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创新与发展 ——20世纪前期(1949年以前)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传统 创新与发展 ——20世纪前期(1949年以前)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20世纪前期(1949年以前)回族社会文化变迁。主要的观点是,解读这一时期的回族社会文化变迁不能“画地为牢”,对于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央集权政治的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而言,忽略了“国家”的因素而理解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无疑是隔靴搔痒,因为少数族群的历史脉络完全内嵌在“国家”制度与“话语”之中。因此,理解近代回族社会文化变迁,仅仅局限于回族社会内部的分析则无法窥见其历史本真,必须把它放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宏观语境下来解读。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前期,整个中国社会处在“周期性大循环”与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新陈代谢”的历史流程中,从师夷长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改良到革命建国,救亡图强成为中国人跨世纪的主题和理想,也成为推动历史转型的巨大动力。同时,在强势的西方民族主义语境下,在从“天朝大国”到“万国边缘”的沦陷中,在王朝的废墟上开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近代回族社会的转型正是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展开的,同时又与清代回族遭遇的血腥历史境遇这一微观背景息息相关。所以,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天崩地裂”的大变局为回族社会文化变迁准备了历史的舞台,提供了历史的动力。同时,近代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世界有了亲密的接触。特别是中国的回族与早先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东、南亚穆斯林社会有了更多更广的交流,而此时的中东、南亚穆斯林社会正澎湃着强劲的救亡图强的伊斯兰维新思潮和改革运动,这种“同是天下沦落人”的历史境遇和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理解,使这一来自伊斯兰“文化中心区”的宗教维新思想资源直接为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思想武库和启蒙。因此,近代回族社会的转型既是中国大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又是我们透视大社会变迁的一扇橱窗。论文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组织结构、教育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回族社会文化变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二、是"回族"还是"汉族之回教徒":近代历史语境下"正名"之争
  • 三、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四、本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二章 风云突变的世纪: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背景和动因
  • 第一节 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宏观语境:内忧外患的中国与社会转型
  • 第二节 "他山之石"的激励:中东南亚现代伊斯兰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 第三节 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内部动力:精英群体的合力互动
  • 第三章 回族社会的经济变迁:重建、发展与近代工商业的兴起
  • 第一节 西北西南地区回族传统经济的重建与发展
  • 第二节 东中部地区回族传统经济行业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 第三节 近代大城市回族经济的发展:以上海为个案
  • 第四章 回族社会的政治变迁:从边缘到中心的与时俱进
  • 第一节 西北回族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兴衰
  •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回族人的政治参与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回族的政治参与:爱国爱教 与国休戚
  • 第五章 回族社会的思想文化变迁:维新与实践
  • 第一节 传统知识分子阿訇的宗教维新与实践
  • 第二节 新型回族知识分子的改良思想与文化运动
  • 第三节 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经典的翻译与传播
  • 第六章 回族社会的组织结构与传媒变迁:整合与凝聚
  • 第一节 回族社会传统寺坊组织与现代社团组织
  • 第二节 个案研究:上海清真董事会和中国回教俱进会
  • 第三节 回族的现代传媒:近代报刊的创办与发展
  • 第七章 回族社会的教育变迁:从经堂教育到近代新式教育
  • 第一节 传统经堂教育与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兴起的背景
  • 第二节 近代回族新式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个案研究:成达师范学校的兴衰沉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4)
    • [2].藏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山南泽当镇克松村为例[J]. 北方文学 2017(08)
    • [3].漳厦铁路与近代闽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4].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6].“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
    • [7].如何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04)
    • [8].国外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 2011(06)
    • [9].浅析辛亥革命的文化遗产——以对武汉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4)
    • [10].跨界民族的认同与异化:读《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7(01)
    • [11].旅游增权与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基于西藏山南两个社区的对比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2].基于青年群体调查的大石山区社会文化变迁及对生态的影响[J]. 文化与传播 2015(04)
    • [13].试论社会文化变迁与课程使命[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8)
    • [14].旅游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评述[J].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1)
    • [15].《20世纪初北京的就业妇女》[J]. 国际汉学 2017(02)
    • [16].第二届重塑东方美画展·前言[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04)
    • [17].民族考察、民族化与近代羌族社会文化变迁[J]. 民族论坛 2012(22)
    • [18].颜廷副教授应邀参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移民与社会文化变迁工作坊”国际学术研讨会[J]. 华侨华人研究 2019(00)
    • [19].灾害与社会文化变迁关系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研究 2013(06)
    • [20].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二)[J]. 旅游学刊 2013(12)
    • [21].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视角[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11)
    • [22].历史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田野实践初探[J]. 国际公关 2020(11)
    • [23].陕北秧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3)
    • [24].东北沦陷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考察[J]. 知与行 2015(05)
    • [25].旅游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以湘西芙蓉镇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6].浅论白马藏族的社会文化变迁对其参与传统体育的影响[J].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3)
    • [27].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8].旅游人类学与旅游的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旅游学刊 2013(11)
    • [29].社会文化变迁下安徽省传统武术发展战略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 2013(02)
    • [30].大众传媒影响下的民族社会文化变迁[J]. 新闻战线 2015(10)

    标签:;  ;  ;  ;  ;  

    传统 创新与发展 ——20世纪前期(1949年以前)回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