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棉2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庞立根,朱桢明,陈杰,郭明捷,贾朋东,杨建党,袁丙文[1](2020)在《国审棉花品种——创棉512》文中研究表明创棉512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其特征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措施。
品种管理处[2](2011)在《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文中研究表明(上接第1期第48页)1.18苏玉糯6391.18.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18。1.18.2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18.3品种来源:T585×T618。1.18.4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1天,比苏玉糯5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3](2009)在《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Ⅲ)——棉花(2)》文中研究说明(上接第2期第52页)2.12奥棉6182.12.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2。2.12.2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12.3品种来源:豫棉21×SGK321后代系统选育。2.12.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棉春套种植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弱,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102.0 cm。果枝较长,第一果枝节位7.8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吐絮畅。单铃重5.9 g,衣分40.9%,子指10.3 g,霜前花率93.1%。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2008)在《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文中指出(上接第1期第79页)1.33粤甜11号1.33.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3。1.33.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33.3品种来源:母本1022,来源于超甜玉米102;父本C4,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泰国热带血缘普通玉米。1.33.4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2.9天,比对照粤甜3号晚熟1.2天。株型半紧凑,株高198.0 cm,穗位高68.9 cm,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形,穗长22.4 cm,穗粗4.8cm,穗行数14或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38.63 g。
张金宝[5](2007)在《棉花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选择出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最小和遗传变异最大的铃位,分别进行品种(系)亲本的选择和拓宽种质资源,进而建立棉花定位育种理论体系,本试验首先通过统计百棉1号、百棉6号、豫棉668、海南109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30个不同部位棉铃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得出如下结论:(1)铃重:变异系数为0.91%~27.04%,异系数低于平均数(10.76%)的铃主要集中在下部果枝、上部果枝和顶部果枝。第7果枝上的第3个铃位(7-3)变异系数最小,第4果枝上的第3个铃位(4-3)变异系数最大。(2)衣分:变异系数为0.79%~8.29%,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4.7%)的铃主要集中在中部果枝、下部果枝和顶部果枝的内围铃。第10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0-2)变异系数最小,第2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2-2)变异系数最大。(3)子指:变异系数为0.19%~12.48%,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6.34%)的铃主要集中在下部、上部和顶部果枝的内围铃。第10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0-2)变异系数最小,第1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2)变异系数最大。(4)绒长:变异系数为0.06%~2.01%,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0.97%)的铃主要集中在内围铃。第10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0-2)变异系数最小,第2果枝上的第1个铃位(2-1)变异系数最大。(5)麦克隆值:变异系数为2.04%~9.27%,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4.10%)的铃主要集中在下部、中部果枝上。第8果枝上的第1个铃位(8-1)变异系数最小,第1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2)变异系数最大。(6)比强度:变异系数为0.48%~7.47%,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3.19%)的铃主要集中在下部的1~2果枝、中部的5~6果枝及第9~10果枝上。第10果枝上的第2个铃位(10-2)变异系数最小,第8果枝上的第1个铃位(8-1)变异系数最大。