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移栽稻根系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免耕移栽稻根系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以超级杂交稻黔南优2058为材料,2007~2008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移栽稻根系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免耕条件下,在施氮处理(N0、N150)条件下,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单蔸根干重逐渐增加,到抽穗期时达到最大值;无论免耕或翻耕,根冠比在最高分蘖期最大,水稻根系活力均以最高分蘖期最大,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均以孕穗期最大,分别在施氮量0~75kg/hm2范围内、在抽穗期施氮量0~150kg/hm2范围内、在孕穗期施氮量150~300kg/hm2范围内、在孕穗期施氮量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根系活跃表面积、根体积逐渐增加、根长逐渐增加;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根长、根长密度、根重、根重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比根长却相反。免耕处理N0、N300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均以孕穗期最大;成熟期免耕处理的单蔸根干重分别比翻耕处理高9.6%,2.0%,但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免耕处理的根冠比分别比翻耕处理高24.2%,0.7%,前者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免耕0~5cm土层,施氮150~30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长、根重逐渐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理论产量呈二次曲线增加,免耕水稻的实收产量要低于翻耕水稻的实收产量;水稻的有效穗数有增加趋势,在施氮量75~22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每穗总粒数、水稻的结实率有减小趋势。免耕处理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均低于翻耕处理。在一定施氮范围内进行相关分析,免耕移栽稻根冠比在最高分蘖期与叶面积指数、实际产量、根活跃吸收表面积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与叶面积指数、实际产量、根总吸收表面积在成熟期与实际产量,干物质、根体积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实际产量都显著正相关。在5~10 cm土层免耕移栽稻根重、根长、根表面积与实际产量显著正相关,在10~20 cm土层根重、根长与实际产量显著正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免耕水稻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关于免耕水稻的根系特性的研究
  • 1.3 关于免耕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 1.4 关于免耕水稻的根系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根冠比和单蔸根干重的测定
  • 2.2.2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2.3 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 2.2.4 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
  • 2.2.5 叶绿素及老化指数的测定
  • 2.2.6 水稻成熟期的考种和计产
  • 2.3 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的影响
  • 3.1.1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单蔸根干重的影响
  • 3.1.2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冠比的影响
  • 3.1.3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总吸收表面积的影响
  • 3.1.4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的影响
  • 3.1.5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比表面积的影响
  • 3.1.6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 3.1.7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体积的影响
  • 3.1.8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长的影响
  • 3.1.9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比根长的影响
  • 3.2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成熟期水稻分层根系特性的影响
  • 3.2.1 根长与根长密度
  • 3.2.2 根重与根重密度
  • 3.2.3 比根长与根表面积
  • 3.3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老化指数的影响
  • 3.5 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3.5.1 产量
  • 3.5.2 产量构成因素
  • 3.6 免耕根系特性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 3.6.1 免耕根系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 3.6.2 免耕根系特性与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关系
  • 3.6.3 免耕根系特性与地上部干物质之间的关系
  • 3.7 成熟期免耕分层根系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 3.8 根系特性与实际产量回归方程的建立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小结
  • 4.1.1 根系特性
  • 4.1.2 产量及产量形成
  • 4.1.3 根系特性与产量形成关系
  • 4.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版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水稻南粳9108应用效果初探[J]. 农技服务 2015(03)
    • [2].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新品种洛单668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2)
    • [3].施氮量对花椰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24)
    • [4].施N量对博Ⅱ优270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3(01)
    • [5].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1)
    • [6].优质水稻品种氮素营养诊断与定量调控[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4)
    • [7].施氮量和行距对杂交粳稻陵风优18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
    • [8].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006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1)
    • [9].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粒叶比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 [10].垦稻26栽培密度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5(01)
    • [11].不同氮肥水平对‘龙粳31’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2)
    • [12].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播种期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5(05)
    • [13].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11)
    • [14].不同施氮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2)
    • [15].苏中勤泥土稻区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7)
    • [16].基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玉米氮肥施用分析[J]. 中国种业 2012(09)
    • [17].氮肥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茎叶含氮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5)
    • [18].不同施氮量对“武运粳19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15(05)
    • [19].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20].施氮量对茄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06)
    • [21].施氮量及密度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17(18)
    • [22].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稻C两优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6)
    • [23].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11)
    • [24].巢湖地区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 [25].不同施氮量对蓖麻产量和生物及营养性状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3)
    • [26].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3)
    • [27].施氮对高产大豆结实性垂直分布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1(03)
    • [28].施氮量对橡胶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垂直分布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05)
    • [29].施氮量对糯玉米产量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S2)
    • [30].氮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939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5)

    标签:;  ;  ;  ;  ;  

    免耕移栽稻根系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