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喷雾撞壁的TR燃烧系统机理研究

基于喷雾撞壁的TR燃烧系统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柴油机以其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它特有的燃烧方式决定了燃烧与排放之间的矛盾,微粒和NOx之间的矛盾。面临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能源危机,为实现柴油机的清洁高效燃烧,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都将HCCI燃烧作为研究的重点,力图有效解决HCCI点火控制、高负荷扩展等问题,以便尽快投入实际应用。针对燃油撞壁现象,近年来出现了有意引导油束撞击在指定位置的燃烧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油气混合,从而达到改善燃烧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当前广泛研究或应用的柴油机燃烧方式,总结出实现喷雾撞壁燃烧方式的四种主要措施:增设壁面油束反射凸缘,形成二次射流;燃烧室中央增设油束碰撞凸台,在燃烧室中心区域形成圆盘状油雾;喷嘴挡块碰撞,在喷嘴附近形成扩散状油雾;利用燃烧室收口及底部凸台,形成强烈的挤流和涡流。 基于喷雾撞壁的TR(Three-Rapidity)燃烧系统,以“快速燃油喷射、快速混合气形成和快速燃烧”为设计思想,采用收口尖底凸台ω燃烧室,壁面具有导向圆弧,配合锥面4×Φ0.36+垂直中心喷孔1×Φ0.20喷油器。在台架实验上取得了较好的碳烟排放效果。本文采用可视化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对TR燃烧系统的混合气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燃烧排放性能进行预测,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组建了数字化测试系统,采用频闪照相方法对喷雾场进行测试,探求了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进行浓度场、喷雾锥角和贯穿度提取的方法。从图像的拍摄到数据的获取,整个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在线实时测试。采用该系统对TR燃烧室和原ω型燃烧室的对比研究表明,TR燃油撞击壁面后在导向圆弧的作用下剥离,向燃烧室中心偏转,燃烧室底部凹坑内基本没有燃油分布,而原ω型燃烧室底部存在较浓的燃油分布。 对直喷式柴油机的气流运动、燃烧排放、油膜生成进行模拟,发现收口形尖底凸台燃烧室具有较好的混合气质量和燃烧性能,碳烟排放较好。燃油撞壁后在壁面附近形成油膜和较浓的混合气,容易生成有害物质。燃油撞壁可以加强燃油颗粒的蒸发和雾化。针对以上特点,提出喷雾撞壁燃烧系统柴油机的设计思想:采用收口燃烧室和尖底凸台,加强挤流运动,增强燃油雾化与蒸发。利用燃油碰撞加速燃油粒子粉碎和蒸发。减少壁面油膜的生成量,油膜分布薄而均匀。合理控制着火时刻,尽量在着火前将燃油全部喷入缸内,减少火包油的现象。 对TR燃烧室混合气形成进行研究,并和原ω型燃烧室对比,TR燃烧系统中的导向圆弧改变了缸内流场特性,壁面附近的气流运动得到加强,旋涡分布范围合理,加速了混合气的生成。在导向圆弧和中孔喷射的作用下,燃油空间分布趋于均匀,改变壁面燃油富集的现象,提高空气利用率,减少了燃烧室凹坑内未燃混合气的数量,燃烧更加充分。并且高温区域集中分布在燃烧室中部,外围存在温度较低的未燃空气。中孔喷射形成的混合气首先着火,并向四周扩展,时间上有序着火。分析表明中心喷孔直径不能过大。 对TR燃烧系统的性能实验表明TR燃烧系统具有良好的烟度排放特性,NOx排放在中小负荷低于原机排放,在高负荷则有所增加。随着转速的降低,TR燃烧系统的滞燃期延长,缸内温度升高,NOx排放增加,碳烟排放降低。TR燃烧系统对涡流的要求不高,四气门135柴油机的涡流可以较好地满足要求,不需要对原机气道做改动。当采用EGR时,TR燃烧系统在油耗变化不大的情况下,NOx排放明显改善,但是烟度也随之上升,需要确定最佳EGR率。随着喷油提前角向后推迟,TR燃烧系统的NOx排放下降,碳烟排放增加,上止点前11°CA喷油为最佳。对TR燃烧系统应用增压和增压中冷进行预测,采用增压可使碳烟排放降低6%,但NO升高75%。采用中冷措施碳烟排放降低15%,NO升高却只有16%,缸内平均压力大幅度增加。对TR燃烧系统应用分段喷射进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柴油机排放物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 X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1.2.1 NOX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 1.2.2 微粒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
  • 1.2.3 几种燃烧排放模型简介
  • 1.3 新型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 1.3.1 HCCI原理简介
  • 1.3.2 HCCI应用现状
  • 1.3.3 HCCI面临挑战
  • 1.4 喷雾碰撞燃烧系统
  • 1.4.1 TRB燃烧系统
  • 1.4.2 OSKA燃烧系统
  • 1.4.3 NICS燃烧系统
  • 1.4.4 DSCS双卷流燃烧系统
  • 1.4.5 BUMP燃烧系统
  • 1.4.6 伞喷燃烧系统
  • 1.4.7 伞帘喷雾燃烧系统
  • 1.4.8 近斜壁撞击雾化燃烧系统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2 数值模拟基础
  • 2.1 CFD在内燃机模拟中的应用现状
  • 2.2 控制方程
  • 2.3 湍流模型
  • 2.4 离散相基本方程
  • 2.5 喷雾模型
  • 2.5.1 破碎模型
  • 2.5.2 雾化模型
  • 2.5.3 撞壁模型
  • 2.5.4 燃油沸腾蒸发模型
  • 2.6 燃烧模型
  • 2.7 排放模型
