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钠与维生素C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头孢呋辛钠与维生素C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一、头孢呋辛钠在输液中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杨小兰,詹维,徐敏[1](2019)在《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8年9月双黄连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并归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47篇,经筛选共纳入66篇,涉及药物48种。选择不同溶剂时可能出现不溶性微粒数超标;双黄连注射剂与部分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维生素电解质、激素类、中成药等的静脉用药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溶剂选择不当会影响配伍效果,临床应严格按说明书推荐溶剂配伍,控制药物浓度,避免不溶性微粒数超标,与酸性药物配伍时应谨慎使用,正确规避配伍禁忌。

张彬山[2](2018)在《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静脉药物配置,是由护士在治疗室内配置完成,不仅占用了护士大量时间,而且易受污染。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代化医院开始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即在符合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操作环境下,由专业的药学人员配置输液。由于PIVAS实行集中配置、集中输送,注射液不能及时送达临床。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物化参数可能发生变化。本课题对拉唑类、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H2受体拮抗剂类及其他类共二十五种注射液进行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推测杂质可能结构,并对配伍禁忌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放置不同时间、配置后的注射液的pH值测定,发现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的pH值比固体剂型变化小,即液体剂型注射液更加稳定。其中固体剂型药物拉唑类药物注射液pH值变化率均超过10%,推测可能因为拉唑类药物结构中含有亚砜基,易被氧化成砜基,从而导致酸度增加。通过对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发现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比≥25 μm变化明显。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显着,兰索拉唑注射液在放置3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27,雷贝拉唑钠注射液在配置1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33,均已超过药典标准。通过 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发现拉唑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随放置时间增长而降解明显,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放置12 h后,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放置8 h后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低于90%;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刚配置完成,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就已经低于90%。借助于MS(Mass Spectrometry),推测出AMLZ-1(奥美拉唑钠降解的杂质)等16种降解杂质的可能结构。综上,注射液配置完成后,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成分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拉唑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变化较为明显,不宜久放,建议配置后立即输注到病人体内。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发现正负离子相互作用、pKa及化学反应是影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当配伍药物电离后的主要成分所带电荷相反时,容易相互吸引,导致聚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pKa相差大于3.6时,较容易沉淀;部分药物之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也应引起临床注意。

董立丽[3](2012)在《炎琥宁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要观察炎琥宁与其它药物配伍液时在常温下pH、澄明度、微粒及含量的变化,以考察其稳定性,为临床提供联合用药的理论依据。

杜光,张程亮[4](2012)在《止血药与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文中指出止血药在临床的使用十分广泛,可能涉及到与多种类型药物的配伍问题。作者通过文献调研,分别总结了赖氨酸同型物、酚磺乙胺、维生素K1、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肾上腺色腙和卡络磺钠等几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止血药与部分药物配伍时可出现外观、pH值或微粒数量的变化。止血药的临床配伍稳定性应引起广泛重视,从而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柴东燕[5](2010)在《酚磺乙胺注射液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酚磺乙胺(Ethamsylat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止血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使用时常与其它不同作用机制的止血药物联用,临床最常用的“止血三联针”即有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K1组成。维生素K1注射液中含有吐温80,可能与酚磺乙胺发生反应,药物能否配伍,尚存在争议。目的:研究临床使用浓度的酚磺乙胺注射液与不同浓度的吐温80、维生素K1配伍后6小时内的稳定性,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三部分:酚磺乙胺单药稳定性研究;酚磺乙胺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配伍的稳定性研究。酚磺乙胺单药稳定性研究:根据酚磺乙胺的溶解性,选择水作为溶剂,经讨紫外全波长扫后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01nm,因此选择301nm作为体外分析波长。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0.05mol·L-1磷酸二氢钾-甲醇(90:10)。选择考察不同时间(0h、2h、4h、6h)、温度(4℃、20℃、37。C)对酚磺乙胺的影响,考察指标为外观性状、pH值及酚磺乙胺的含量测定。酚磺乙胺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模拟酚磺乙胺的临床用量,加入不同重量的吐温80,用去离子三蒸水稀释成一系列酚磺乙胺浓度恒定、含不同浓度吐温80的配伍液。通过在不同时间(0h、2h、4h、6h)、不同温度(4℃、20℃、37℃)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测定其pH值及酚磺乙胺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1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模拟酚磺乙胺的临床用量,加入不同数量的维生素K1,用去离子三蒸水稀释成一系列酚磺乙胺浓度恒定、含不同浓度维生素K1的配伍液。通过在不同时间(0h、2h、4h、6h)、不同温度(4℃20℃、37℃)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测定其pH值及酚磺乙胺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本课题建立了HPLC法作为体外测定酚磺乙胺含量的方法,以样品浓度(C)对样品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C=2×10-5A+0.1419(r=0.9999)。结果显示,酚磺乙胺色谱峰高与样品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20~120μg·mL-1,定量下限为20μg·mL-1,日内和日间测定的RSD均小于2.0%,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均小于2.0%,该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专属性强,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酚磺乙胺单药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酚磺乙胺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外观、pH值基本无变化,含量测定变化小于5.0%,说明该药稳定性良好。酚磺乙胺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酚磺乙胺与吐温80配伍后,放置6h,外观、pH值基本无变化,酚磺乙胺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小于5.0%,表明酚磺乙胺与吐温80配伍液稳定性良好。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l配伍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1配伍后,放置6h,外观、pH值基本无变化,酚磺乙胺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小于5.0%,表明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配伍液稳定性良好。结论:酚磺乙胺注射液与不同浓度的吐温80、维生素K.配伍后6小时内基本稳定,临床可以配伍使用。