(7)伸长率:变异系数为0.74%~10.5%,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4.04%)的铃主要集中在下部的2~3果枝及6~8果枝和第10果枝上。第10果枝上的第3个铃位(10-3)变异系数最小,第8果枝上的第1个铃位(8-1)变异系数最大。(8)整齐度指数:变异系数为0.25%~2.12%,变异系数低于平均数(1.00%)的铃主要集中各果枝的外围铃即第3铃位上。第10果枝上的第3个铃位(10-3)变异系数最小。第8果枝上的第3个铃位(8-3)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了从内在原因找出其遗传变异最大和遗传变异最小部位,利用8个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采用欧氏距离,Ward方法对30个不同部位棉铃8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聚类,最终将30个部位棉铃聚为6类:[1]第1类,包括1-1、1-3、2-1、3-2、4-1、5-1、6-1,共7个果节位;[2]第Ⅱ类,仅包括8-2一个部位;[3]第Ⅲ类,包括8-3、9-2、10-1、10-2、10-3,共5个果节位;[4]第Ⅳ类,包括6-3、7-1、7-2,共3个果节位;[5]第Ⅴ类,包括3-1和9-3两个果节位;[6]第Ⅵ类,包括1-2、2-9.、2-3、3-3、4-2、4-3、5-2、5-3、6-2、7-3、8-1、9-1,共12个果节位。第1类为遗传变异小即遗传稳定的一类,育种实践上将4-1、5-1、6-1化为遗传稳定的最佳铃位;第Ⅳ类为遗传变异大即遗传稳定差的一类,育种实践上将6-3、7-1、7-2化为遗传变异的最佳铃位。同时,为了在选择出遗传稳定好的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果节位,特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提高单铃重(rux1=0.6980)的性状,则会同步提高衣分((rux2=0.6556),间接增加整齐度(rux8=0.5399)、比强度(rux6=0.3197),但一定程度上对绒长(rux4=-0.3197)及麦克隆值(ruxm=0.4799)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注意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充分利用第Ⅰ类和第Ⅳ类的果节位,特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百棉1号的经济性状配合力表现最好,海南109的表现最差。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因品种(系)的不同而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品种品系还要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最终确定出棉花遗传变异最小和遗传变异最大的果节位分别为第4-1、5-1、6-1和6-3、7-1、7-2。为棉花定位育种理论体系的建立积累了新的数据,也为育种实践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6](2007)在《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文中认为(上接第1期第77页)1.44三农2011.44.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44。1.44.2选育单位:河南三农种业有限公司。1.44.3品种来源:母本D815,来源于农系531的变异株;父本143-2,来源于1141×海32。1.44.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0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2天,需有效积温2 800℃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54~264 cm,穗位高100~110 cm,成株叶片数20~21片。果穗长筒形,穗长21~25 cm,穗行数18或20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34 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7 g/L,含粗蛋白10.95%,粗脂肪4.30%,粗淀粉69.36%,赖氨酸含量0.3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7](2006)在《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文中提出
刘学亮,温子军,梁金凤,魏成明[8](1998)在《豫棉12在北疆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文中指出豫棉12在北疆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刘学亮温子军梁金凤魏成明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农业科博乐834408豫棉12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短季棉新品种。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在我师小区试验表现早熟、丰产、优质、抗枯耐黄萎病,1996年从河...
强学杰,余行简,杨新民,乔建礼,宋天庆,李付田,吴云洋,边喜才,边春雨[9](1998)在《短季棉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短季棉豫棉14号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皮棉产量876.75kg/hm2,生育期110d左右,霜前花率85%,衣分38%,子指11g,25%跨长28.8mm,比强度21.8g/tex,麦克隆值4.7,缕纱强度122磅(约55.4kg)气流纺纱指标1816。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具苗情好、快长速发、耐湿耐热、早熟不早衰、铃大絮畅特点。是一个适合豫南和长江中下游棉区麦(油)茬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新品种。
余行简,强学杰,杨新民,张震,马来玉,王淑华,王伯英,时国珍,马清臣[10](1997)在《夏棉豫棉14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二、豫棉2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豫棉2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审棉花品种——创棉512(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育过程与方法 |
