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许多年,为癌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单指标检测模式存在着特异性不强、阳性率低等不足。因此临床上常联合几项相关的标志物,同时对某一疾病进行检测,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生物分析中传统的高密度多孔板筛选技术仍是现今的主流,但随着人们对微载体高效、简便、多功能性等性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基于各种微载体的检测技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基于微载体的检测方法得到了一定的商业开发,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仪器成本和每次的检测费用,但是也存在着如何提高编码数量、简化解码过程、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新型编码方法的出现、新的编码-解码策略的发明以及计算机辅助手段的进步等。本课题即是结合微载体、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物,实现多组分的同时检测,以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监测提供简便有效的新方法。本课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综述了目前多组份检测技术的进展,并列举了近年来它在各个分析领域的部分典型示例。第二章使用585nm、655nm和525 nm三种量子点,建立了三种肿瘤标志物(CEA、NSE与Ferritin)的均相检测新技术。实验步骤为:结合有CEA. NSE或Ferritin的包被抗体聚苯乙烯微球复合物,先与样品中抗原结合,再与三种检测抗体反应,最后加入三种量子点标记物;抽滤洗涤后,直接进行荧光测定,得出CEA、NSE与Ferritin的浓度。本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三种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作为标记物,一次实验即可实现三个标志物的同时检测;(2)与以往方法相比,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实验操作步骤;(3)量子点之间无光谱干扰,三种肿瘤标志物之间也无交叉干扰。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波长间隔小于40nm时,不同量子点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光谱重叠,必须采用光谱解析的方法才能进行各个标志物的准确测定。我们考虑到商品化的96孔板荧光化学发光扫描仪,既可测定荧光又可测定化学发光的特性,因此在第三章中,我们构建了偶合荧光和化学发光标记物的多组分检测新技术。本章采用一种量子点(605nm)和两种酶——碱性磷酸酯酶(AL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物,实现了三种肿瘤标志物(NSE、CEA和Cyfra 21-1)的同时检测。实验步骤为:首先NSE、CEA和Cyfra 21-1包被抗体聚苯乙烯微球复合物与样品中抗原反应,再与三种检测抗体结合,最后与量子点、ALP和HRP三种标记物同时反应,顺序测定荧光和化学发光,得出NSE、CEA和Cyfra 21-1的浓度。本章首次提出了化学发光酶与量子点联合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新方法,经实验验证酶与量子点之间无相互干扰,同时NSE、CEA和Cyfra 21-1之间也无交叉干扰,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标志物数目的技术。为更进一步提高检测速度,缩短检测时间,第四章建立了快速检测血清样品中CEA和NSE的方法。实验步骤为:生物素化的CEA和NSE包被抗体先与抗原和检测抗体结合,然后加入作为捕获载体的链霉亲和素聚苯乙烯微球,再加入两种标记物量子点(525nm和655nm),最后量子点经解离后直接进行荧光测定得出CEA和NSE的浓度。本实验中包被抗体、抗原和检测抗体实现了部分的“一锅煮”反应,各步的反应时间可缩短至15min,整个反应过程的时间可控制在1 h内。反应结束后,将量子点从聚苯乙烯微球上解离下来再进行测定,可有效地减少聚苯乙烯微球的自发荧光,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本文构建的方法均采用微米级、颗粒度均匀、表面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经共价交联固定包被抗体或链霉亲和素作为捕获载体,既可离心沉淀洗涤,也可采用96孔过滤板抽滤洗涤,实现了多组分的均相反应、异相分离,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采用不同荧光波长的量子点之间无光谱干扰,且能被同一波长激发的优点,很好地实现了三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进而利用商品化的96孔板荧光化学发光扫描仪既可测定荧光又可测定化学发光的特性,构建了偶合荧光和化学发光标记物的多组分检测新技术;最后利用“一锅煮”反应构建了快速的两组份检测新技术。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多组分测定方法只需要一次检测,即可完成以往需要多次才能完成的测定任务,显著地减少了检测时间,可以有效降低仪器成本和检测费用。此外,通过引入更多的标记物,如:量子点,酶或胶体金等,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分析物的数目,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文的方法以其简便易行、快速可靠、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为多组分分析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选择方案,有望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食品安全、药物分析与微生物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肿瘤标志物与多组份分析技术
  • 1.2 量子点技术
  • 1.3 目前多组份检测技术的进展
  • 1.4 载体分辨技术
  • 1.4.1 异相载体分辨技术
  • 1.4.2 均相载体分辨技术
  • 1.5 标记物分辨技术
  • 1.5.1 异相标记分辨技术
  • 1.5.2 均相标记分辨技术
  • 1.6 其他方法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8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三种量子点联合检测人血清中的CEA、NSE与Ferritin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
  • 2.2.2 试剂
  • 2.2.3 制备生物素化的CEA检测抗体
  • 2.2.4 制备荧光素标记的NSE检测抗体
  • 2.2.5 制备CEA、NSE与Ferritin包被抗体聚苯乙烯微球复合物
  • 2.2.6 荧光检测步骤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肿瘤标志物的选择
  • 2.3.2 试验参数的优化
