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是西强中弱。即西方社会在诸多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证明向西方学习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而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正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这些杰出人物必然要了解、掌握西方知识。相对于中国当时旧有的知识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先进的,都是新的,所以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可被统称为近代新知识群体。本文通过对1860—1875年间新知识群体的抽样分析,发现该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地域分布极其不均,东南沿海省份所占比例极高。再通过对1860—1875年间新知识群体个案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接触西方文明是当时成为新知识群体的必要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东南沿海地区较其他地区有更多接触西方文明的机会,从而造成了新知识群体地域上的分布不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及社会适应研究——以上海为例[J]. 青年研究 2017(01)
- [2].从古代公共治策到现代智库——智库运行机制的历史考察[J].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6)
- [3].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1927—1937)[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00)
- [4].知识群体脊柱康复保健操的创编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7(11)
- [5].乡村发展离不开年轻知识群体[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01)
- [6].乡村知识群体与新农村建设——以山西省S村为例[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 [7].知识·价值·权威——从知识群体权威的视角解析“后传统时代”的乡村整合[J]. 西北民族研究 2008(04)
- [8].留学生与近代新知识群体的建构[J]. 理论月刊 2013(06)
- [9].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化社会适应研究展望[J]. 大学教育 2013(03)
- [10].李庆真《变迁中的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1].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三)[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6)
- [12].《明清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评介[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0(04)
- [13].“层中层”的想象与行动:知识群体维权符号的抽象性与标出性[J]. 新闻大学 2018(01)
- [14].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5].漫步、出游与旅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位移——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5(00)
- [16].晚清体育知识群体的公共交往(1890—1912)[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4)
- [17].“德先生”“赛先生”与江浙知识群体的文化渊薮[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8(03)
- [18].近代温州第一个知识群体的生成及其贡献[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19].知识的权威:乡村整合的隐形力量[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8)
- [20].关于当代知识群体对科学术语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在校大学生为例[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2)
- [21].“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群像[J]. 学习与探索 2013(08)
- [22].堕落的乡村知识群体——论鲁迅对传统乡土社会文化生态恶化的精神焦虑[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7)
- [23].高校知识群体视域下的网络社会法治功能[J]. 教育评论 2011(01)
- [24].声音[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4(13)
- [25].社会文化生活的断裂与承续——近代以来的知识群体与昆曲[J]. 学术月刊 2012(11)
- [26].战后普通知识群体的报刊论政——《观察》周刊“读者投书”栏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1)
- [27].“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新知识群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5)
- [28].大革命期间共产党与醒狮派国家观比较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7)
- [29].辨析“川普粉”现象——唐纳德·特朗普作为中国知识青年议题[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 [30].习俗移人:明清知识群体视野下的吴文化中心转移[J]. 兰州学刊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