2 特征特性 |
2.1 主要农艺性状 |
2.2 产量结果 |
2.3 纤维品质 |
2.4 抗病虫性 |
3 栽培技术要点 |
3.1 适宜范围 |
3.2科学施肥 |
3.3适期播种 |
3.4密度 |
3.5化调与打顶 |
3.6病虫害防治 |
(3)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Ⅲ)——棉花(2)(论文提纲范文)
2.12 奥棉618 |
2.12.1 审定编号: |
2.12.2 选育单位: |
2.12.3 品种来源: |
2.12.4 特征特性: |
2.12.5 产量表现: |
2.12.6 栽培技术要点: |
2.12.7 审定意见: |
2.13 嘉星5号 |
2.13.1 审定编号: |
2.13.2 选育单位: |
2.13.3 品种来源: |
2.13.4 特征特性: |
2.13.5 产量表现: |
2.13.6 栽培技术要点: |
2.13.7 审定意见: |
2.14 邯棉646 |
2.14.1 审定编号: |
2.14.2 选育单位: |
2.14.3 品种来源: |
2.14.4 特征特性: |
2.14.5 产量表现: |
2.14.6 栽培技术要点: |
2.14.7 审定意见: |
2.15 鲁棉研35号 |
2.15.1 审定编号: |
2.15.2 选育单位: |
2.15.3 品种来源: |
2.15.4 特征特性: |
2.15.5 产量表现: |
2.15.6 栽培技术要点: |
2.15.7 审定意见: |
2.16 创杂棉21号 |
2.16.1 审定编号: |
2.16.2 选育单位: |
2.16.3 品种来源: |
2.16.4 特征特性: |
2.16.5 产量表现: |
2.16.6 栽培技术要点: |
2.16.7 审定意见: |
2.17 苏杂6号 |
2.17.1 审定编号: |
2.17.2 选育单位: |
2.17.3 品种来源: |
2.17.4 特征特性: |
2.17.5 产量表现: |
2.17.6 栽培技术要点: |
2.17.7 审定意见: |
2.18 福棉2号 |
2.18.1 审定编号: |
2.18.2 选育单位: |
2.18.3 品种来源: |
2.18.4 特征特性: |
2.18.5 产量表现: |
2.18.6 栽培技术要点: |
2.18.7 审定意见: |
2.19 鄂杂棉28号 |
2.19.1 审定编号: |
2.19.2 选育单位: |
2.19.3 品种来源: |
2.19.4 省级审定情况: |
2.19.5 特征特性: |
2.19.6 产量表现: |
2.19.7 栽培技术要点: |
2.19.8 审定意见: |
2.20 中棉所66号 |
2.20.1 审定编号: |
2.20.2 选育单位: |
2.20.3 品种来源: |
2.20.4 特征特性: |
2.20.5 产量表现: |
2.20.6 栽培技术要点: |
2.20.7 审定意见: |
2.21 南农10号 |
2.21.1 审定编号: |
2.21.2 选育单位: |
2.21.3 品种来源: |
2.21.4 特征特性: |
2.21.5 产量表现: |
2.21.6 栽培技术要点: |
2.21.7 审定意见: |
2.22 泗杂棉6号 |
2.22.1 审定编号: |
2.22.2 选育单位: |
2.22.3 品种来源: |
2.22.4 省级审定情况: |
2.22.5 特征特性: |
2.22.6 产量表现: |
2.22.7 栽培技术要点: |
2.22.8 审定意见: |
2.23 泗杂3号 |
2.23.1 审定编号: |
2.23.2 选育单位: |
2.23.3 品种来源: |
2.23.4 省级审定情况: |
2.23.5 特征特性: |
2.23.6 产量表现: |
2.23.7 栽培技术要点: |
2.23.8 审定意见: |
2.24 皖杂8号 |
2.24.1 审定编号: |
2.24.2 选育单位: |
2.24.3 品种来源: |
2.24.4 特征特性: |
2.24.5 产量表现: |
2.24.6 栽培技术要点: |
2.24.7 审定意见: |
2.25 新陆中34号 |
2.25.1 审定编号: |
2.25.2 选育单位: |
2.25.3 品种来源: |
2.25.4 省级审定情况: |
2.25.5 特征特性: |
2.25.6 产量表现: |
2.25.7 栽培技术要点: |
2.25.8 审定意见: |
(5)棉花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目录 |
摘要 |
1、文献综述 |
1.1 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研究进展 |
1.1.1 棉花主要经济性状分类 |
1.1.2 棉花产量因素间的的相互作用 |
1.1.3 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相互作用 |
1.2 棉花不同果枝果节位主要经济性状研究进展 |
1.2.1 棉花不同果枝果节位的概念 |
1.2.2 棉花不同部位节位的分类 |
1.2.3 不同部位蕾、花分布规律研究概况 |
1.2.4 不同部位棉铃分布规律研究概况 |
1.3 棉花株型性状与经济性状间的相互作用 |
1.3.1 株型育种的现状 |
1.3.2 株型性状与经济性状相互作用概况 |
1.4 棉花数量性状遗传的发展概况 |
1.4.1 棉花的数量性状 |
1.4.2 多基因假说 |
1.4.3 棉花数量性状研究的相关参数 |
1.5 棉花杂种优势的优势表现 |
1.5.1 杂种优势的概念 |
1.5.2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
1.6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
1.6.1 雄性不育系 |
1.6.2 人工去雄法 |
1.6.3 其他利用途径 |
1.6.3.1 指示性状 |
1.6.3.2 柱头外露或长柱头 |
1.6.3.3 化学杀雄 |
1.7 棉花配合力分析 |
1.7.1 配合力概念及分类 |
1.7.2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
1.8 遗传力概念及分类 |
1.8.1 遗传力的测定方法 |
1.8.1.1 广义遗传力的测定 |
1.8.1.2 狭义遗传力的测定 |
1.8.2 遗传力在育种中的应用 |
2.引言 |
3.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一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试验二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果节位分类 |
3.3 主要经济性状测定方法: |
3.4 变异系数计算方法 |
3.5 遗传力计算方法 |
3.6 配合力测定方法 |
