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椎间支撑体周围植骨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采用胸腰椎前路技术行椎间支撑体周围颗粒状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167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62例,适应症包括:①胸腰椎骨折合并椎管前方严重侵占,骨折块游离、翻转及椎间盘突入椎管,无明显后方韧带复合体(TLISS)损伤需行前路手术者。②骨折相邻椎体无明显骨折患者。③患者无明显的骨质疏松。④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或不全瘫需行前路手术者。⑤后路钉棒系统手术失败需行前路翻修手术者。排除标准:①骨折相邻椎体有压缩失去支撑功能患者。②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③椎管骨块占位少于50%或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患者。④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原椎体高度的50%患者。⑤胸腰椎骨折存在椎间关节突关节交锁或脱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3、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及三维CT薄层扫描观察支撑体周围颗粒状植骨融合状况,骨折椎体椎管狭窄率。采用Yang法测量骨折椎体平均高度;Cobb法测量后凸情况;改良Brantigan椎间融和标准判定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情况;Frank评分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状况。VAS目测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估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及神经损害加重,无脑脊液漏(CSFL),胸腔血肿,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所有患者均在伤椎相邻上下椎间盘对侧、术侧支撑体表面颗粒状植骨。116例患者平均随访2.2年(1年-4.5年),其中男89例,女27例,年龄18岁-64岁,平均42.5岁。其中新鲜胸腰椎骨折(<21d)6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26例,后路手术后前路翻修25例。术后1周胸腰椎X线片复查未见碎骨粒移位进入椎旁,椎管内,胸膜腔(胸膜破裂者),56例CT平扫支撑体周围无明显血肿形成。术后3月随访CT薄层扫描见支撑体(钛网/人工骨)与周围植骨有1-2mm左右透亮线48例,椎管无碎骨块占位。术后半年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片未见椎旁异位骨化82例,CT薄层扫描显示支撑体周围植骨与支撑体及椎间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41例,未见植骨块进入椎体旁和椎管内。术后1年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片、CT扫描支撑体周围植骨与支撑体及椎间完全融合,塑形良好54例。支撑体周围植骨与支撑体及椎间大部分融合23例,支撑体周围植骨与支撑体及椎间部分(50%左右)融合27例,12例纳米人工骨支撑体与周围植骨之间仅少量连续性骨小梁形成,存在1-2mm间隙。3例钛网和4例人工骨支撑体倾斜(在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均小于10°),Cobb角13°-16°,高于平均值9.5o,但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侧弯及后凸畸形。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末次随访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分别为31.6±4.8mm、39.3±3.7mm、38.6±3.6mm,术后椎间高度丢失平均为0.8mm,支撑体下沉(椎间高度丢失≥2mm)为4例(3.3%),钛网或人工骨倾斜7例(在冠状面或矢状面倾斜均小于10°);术前平均矢状位Cobb角平均18.7°,出院时Cobb角-2o-15o,平均8.4o,(t=5.68,P<0.00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9.5°(与术前比较t=4.65,P<0.001与术后比较t=1.13,P>0.13);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44%,术后一周CT复查56例患者椎管狭窄率平均14%,(与术前比较t=4.36,P<0.001),末次随访时32例CT扫描椎管狭窄率平均10%(与术前比较t=3.42,P<0.001与术后比较t=1.21, P>0.25)。除Frankel评分A级12例患者未恢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随访期间支撑体周围植骨总体愈合良好,无移位、周围异位骨化形成。内固定无断裂,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椎间支撑体周围植骨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消除了支撑体周围间隙及死腔,增大了植入骨与伤椎相邻椎体接触面积,有利于椎间骨融合;加快了支撑体骨性包裹速度,支撑体骨性愈合后减少了其下沉、塌陷,倾斜和失效;增加了脊柱力学载荷强度,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的可能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12)
- [2].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09)
- [3].早期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量随访[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13)
- [4].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06)
- [5].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间接复位法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2)
- [6].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时机[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18)
- [7].同期和分期的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151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7(05)
- [8].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01)
- [9].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04)
- [10].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胸腰椎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24)
- [1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 脊柱外科杂志 2015(06)
- [12].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8)
- [13].针对性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01)
- [14].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04)
- [15].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颈椎病治疗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30)
- [16].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04)
- [17].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01)
- [18].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 临床骨科杂志 2020(04)
- [19].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03)
- [20].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7)
- [21].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年以上患眼低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关系[J]. 眼科新进展 2016(11)
- [22].侧后方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4)
- [2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 [24].跳跃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11)
- [2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11)
- [26].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近期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3)
- [2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4)
- [28].改良腰髂骨固定治疗骶骨骨折脱位临床疗效[J]. 东南国防医药 2020(02)
- [29].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06)
- [30].单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临床骨科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