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01年始,清政府进行了一场以自固维新为目的的改革运动,是为“新政”。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教育改革是新政各项改革措施中成就较为显著的一项内容。本文将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放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简单追溯了清末教育改革的思想与实践,分析了清末教育改革与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之间的关系、留学教育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认为清末教育改革改变了国家整个精英阶层的思想面貌,从而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清末政治走向。清末教育改革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士子读经–科举–仕进的人生正途被堵塞,加速了政治系统与社会精英之间传统联系的割断,作为传统社会官民之间联系的士绅阶层多层化,严重动摇了帝制统治的基础;清末国内新式学堂及大规模的留学运动促使以学生群为主体的新式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他们知识结构的逐步更新、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择业前途的多样性,加速了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而大批新式知识分子所受的教育训练、经历,所感受到的文化反差以及政府对其爱国热情的遏制,使他们在感情上乃至行动上转向立宪或者革命,对政府构成巨大的威胁。清王朝这座帝制大厦最终为革命派所推倒。通过对清末教育改革社会影响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清末教育改革有助于助长民族整合、爱国主义和新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不间断地削弱了帝制基础。这场改革是加速帝制覆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