3.7 数据处理方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棉花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表现 |
4.1.1 百棉1号不同节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 |
4.1.2 百棉6号不同节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 |
4.1.3 豫棉668不同节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 |
4.1.4 四亲本材料个不同节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平均遗传变异规律 |
4.2 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典型相关及因子分析 |
4.2.1 不同部位棉铃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
4.2.2 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因子分析 |
4.3 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4.3.1 不同部位棉铃遗传力分析 |
4.3.2 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聚类分析 |
4.4 第Ⅰ、Ⅳ类果节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
4.4.1 单铃重配合力分析 |
4.4.2 衣分配合力分析 |
4.4.3 子指配合力分析 |
4.4.4 绒长配合力效应分析 |
4.4.5 麦克隆值配合力效应分析 |
4.4.6 比强度配合力效应分析 |
4.4.7 伸长率配合力效应分析 |
4.4.8 整齐度配合力效应分析 |
5、结论与讨论 |
5.1.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 |
5.2 不同部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分类 |
5.3 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作用 |
5.4 遗传变异最佳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效应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6)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论文提纲范文)
2棉花品种 |
2.1中植棉2号[转基因生物名称:GK44] |
2.2鑫秋1号[转基因生物名称:GK53 (鑫秋1号) ]2.2.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2。 |
2.3国欣棉3号[转基因生物名称:sGK3] |
2.4鲁棉研29号[转基因生物名称:鲁2015] |
2.5冀棉958[转基因生物名称:冀1286] |
2.6邯5158[转基因生物名称:邯5158] |
2.7邯杂98-1[转基因生物名称:GKz11 (邯杂98-1) ] |
2.8国欣棉6号[转基因生物名称:GKz21] |
2.9中棉所57号[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杂302] |
2.10冀杂1号[转基因生物名称:97H1] |
2.11邯棉802[转基因生物名称:邯郸802] |
2.12鲁棉研28号[转基因生物名称:鲁272] |
2.13鲁棉研27号[转基因生物名称:鲁9154] |
2.14豫杂35号[转基因生物名称:sGKz21 (豫杂35) ] |
2.15中棉所58号[转基因生物名称:中501] |
2.16湘杂棉11号[转基因生物名称:sGKz11 (湘S-26) ] |
2.17鄂杂棉24号[转基因生物名称:JZHR9999] |
2.18新陆棉1号[转基因生物名称:GK62 (2000-2) ] |
2.19冀2000[转基因生物名称:冀2000] |
2.20 GKz19号[转基因生物名称:GKz19] |
四、豫棉2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审棉花品种——创棉512[J]. 庞立根,朱桢明,陈杰,郭明捷,贾朋东,杨建党,袁丙文. 中国棉花, 2020(03)
- [2]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J]. 品种管理处. 种子科技, 2011(02)
- [3]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Ⅲ)——棉花(2)[J].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 种子科技, 2009(03)
- [4]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J].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种子科技, 2008(02)
- [5]棉花不同部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D]. 张金宝.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4)
- [6]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J].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种子科技, 2007(02)
- [7]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J].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 种子科技, 2006(02)
- [8]豫棉12在北疆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J]. 刘学亮,温子军,梁金凤,魏成明. 中国棉花, 1998(06)
- [9]短季棉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强学杰,余行简,杨新民,乔建礼,宋天庆,李付田,吴云洋,边喜才,边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 1998(01)
- [10]夏棉豫棉14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 余行简,强学杰,杨新民,张震,马来玉,王淑华,王伯英,时国珍,马清臣. 江西棉花,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