  • 2.8 PISO算法
  • 2.9 本章小结
  • 3 数字化喷雾测试系统
  • 3.1 喷雾场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 3.1.1 雾束基本结构测试
  • 3.1.2 浓度场测试
  • 3.1.3 速度场测试
  • 3.1.4 温度场测试
  • 3.2 实验系统装置
  • 3.3 喷雾射流研究
  • 3.3.1 数字图像处理
  • 3.3.2 浓度场分布
  • 3.3.3 贯穿度与锥角
  • 3.4 本章小结
  • 4 TR燃烧系统混合气形成研究
  • 4.1 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研究
  • 4.1.1 气流运动
  • 4.1.2 燃烧特性
  • 4.1.3 燃油撞壁特性
  • 4.2 TR燃烧系统混合气形成研究
  • 4.2.1 TR燃烧系统的混合气特点
  • 4.2.2 喷雾角度对比
  • 4.2.3 中心孔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TR燃烧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 5.1 TR和原机对比
  • 5.2 转速对性能影响
  • 5.3 涡流比对性能的影响
  • 5.4 TR燃烧系统废气再循环研究
  • 5.5 喷油提前角对性能影响
  • 5.6 增压对性能影响
  • 5.7 电控技术在TR燃烧系统的应用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热轧1号加热炉改造燃烧系统的选择[J]. 梅山科技 2009(01)
    • [2].2号石灰窑燃烧系统优化及应用[J]. 梅山科技 2008(S1)
    • [3].高轨压燃烧系统对车用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J]. 汽车技术 2020(01)
    • [4].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改造锅炉运行调整初探[J]. 科技视界 2020(21)
    • [5].预测控制新进展及其在电站燃烧系统中的应用[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5(08)
    • [6].电厂低氮燃烧系统改造探讨[J]. 电站系统工程 2013(02)
    • [7].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烧及排放性能[J]. 内燃机学报 2017(04)
    • [8].锅炉等离子体点火燃烧系统的优化运行[J]. 广东电力 2013(11)
    • [9].燃机低氮燃烧系统配置研究[J]. 吉林电力 2017(05)
    • [10].热风炉自动优化燃烧系统在承钢的应用[J]. 河北冶金 2014(10)
    • [11].高滚流燃烧系统对小型增压汽油机性能的影响[J]. 内燃机工程 2017(05)
    • [12].直喷式柴油机双层分流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4(06)
    • [13].预混式二次燃烧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J]. 中国陶瓷工业 2010(04)
    • [14].发动机逆向燃烧系统的误差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 [15].不用催化或不喷入水的超低NO_x燃烧系统[J]. 热能动力工程 2009(04)
    • [16].柴油机分卷流燃烧系统燃烧和排放性能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8)
    • [17].模糊控制在热风炉燃烧系统中的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6(05)
    • [18].冷轧连退炉燃烧系统的改进[J]. 江西冶金 2014(04)
    • [19].浮法玻璃熔窑天然气和重油燃烧系统的比较[J]. 玻璃 2013(07)
    • [20].柴油机低排放燃烧系统研究[J]. 汽车技术 2012(05)
    • [21].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J].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1(03)
    • [22].1000MW双切圆锅炉低氮同轴燃烧系统的模拟分析[J]. 热能动力工程 2015(01)
    • [23].连续式蓄热燃烧系统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2)
    • [24].自蓄热燃烧技术研究[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 [25].试论600MW机组低氮燃烧系统燃烧调整[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6)
    • [26].柴油机复合卷流燃烧系统试验性能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17(05)
    • [27].德国扎克UCC超低NOx燃烧系统排放值已优于中国将颁布的最严排放标准[J]. 装备制造 2016(09)
    • [28].超高压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和性能考核试验简析[J]. 机电工程技术 2015(06)
    • [29].关于稀薄燃烧的燃烧系统构造研究[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4(01)
    • [30].柴油机双卷流燃烧系统排放特性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1)

    标签:;  ;  ;  ;  ;  

    基于喷雾撞壁的TR燃烧系统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