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PCR检测及esaC基因的功能鉴定

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PCR检测及esaC基因的功能鉴定

论文摘要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菌,感染宿主范围广。由该菌引起的爱德华氏菌病是水产养殖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给水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发病大菱鲆分离和鉴定了2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建立了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PCR检测方法,对esaC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鉴定,构建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三个基因缺失突变株并进行初步鉴定,为将来用于筛选减毒活疫苗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如下:一、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从两个养鱼场的发病大菱鲆分离得到了2株优势菌JN和MHK2。人工感染大菱鲆实验表明JN和MHK2对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分别为2.51×104cfu/fish和6.30×103 cfu/fish。对JN和MHK2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9%。API ID32E生理生化检测表明,它们与标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各项反应指标高度一致。因此将JN和MHK2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PCR检测:以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主要毒力因子—III型分泌系统(T3SS)的装置蛋白基因esaV、过氧化氢酶基因kat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迟缓爱德华氏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11株致病性菌中都检测到了esaV和katB基因的存在;在13株非致病性菌株中均没有检测到esaV基因,有4株检测到katB基因。根据上述结果,esaV基因可以作为区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一个分子标记。三、esaC基因的功能鉴定:迟缓爱德华氏菌T3SS的1个装置蛋白。本研究采取基因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esaC基因缺失突变株。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由于esaC基因的缺失,迟缓爱德华氏菌T3SS的输送器蛋白(EseB,EseC,EseD)虽然可以正常的表达,但是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同时细菌的自凝聚现象消失。毒力检测发现,突变株对蓝曼龙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10倍。结果表明,esaC基因影响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和T3SS相关蛋白的分泌。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esaC基因作为迟缓爱德华氏菌T3SS装置蛋白的功能,加深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理的了解。四、三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和初步鉴定:利用基因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迟缓爱德华T3SS基因esrB、T6SS(VI型分泌系统)基因evpH、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酶基因aroA的三基因缺失突变株。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该突变株的毒力大大下降,LD50>108cfu/ml。细菌在鱼体内存活实验表明,该突变株细菌在牙鲆鱼体内的存活时间不超过18天,在21天可检测到牙鲆血清产生凝集抗体。结果表明,该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三基因突变株作为减毒细菌,可用于下一步的减毒疫苗筛选和鉴定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细菌性病原的鉴定和检测
  • 引言
  • 1 传统的经典细菌鉴定
  • 1.1 形态学鉴定
  • 1.2 生理生化鉴定
  • 1.3 快速细菌鉴定方法
  • 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2.1 PCR检测方法
  • 2.2 免疫检测技术
  • 第二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进展
  • 引言
  • 1 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类地位及分布特征
  • 2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
  • 2.1 黏附和入侵
  • 2.2 抗免疫杀伤机制
  • 2.3 细胞毒素和胞外酶
  • 2.4 细菌分泌系统
  • 3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防治
  • 3.1 化学治疗法
  • 3.2 免疫治疗防治法
  • 第二章 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和检测
  • 第一节 养殖大菱鲆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和溶液
  • 1.3 培养基
  • 1.4 试剂盒与试剂条
  • 1.5 仪器
  • 50测定'>1.6 LD50测定
  • 1.7 16srR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1.8 APIID32E试剂条生理生化鉴定
  • 1.9 API ZYM酶活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的对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LD50)'>2.1 JN、MHK2的对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LD50)
  • 2 的16s rDNA 分子鉴定'>2.2 JN、MHK2 的16s rDNA 分子鉴定
  • 2.3 API ID32E 生化鉴定
  • 2.4 API ZYM 酶活检测
  • 3 讨论
  • 第二节 PCR检测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引物设计
  • 1.2 迟缓爱德华氏菌株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esa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鉴定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和溶液
  • 1.3 仪器
  • 1.4 引物设计
  • 1.5 迟缓爱德华氏菌esaC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1.6 迟缓爱德华氏菌胞外蛋白诱导表达和提取
  • 1.7 迟缓爱德华氏菌胞外蛋白和总蛋白的检测
  • 1.8 自凝集现象
  • 50)的测定'>1.9 突变株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测定
  • 2 结果和分析
  • 2.1 迟缓爱德华氏菌esaC 基因缺失片断的构建
  • 2.2 westernblotting
  • 2.3 自凝集现象
  • 50)'>2.4 突变株半数致死量(LD50)
  • 3 讨论和分析
  • 第四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多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esrB、evpH基因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1.3 aroA、esrB、evpH基因三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1.4 突变株检测引物的设计
  • 1.5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 1.6 细菌在鱼体内存活时间的测定
  • 1.7 减毒株是否具有免疫效果的初步检测
  • 2、实验结果
  • 2.1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2.2 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
  • 2.3 细菌在鱼体内存活时间的初步检测
  • 2.4 减毒株免疫效果的初步测定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参与和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棘鲷内脏结节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水产学报 2019(12)
    • [2].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杂交鳢血清指标动态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6)
    • [3].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提取液体外抑菌试验[J]. 广西水产科技 2010(02)
    • [4].美洲黑石斑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01)
    • [5].迟缓爱德华氏菌及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研究进展[J]. 江西水产科技 2019(02)
    • [6].鲫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的检测[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10)
    • [7].养殖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水产学杂志 2015(01)
    • [8].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的动态病理学及病原分布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6)
    • [9].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 [10].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J]. 水产学报 2012(11)
    • [11].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2].迟缓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 [13].斑点叉尾鮰鲇鱼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14].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01)
    • [15].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研制[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3)
    • [16].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2)
    • [17].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03)
    • [18].龟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研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19].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 [20].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研究[J]. 水产养殖 2011(07)
    • [21].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 水生态学杂志 2011(05)
    • [22].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 水产科技情报 2010(06)
    • [23].迟缓爱德华氏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4)
    • [24].圈养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1)
    • [25].鲶爱德华氏菌间接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法的建立[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04)
    • [26].日本鳗鲡混合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与创伤弧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8)
    • [27].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免疫传感器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7(02)
    • [28].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0(01)
    • [29].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偶联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 免疫学杂志 2010(02)
    • [30].黄颡鱼鲇鱼爱德华氏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  

    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PCR检测及esaC基因的功能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