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蒋介石实现个人权力与政治抱负的主要对手方之一。如何处理对付地方实力派与对付中共的关系是蒋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重要部分。纵观1928-1936年蒋对此问题的处理,可谓有异有同:从完成统一、整合内部角度而言,不管是地方实力派,还是中共,均是蒋面临的重要障碍,因而急需解决;从因应外患而言,地方实力派与中共均是内部敌人,在一定条件下,皆可寻求政治解决;从国民党层面而言,对付国民党体制内的地方实力派与对付反国民党体制的中共又内外有别。蒋对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处理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统治方式和政治信念。从统治方式而言,蒋在继承传统政治权术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向。从政治信念而言,蒋自视甚高,有着强烈的排他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执着的追求国家统一,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对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处理总体而言较为成功:基本上实现了国内统一,一定程度上维持和培养了国家元气,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1932年后,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变化也有助于蒋个人形象的改观,对于此后成为国家领袖有所助益。当然,蒋并未能成功消除地方实力派的地方主义和派系主义,对其后政治生涯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以“蒋介石日记”、“蒋介石档案”等新资料研究蒋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虽无新的重大发现,但对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蒋却大有裨益。当我们依据新的资料对蒋的方方面面均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时,无疑就是这一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日渐真实、丰满之时。
论文目录
致谢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2 学术史回顾与研究现状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2 影响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因素分析2.1 地方实力派的概念界定、产生与构成2.1.1 地方实力派之界定2.1.2 地方实力派之产生2.1.3 地方实力派之构成2.2 早年经历对蒋介石的地方实力派策略之影响2.2.1 从"一介军人"到"革命重心"2.2.2 "黄埔模式"的异化及其影响2.2.3 早年对统一的认知2.2.4 排他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3 制约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外在因素2.3.1 外国因素2.3.2 中共因素2.3.3 国民党高层派系政争3 从"讨逆"优先到"剿共"为重(1928-1931)3.1 对地方实力派的文攻与武斗3.1.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蒋介石面临的主要矛盾3.1.2 编遣裁军的提出与终止3.1.3 蒋介石与"讨逆"战争3.2 打击中共地下组织与"引导"青年3.2.1 打击中共地下组织3.2.2 蒋介石与"引导"青年3.3 延续与转变3.3.1 中原大战的军事善后3.3.2 转变中延续:以1931年调孙连仲部赴赣为例3.3.3 宁粤对峙与"剿共"政策的转变4 "围剿"时期的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1932-1934)4.1 第二次下野前后对内外政策的反思与调整4.1.1 内外困境4.1.2 统治策略的调整4.2 蒋介石与粤桂实力派4.2.1 对平定粤桂建议的态度4.2.2 对拉粤"围剿"的重视4.2.3 拉粤"围剿"的双重目的4.2.4 粤桂实力派怎样因应4.3 蒋介石与北方实力派:以晋阎为例4.3.1 北方实力派的退守与自保4.3.2 对北方实力派的基本政策4.3.3 调晋鲁军入赣"围剿"4.3.4 晋方内部协商及与蒋交涉4.3.5 晋方"助剿"动机分析4.4 以调解方式应对地方政争4.4.1 蒋介石与1932年韩刘之争4.4.2 蒋介石与贵州王犹之争4.4.3 蒋介石与川省二刘之争4.4.4 "剿共"与调解地方政争关系5 红军西撤时期的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1934-1936)5.1 蒋介石与红军成功西撤之关系5.1.1 问题的提出5.1.2 红军西撤前后的军事部署5.1.3 驱共西撤与解决粤桂无关5.2 红军西撤后对内外政策的思考5.3 蒋介石与黔局之变5.3.1 改造黔局的酝酿5.3.2 对粤桂入黔态度的演变5.3.3 黔局演变经过5.4 蒋介石与川局改造5.4.1 川省"剿共"失败与中央军入川呼声5.4.2 倚重刘湘5.4.3 参谋团与蒋介石入川5.4.4 "对川只统制其经济而已"5.4.5 整理川军及其他方面的革新5.5 政治"收抚"中共与督促地方实力派军事"剿共"6 结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蒋介石论文; 地方实力派论文; 剿共论文; 蒋介石日记论文; 蒋介石档案论文;
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 ——以“剿共”为主要视角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