李莹莹[6](2010)在《头孢呋辛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及配伍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介绍头孢呋辛钠在几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以及其与几种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的检索,综述。结果头孢呋辛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性质稳定。温度影响头孢呋辛钠的配伍。头孢呋辛钠与维生素C配伍应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输液。头孢呋辛钠可以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等多数药物配伍,但不宜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苷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配伍。结论头孢呋辛钠在常用输液中,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与多数中性注射液及部分中药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但不宜与碱性较强的注射液配伍,而与酸性较强的注射液配伍有待进一步考察。

肖红梅[7](2009)在《1.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2.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建立HPLC法测定氨茶碱与甲泼尼龙含量的方法学目的:摸索测定氨茶碱与甲泼尼龙含量的色谱分离条件,建立一种灵敏、准确、简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Waters600泵、2996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717自动进样器系列高效液相系统,Empower色谱数据工作站。选用Xterra RPC18(4.6×150mm,5μm)色谱柱,柱温25℃,检测波长246.5nm。以甲醇:磷酸二氢钠水溶液(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系统流速1.0mL·min-1。按以上色谱条件,进样配伍对照品溶液,记录其中氨茶碱、琥珀酸甲泼尼龙、游离甲泼尼龙的色谱图;记录峰面积,计算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计算加样回收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氨茶碱、琥珀酸甲泼尼龙、游离甲泼尼龙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5、19.5、18.1min;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3%、0.55%、1.93%;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01%、1.65%、2.76%;氨茶碱、琥珀酸甲泼尼龙加样回收率的RSD%分别为0.25%、1.17%。符合药典规定。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氨茶碱、甲泼尼龙的含量测定。第二部分考察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配伍稳定性目的:考察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配伍样品溶液在室温目光灯条件下放置8h,于0、1、2、4、6、8h 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其pH值并进行外观观察,同时测定含量。结果:8h内,配伍样品溶液的pH值及外观颜色无显着变化,无气体、混浊、沉淀产生。以配伍即刻(Oh)的含量为100%,配伍样品溶液中氨茶碱、琥珀酸甲泼尼龙8h内含量变化未超过10%。结论: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配伍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室温下放置8h基本稳定。第一部分建立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学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注射剂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岛津2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维生素C测定波长为263nm,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测定波长为192nm,参比波长为241.5nm。直接进样,记录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维生素C的光谱图;记录吸收度,计算精密度;计算加样回收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维生素C日内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1%、0.59%:加样回收率的RSD%分别为1.06%、0.47%,符合药典规定。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等特点,适用于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第二部分考察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的配伍稳定性目的:考察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情况。方法:配伍样品溶液在室温目光灯条件下放置8h,于0、1、2、4、6、8h 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其pH值并进行外观观察,同时测定含量。结果:配伍8h内,样品溶液的pH值及外观颜色无显着变化,无气体、混浊、沉淀产生。以配伍即刻(Oh)为100%计算,配伍样品溶液中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8h内含量变化未超过10%。结论: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下放置8h基本稳定。但以现配现用,并在4h内用完为宜,以免降低疗效。

舒东,李清,刘宝丽[8](2007)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文中研究表明

孟永钦,朱增燕,周沛[9](2007)在《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穿琥宁注射液与11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穿琥宁与11种药物在(20±3)℃和(38±1)℃两种温度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微粒数和紫外吸收度。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穿琥宁注射液与维生素B6、盐酸克林霉素、维生素C配伍后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度发生变化,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甲硝唑、青霉素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配伍后外观、微粒、pH值及紫外吸收度无显着变化。结论:穿琥宁注射液不宜与维生素B6、维生素C、盐酸克林霉素配伍,可与其他8种药物配伍使用。