  • 2.3.3 CEA、NSE和Ferritin的测定
  • 2.4 结论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量子点与化学发光酶的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技术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试剂
  • 3.2.3 制备NSE、CEA和Cyfra 21-1包被抗体聚苯乙烯微球复合物
  • 3.2.4 制备地高辛肟活化酯
  • 3.2.5 制备地高辛标记CEA检测抗体
  • 3.2.6 制备荧光素标记的Cyfra 21-1检测抗体
  • 3.2.7 化学发光荧光检测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试验参数的优化
  • 3.3.2 NSE、CEA和Cyfra 21-1的测定
  • 3.4 结论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两种量子点快速检测血清CEA和NSE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试剂
  • 4.2.3 制备生物素化的CEA及NSE包被抗体
  • 4.2.4 制备荧光素标记的NSE检测抗体
  • 4.2.5 制备链霉亲和素包被的聚苯乙烯微球
  • 4.2.6 荧光检测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肿瘤标志物的选择
  • 4.3.2 聚苯乙烯微球上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的量
  • 4.3.3 试验参数的优化
  • 4.3.4 检测的特异性
  • 4.3.5 CEA与NSE的测定
  • 4.4 结论
  • 4.5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交通医学 2008(05)
    • [2].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学的建立[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8(S1)
    • [3].IgA E1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6)
    • [4].二步夹心ELISA分析中“HD-HOOK”效应的抗体铰链区变构假说[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2)
    • [5].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甘蔗中的克百威残留[J]. 农药学学报 2010(03)
    • [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11)
    • [7].ELISA联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09)
    • [8].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夹心ELISA的建立和应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6(01)
    • [9].南芥菜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检测应用[J]. 植物检疫 2011(06)
    • [10].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人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J]. 科学通报 2010(01)
    • [11].预包被抗体结合抗原包被方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共系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果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04)
    • [12].斑点酶免疫渗滤法定量检测雌三醇的实验研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3(08)
    • [13].MLCK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建立[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03)
    • [14].测定GITR和GITRLELISA的建立及其临床初步应用[J]. 检验医学 2009(12)
    • [1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10)
    • [16].氯霉素竞争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04)
    • [17].糖类抗原19-9单抗制备及DAS-ELISA的建立[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08)
    • [18].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烯效唑[J]. 分析化学 2012(11)
    • [19].AlphaLIS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D[J]. 军事医学 2020(02)
    • [20].中药黄曲霉毒素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研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7)
    • [21].牛血清蛋白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验证[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02)
    • [22].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
    • [23].动物组织中新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9(03)
    • [24].联合疫苗中白喉类毒素抗原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2)
    • [25].降钙素原(PC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6].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09)
    • [27].免疫学检测晚期氧化蛋白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9(04)
    • [28].对硫磷ELISA异源分析模式比较研究[J]. 农药学学报 2008(03)
    • [29].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J]. 动物医学进展 2015(02)
    • [30].血清中TIGAR的ELISA建立及初步临床试验[J]. 检验医学 2010(09)

    标签:;  ;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