作用机理,然后在考察国外典型国家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与国外典型国家的政策实施情况,发现我国在组织管理、政府投入、融资渠道、法律规范、税收优惠、人才培养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等政策方面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本章探讨了促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机制,并从制度层面上对以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 1.3 论文的思路、结构框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思路与结构框架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及能力分析
  • 2.1 农业生物产业的界定及其技术创新的特点
  • 2.1.1 生物产业的含义及范畴
  • 2.1.2 农业生物产业的界定
  • 2.1.3 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 2.2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的总体成效
  • 2.3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2.3.1 创新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2.3.2 技术研发现状分析
  • 2.3.3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 2.3.4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2.4.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评价
  • 2.4.2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
  • 2.4.3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世界典型国家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考察
  • 3.1 美国
  • 3.1.1 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历程及产业化情况
  • 3.1.2 美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考察
  • 3.1.3 美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考察
  • 3.2 欧盟
  • 3.2.1 欧盟典型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历程及产业化状况
  • 3.2.2 欧盟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考察
  • 3.2.3 欧盟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考察
  • 3.3 典型发展中国家
  • 3.3.1 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情况
  • 3.3.2 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考察
  • 3.3.3 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物产业创新模式考察
  • 3.4 世界典型国家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比较与启示
  • 3.4.1 世界典型国家创新路径的总结与比较
  • 3.4.2 世界典型国家的创新路径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 4.1 产业技术创新途径的分类与比较
  • 4.1.1 产业技术创新途径的分类
  • 4.1.2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比较
  • 4.2 产业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 4.2.1 基于古诺均衡的技术不扩散阶段的博弈分析
  • 4.2.2 基于斯塔克博格模型的技术扩散下的序列博弈
  • 4.2.3 基于寡头模型的技术扩散情况下的综合博弈分析
  • 4.2.4 基于产业实力的技术扩散情况下的博弈分析
  • 4.2.5 结论
  • 4.3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的实证博弈
  • 4.3.1 基于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实力的博弈分析
  • 4.3.2 基于生物技术扩散壁垒的博弈分析
  • 4.3.3 基于生物产品生命周期的博弈分析
  • 4.3.4 基于基因保护战的博弈分析
  • 4.3.5 结论
  • 4.4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 4.4.1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 4.4.2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模式选择
  • 5.1 产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分类
  • 5.1.1 原始创新模式
  • 5.1.2 集成创新模式
  • 5.2 产业创新模式选择的二元最优模型分析
  • 5.3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
  • 5.3.1 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创新模式
  • 5.3.2 集成创新的具体实现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证分析
  • 6.1 案例一:武汉联农—专家办企业模式
  • 6.1.1 公司简介
  • 6.1.2 武汉联农的技术创新模式
  • 6.1.3 联农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
  • 6.1.4 对专家办企业模式的分析与总结
  • 6.2 案例二:中博生化—合作创新模式
  • 6.2.1 公司简介
  • 6.2.2 中博生化合作创新模式的实施与成效
  • 6.2.3 对合作创新模式的剖析
  • 6.2.4 经验及启示
  • 6.3 案例三:隆平高科—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举
  • 6.3.1 公司简介
  • 6.3.2 隆平高科的原始创新之路及成效
  • 6.3.3 隆平高科的集成创新之路及成效
  • 6.3.4 经验与启示
  • 6.4 案例四:武汉科诺—“内合外联”
  • 6.4.1 公司简介
  • 6.4.2 通过“内合外联”进行联合创新
  • 6.4.3 取得的成效
  • 6.4.4 经验与启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 7.1 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
  • 7.1.1 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及发展
  • 7.1.2 产业创新体系的理论及发展
  • 7.1.3 全球化视角下的国家产业创新体系
  • 7.2 构建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意义
  • 7.3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构建
  • 7.3.1 构建原则与总体目标
  • 7.3.2 “一体多翼双力”的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构建
  • 7.4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具体构建
  • 7.4.1 构建以生物企业为中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7.4.2 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农业生物产业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
  • 7.4.3 构建以大学为核心的知识传播体系
  • 7.4.4 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农业生物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分析
  • 8.1 政府介入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 8.2 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作用机理分析
  • 8.3 国外典型国家的政策措施及与我国的比较与启示
  • 8.3.1 国外典型国家促进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 8.3.2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实施
  • 8.3.3 国内外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
  • 8.3.4 国外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8.4 构建促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机制及相关建议
  • 8.4.1 构建多层次的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 8.4.2 构建促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机制
  • 8.4.3 促进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 8.5 本章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首都农业生物投入品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12)
    • [2].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的认知困境及反思——从当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谈起[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1)
    • [3].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01)
    • [4].加强农业生物产业研发 培育江苏农业新兴战略产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 [5].世界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比较与启示——基于美国、欧盟的考察[J]. 生态经济 2010(10)
    • [6].美欧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考察[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2)
    • [7].台湾农业生物科技产业规模[J]. 台湾农业探索 2008(01)
    • [8].黑龙江省农业生物产业座谈会暨黑龙江大学农业生物产业项目推介会在我校召开[J].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8(02)
    • [9].农业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J]. 北京农业 2013(30)
    • [10].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 2009(01)
    • [11].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05)
    • [12].发展农业生物产业的战略选择探讨——以黑龙江省为例[J]. 学术交流 2011(06)
    • [13].蛋白质组学方法及其在农业生物科研领域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5)
    • [14].农业生物科技进程观与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实现途径[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12)
    • [15].台湾农业生物产业发展概况[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04)
    • [16].科学破解农业生物产能“另一半”利用难题[J]. 江苏农村经济 2009(03)
    • [17].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机制[J]. 现代商业 2014(02)
    • [18].农业生物科技发展分析与展望[J]. 化工管理 2017(06)
    • [19].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途径的博弈选择[J]. 科技与经济 2011(05)
    • [20].甘肃华协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18)
    • [21].浅析提升上海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对策[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04)
    • [22].DNA绿色集团 花卉生产和育种行业引领者[J]. 中国花卉园艺 2013(23)
    • [23].北京市首个设施农业生物防治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挂牌[J]. 农药市场信息 2012(19)
    • [24].浅谈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4)
    • [25].效力家乡发展是一件快乐的事——记民盟盟员、遂宁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绪祥[J]. 四川统一战线 2014(01)
    • [26].四川省巴塘县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5)
    • [27].“十二五”863计划“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及修复技术”主题到期课题完成验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3)
    • [28].我刊编委岑海燕研究员入选“AOC Board Member”[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06)
    • [29].论黑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预警机制问题[J]. 现代化农业 2013(12)
    • [30].LED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01)

    标签:;  ;  ;  ;  ;  

    我国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及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