高璇,李智平[10](2006)在《三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文中指出

二、头孢呋辛钠在输液中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呋辛钠在输液中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与溶剂的配伍反应
    2.2 与抗感染药物的配伍反应
        2.2.1 青霉素类注射剂
        2.2.2 头孢菌素类注射剂
        2.2.3 喹诺酮类注射液
        2.2.4 氨基苷类注射液
        2.2.5 其他
    2.3 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配伍反应
    2.4 与维生素电解质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5 与激素类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6 与中成药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2.7 与其他静脉药物的配伍反应
3 讨论
    3.1 溶剂选择
    3.2 配伍药物选择
    3.3合理用药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1.1.1 建立PIVAS的背景
        1.1.2 PIVAS的概念
        1.1.3 PIVAS的作用与意义
    1.2 国内外PIVAS发展状况
    1.3 配置效期的提出
    1.4 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1.4.1 注射液pH值研究
        1.4.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1.4.3 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研究
        1.4.4 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pH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注射液配置
        2.3.2 注射液pH值的测量
    2.4 实验结果
        2.4.1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2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3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4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5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注射液的配置
        3.3.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测量
    3.4 实验结果
        3.4.1 放置时间对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2 放置时间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3 放置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4 放置时间对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5 放置时间对其他种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置时间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注射液的配置
        4.3.2 含量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2 拉唑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4 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5 其他种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射液降解杂质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注射液配置
        5.3.2 测试条件
    5.4 实验结果
        5.4.1 拉唑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2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
    6.1 前言
    6.2 配伍禁忌现象
    6.3 配伍禁忌分析
        6.3.1 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6.3.2 化学反应对配伍稳定性的影响
        6.3.3 pKa对配伍稳定性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
本论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止血药与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赖氨酸同型物
    1.1 氨甲苯酸
    1.2 氨甲环酸
    1.3 氨基己酸
2. 酚磺乙胺
3 维生素K1
4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5 肾上腺色腙
6 卡络磺钠
7 小结

(5)酚磺乙胺注射液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酚磺乙胺单药稳定性考察
    1 试剂与仪器
    2 方法学考察
    3 酚磺乙胺单药稳定性考察
    4.小结
第二章 酚磺乙胺与吐温80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 试剂与仪器
    2 配伍实验
    3 小结
第三章 酚磺乙胺与维生素K1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 试剂与仪器
    2 配伍实验
    3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酚磺乙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头孢呋辛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及配伍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头孢呋辛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
    1.1 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2]
    1.2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
    1.3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4]
    1.4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
    1.5 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6]
2 温度对头孢呋辛钠配伍的影响
3 输液对头孢呋辛钠配伍的影响
    3.1 维生素C注射液
4 头孢呋辛钠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4.1 与中性注射液的配伍
        4.1.1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0]
        4.1.2 克林霉素注射液[10]
        4.1.3 三磷酸腺苷二钠 (ATP) 注射液[8]
        4.1.4 利巴韦林注射液[8]
        4.1.5 酚磺乙胺注射液
        4.1.6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4.1.8 其他
    4.2 与碱性注射液的配伍
        4.2.1 肌苷注射液[8]
        4.2.2 呋塞米注射液[7]
        4.2.3 氨茶碱注射液
    4.3 与酸性注射液的配伍
        4.3.1 维生素B6注射液[8]
        4.3.2 氨甲苯酸注射液
        4.3.3 其他
    4.4 与中药注射液的配伍
        4.4.1 茵桅黄注射液[10]
        4.4.2 鱼腥草注射液[10]
        4.4.3 穿琥宁注射液[11]
        4.4.4 葛根素注射液[11]

(7)1.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2.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HPLC法测定氨茶碱与甲泼尼龙含量的方法学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二部分 考察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配伍稳定性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二、结论
    三、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学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二部分 考察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的配伍稳定性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二、结论
    三、本研究创新之处
    四、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
    2.1 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
    2.2 配伍实验
        2.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2.2.2 配伍液的外观变化
        2.2.3 配伍液的pH值、紫外吸收度变化
        2.2.4 配伍液的微粒数变化
3 结果
    3.1 配伍液的外观变化
    3.2 配伍液的pH值、紫外吸收度变化

四、头孢呋辛钠在输液中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黄连注射剂临床配伍文献评价[J]. 刘英,杨小兰,詹维,徐敏. 中国药业, 2019(18)
  •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D]. 张彬山. 厦门大学, 2018(07)
  • [3]炎琥宁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研究[J]. 董立丽. 海峡药学, 2012(07)
  • [4]止血药与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J]. 杜光,张程亮. 药品评价, 2012(02)
  • [5]酚磺乙胺注射液与吐温80配伍的稳定性研究[D]. 柴东燕. 郑州大学, 2010(03)
  • [6]头孢呋辛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及配伍综述[J]. 李莹莹. 医学信息, 2010(02)
  • [7]1.氨茶碱注射剂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2.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研究[D]. 肖红梅.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8]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J]. 舒东,李清,刘宝丽. 社区医学杂志, 2007(15)
  • [9]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 孟永钦,朱增燕,周沛. 儿科药学杂志, 2007(01)
  • [10]三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性[J]. 高璇,李智平. 儿科药学杂志, 2006(05)

标签:;  ;  ;  ;  ;  

头孢呋辛钠与维生素C输液的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