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蝶进路论文-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

经蝶进路论文-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蝶进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中隔,蝶窦,斜坡,解剖

经蝶进路论文文献综述

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1](2008)在《扩大经蝶进路斜坡肿瘤切除术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进路处理斜坡病变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和结果:复习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的解剖文献,经临床应用该入路并取得成功。结论:了解鼻中隔、蝶窦的解剖及恰当处理斜坡骨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解剖与临床》期刊2008年05期)

廖建春,胡国汉,丁学华,卢亦成[2](2006)在《经蝶进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及认识(附1047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蝶窦进路已成为耳鼻咽喉颅底外科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国人颅底解剖学参数与国外指标不同,不同医生临床经验又有很大差异,国内外学者在经蝶窦进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前、术后处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分歧。我院从1982~2002年间开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共1 047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分析1 0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对与手术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垂体腺瘤的大小诊断标准、手术适应证、垂体卒中的经蝶手术、复发性垂体瘤再次经蝶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放疗以及蝶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等)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廖建春[3](2005)在《影响经蝶进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有关解剖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蝶窦入路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该手术对垂体功能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影响轻微,不仅能切除垂体微腺瘤而且也可以切除垂体大腺瘤(直径≥1cm)及巨腺瘤(直径≥3cm)。与经蝶窦入(本文来源于《解剖与临床》期刊2005年03期)

廖建春,范静平,叶青,王海青,吴建[4](1999)在《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5 6 .5± 5 .9mm ;右侧 :5 4.9± 7.2mm ;鼻根点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44 .3± 5 .6mm ;右侧 :44 .0± 6 .5mm ;前鼻棘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74.5± 6 .4mm ;右侧 :73 .8± 6 .8mm ;鼻根点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6 0 .9± 7.2mm ;右侧 :6 0 .2± 7.8mm。 2种进路的解剖距离相差 12~ 14mm。结论 :CT影像解剖测量对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廖建春,范静平,陆书昌,杨中坚,萧璧君[5](1997)在《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适应证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58例蝶鞍区及其周围的肿瘤患者采用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无一例术中死亡;随访104例,19例复发。对此术式的适应证进行讨论,认为,除垂体瘤外,还应包括视神经管外伤性骨折,颅咽管瘤,空蝶鞍综合征,蝶鞍脊索瘤,蝶窦、筛窦低分化鳞癌和转移癌,蝶窦囊肿及海绵窦脓肿等;提出,甲介型蝶窦不应列为本术式的绝对禁忌证。(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1997年02期)

廖建春,范静平,陆书昌,杨中坚,卢亦成[6](1995)在《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卒中》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卒中是指垂体瘤病人因痛内出血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恶化为表现的综合征。作者从1982年起至今开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共300例,其中垂体卒中12例,占4%。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就垂体卒中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1995年02期)

杨占泉,吴耀晨,赵小冬[7](1994)在《经蝶窦和额进路充填法治疗空蝶鞍综合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7例空蝶鞍综合症,其中原发性2例,继发性5例。经蝶窦进路法充填法手术治疗5例、经额进路治疗2例。除1例因有原发性脑积水未愈外,余6例治愈。本病与鞍隔缺损、良性颅内高压、长期服用嗅隐亭、垂体手术或放疗后有关。临床以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要特点。经蝶窦充填法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1994年01期)

廖进春,陆书昌,吕光宇,杨中坚,朱诚[8](1992)在《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几种进路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作者等9年来采用多种手术进路施行的166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资料,讨论了各种手术进路的优缺点,认为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1992年03期)

丘明生[9](1986)在《经蝶垂体切除术的鼻成形术外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McCurdy 等于1978年倡议用外部切口的鼻成形术途径经蝶切除垂体,作者们于1982~1984年用此法作了14例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27~79岁,平均43岁;内有患垂体腺瘤的11例(3例为复发性),前列腺转移癌、淋巴瘤及内翻性乳头状瘤各1例。手术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于鼻小柱处作倒"V"字形切口,分离皮瓣,暴露中隔软骨前缘上下端后,顺沿粘膜软骨膜下及粘膜骨膜下剥离鼻中隔,使中隔软骨与上颌嵴分离,但保留此软骨,筛骨的垂直板则予切除。开放蝶窦前壁,切除蝶窦间隔及窦内粘膜,此时由神经外科医师进行垂体手术,术毕以脂肪、筋膜或肌肉填塞蝶窦,用中隔骨或软骨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6年05期)

经蝶进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蝶窦进路已成为耳鼻咽喉颅底外科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国人颅底解剖学参数与国外指标不同,不同医生临床经验又有很大差异,国内外学者在经蝶窦进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前、术后处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分歧。我院从1982~2002年间开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共1 047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分析1 0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对与手术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垂体腺瘤的大小诊断标准、手术适应证、垂体卒中的经蝶手术、复发性垂体瘤再次经蝶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放疗以及蝶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等)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蝶进路论文参考文献

[1].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扩大经蝶进路斜坡肿瘤切除术1例并文献复习[J].解剖与临床.2008

[2].廖建春,胡国汉,丁学华,卢亦成.经蝶进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及认识(附1047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

[3].廖建春.影响经蝶进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有关解剖学问题[J].解剖与临床.2005

[4].廖建春,范静平,叶青,王海青,吴建.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5].廖建春,范静平,陆书昌,杨中坚,萧璧君.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适应证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

[6].廖建春,范静平,陆书昌,杨中坚,卢亦成.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卒中[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5

[7].杨占泉,吴耀晨,赵小冬.经蝶窦和额进路充填法治疗空蝶鞍综合症[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

[8].廖进春,陆书昌,吕光宇,杨中坚,朱诚.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几种进路的评价[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2

[9].丘明生.经蝶垂体切除术的鼻成形术外进路[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6

标签:;  ;  ;  ;  

经蝶进路论文-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