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的供需研究

我国企业年金的供需研究

论文摘要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得各国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为此各国纷纷推出了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开始逐步建立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保险体制“三支柱”模式。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性养老保险,后更名为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的企业年金取得了良好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年金需要达到何种规模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退休人员养老需求;企业年金的现阶段供给能力能否满足潜在需求量;实现企业年金的长足发展尚需分析其影响因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策解决这些因素以促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年金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具体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得出企业年金发展的方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对企业年金进行概述,首先界定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分类、特点与意义,并按照企业年金的主体分类探讨了企业年金建立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国外企业年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选择发展较成熟的美国、香港企业年金进行特点分析,总结国外企业年金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国外企业年金发展阶段以及成熟化模式。第三节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阶段,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企业年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四章则通过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需求与供给得出我国企业年金供需差异。第三章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量。第一节主要采取定性分析,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主体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需求。第二节是该章的主体,通过灰色理论模型对影响企业年金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养老保障的高、低方案的差异,进而得出企业年金的需求预测。第四章主要从企业与员工两个主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供给情况。第一节主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缴费情况进行对比,并得出企业的适度缴费率;第二节对个人的收入与消费、储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个人对企业年金的适度缴费率,进而得出企业年金的供给量。第五章首先分析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与实际供给的差异,并探讨导致年金存在供需不平衡的因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0.4 创新与不足
  • 1 企业年金概述
  • 1.1 企业年金的相关概念
  • 1.1.1 企业年金的概念
  • 1.1.2 企业年金的分类
  • 1.1.3 企业年金的特点
  • 1.1.4 企业年金的意义
  • 1.2 企业年金的相关理论基础
  • 1.2.1 国家主体相关理论
  • 1.2.2 企业主体相关理论
  • 1.2.3 个人主体相关理论
  • 2 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分析
  • 2.1 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阶段
  • 2.2 境外企业年金的制度现状
  • 2.2.1 美国的401(K)计划
  • 2.2.2 香港的强制积金计划
  • 2.2.3 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
  • 2.3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2.3.1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阶段
  • 2.3.2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 3. 我国企业年金的需求分析
  • 3.1 我国企业年金需求的定性分析
  • 3.1.1 政府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分析
  • 3.1.2 企业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分析
  • 3.1.3 员工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分析
  • 3.2 我国企业年金需求的预测研究
  • 3.2.1 模型选取与介绍
  • 3.2.2 高方案下我国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
  • 3.2.3 低方案下我国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
  • 3.2.4 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预测
  • 4. 我国企业年金的供给分析
  • 4.1 企业对企业年金的适度供给分析
  • 4.1.1 企业的盈利状况
  • 4.1.2 企业缴纳税收的现状分析
  • 4.1.3 企业对企业年金的适度缴费确定
  • 4.2 员工对企业年金的适度供给分析
  • 4.2.1 员工可支配收入与缴费能力
  • 4.2.2 职工对企业年金的供给意愿
  • 4.2.3 员工对企业年金的适度缴费确定
  • 5. 我国企业年金的供需对比与政策建议
  • 5.1 企业年金的供需分析
  • 5.2 影响企业年金供需的因素分析
  • 5.2.1 政府相关政策的缺失
  • 5.2.2 社保支出挤占企业年金空间
  • 5.2.3 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尚待挖掘
  • 5.2.4 运行机制不规范
  • 5.3 对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 5.3.1 政府建立健全法规、税惠政策
  • 5.3.2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发展
  • 5.3.3 集合企业年金的试行
  • 5.3.4 强化企业年金的运行与监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庆市养老保障城乡统筹障碍因素及出路[J]. 决策导刊 2010(08)
    • [2].新中国养老保险70年:经验、问题与展望[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6)
    •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2)
    • [4].养老保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Z1)
    • [5].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J]. 营销界 2019(19)
    • [6].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12)
    • [7].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研究[J]. 天津社会保险 2019(01)
    • [8].河南省各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 现代盐化工 2019(06)
    • [9].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措施[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J]. 经济经纬 2020(01)
    • [11].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12].刍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防范[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2)
    • [13].中国养老保险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职保”与“居保”比较的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14].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分析[J]. 管理观察 2019(33)
    • [1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问题分析[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6].遗属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制设计研究[J]. 人口学刊 2020(02)
    • [17].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 国际公关 2020(02)
    • [18].青海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现状及预测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03)
    • [19].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入“加速度”[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01)
    • [20].城乡养老保险衔接问题概述[J]. 中国市场 2020(04)
    • [21].农村居民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4)
    • [23].中西部人口负增长现状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24].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25].黄陵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 兰台内外 2020(04)
    • [26].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7].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避税[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20(01)
    • [28].国有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 [29].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探讨[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8)
    • [3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标签:;  ;  ;  

    我国企业年金的供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