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理念,社会保障应当是一种普惠性的制度安排。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位于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国有、集体等公有性质的企业全部参加了社会保险,这些单位的职工都能够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权益。但是吸纳城镇就业占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却绝大部分没有参加进来。这样使这些单位劳动者被排斥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给企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等不同性质从业人员的日益频繁的流动形成障碍;在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相结合的统筹制度下,社会保险财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如果现在不及时把民营企业员工纳入社会保险,那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以城镇民营企业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十分迫切。城镇民营企业扩面难,根源在于社会保险经办环境缺乏行政权威和司法保障。制度内障碍因素有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缺位、统筹制度不规范和社会保险经办体制不统一等,地方保护主义、户籍制度壁垒和劳动者社会保险意识不强等制度外因素又强化了城镇民营企业扩面的难度。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必须研究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及其员工对社会保险的多重需求。这些需求在企业经营风险、员工性别年龄和就业经历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广大劳动者的需求为目标,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经办能力。论文从六个方面寻求推进城镇民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对策,即完善法律体系,促使民企参保;以民企入保为重点,加强政府绩效考核;整合各方行政资源,联合制约民营企业;实行多险合一经办,规范民企参保行为;改革基金筹集模式,全民普享社会保险;营造社会保险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后,总结出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七项原则:(1)政府职能要转变。社会保险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的相关职能必须敷之于制度安排。(2)各级责任要明确。中央、地方的社会保险责任必须明确,财政必须分级负责。(3)信息资源要共享。有关部门之间社会保险信息相互沟通和互补。(4)政策制度要规范。制定劳动保障政策必须遵循统一性、连续性、完整性的原则。(5)经办体制要统一。社会保险经办体制必须做到规范化、标准化。(6)科技应用是基础。计算机应用是社会保险工作的灵魂。(7)以人为本是核心。必须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能动性,以人为本是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