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迎神赛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赛社,仪式,乐户,曲牌
迎神赛社论文文献综述
柳亚飞[1](2018)在《沁河流域迎神赛社祭祀仪式音乐个案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沁河流域迎神赛社代表"潞城市贾村碧霞宫"迎神赛社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了迎神赛社祭祀仪式的全过程及仪式中用乐情况。通过研究,洞悉祭祀音乐曲牌在祭祀仪式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8期)
苗贤君[2](2015)在《华北第一社火——贾村迎神赛社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村位于山西省晋东南上党盆地境内,是长治潞城闻名已久的古老村落。贾村迎神赛社为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被专家、学者誉为"华北第一社火"、研究中国赛社文化的"活化石"。贾村迎神赛社活动是我国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迎神祭祀活动,它是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间活动。迎神赛社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人们在春季向神灵祈求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宋人刘克(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15年04期)
赵喜红[3](2014)在《宁夏隆德县马坪村迎神赛社活动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迎神赛社活动是一种民间村社的迎神祭神活动,是古代的"社祭"、社火表演以及后来的宗教祭祀相结合而形成的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迎神赛社全过程主要由祭祀仪式和赛社两大部分组成。一、迎神活动的举行环境:奠安乡概况奠安乡位于宁南山区隆德县境南部,距离县城41公里,东与隆德县山河乡接壤,西与甘肃省庄浪县岳堡乡毗邻,北与隆德县温堡乡交界,南与甘肃省庄浪县的通化乡为邻,现辖13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4年03期)
姚春敏[4](2013)在《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迎神赛社——以清代上党碑刻与民间文本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迎神赛社是山西乃至整个华北传统社会中流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活动。《山西通志》中有"秋获后飨赛最盛,弦管之声盈于四境"②,近年来伴随着《礼节传簿》等新的民间赛社演剧文本以及大量民间碑刻的整理出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戏剧戏曲学在此方面研究成果斐然,学者对赛社演剧的源流、仪节、乐艺建构以及赛文化向戏曲演进,给(本文来源于《中华戏曲》期刊2013年01期)
李阳[5](2008)在《迎神赛社与古剧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赛即赛会、赛社、赛祭,连同报赛活动中形成的赛戏,都是为了报谢土地神灵对人的赐福。赛可以追源于社祭以及相关的社火,古老的社祭、社火活动在后世逐渐与雩祭、蜡祭、傩祭等相融合,各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宗教民俗活动也被吸收进来,形成规模浩大、内涵丰富的迎神赛社活动。迎神赛社生发于种种祭祀活动中,而祭祀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程序和仪式,更值得我们特别的关注。迎神赛社中最为突出的仪式即是供盏演出,在这里,规整肃穆的仪式与献演是同步进行的,仪式与表演互相渗透;其次,迎神赛社的演出呈现出流动的表演形式,且受一定的日期、期限、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其演出一般均在神庙中进行,这也是祭祀仪式活动的标志。且仪式规定了戏剧表演和欣赏中的戏剧心理。演员与观众之间不存在审美距离,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导致了观众在心理上的最深层次参予。总之,迎神赛社的祭祀仪式框定、规范着其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不只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仪式与演出的不可分割,更重要的是,宗教仪式的内容或背景在其形成及演出形式的特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其演出的内容和主题,演出时间及场所,演出目的与功能以及观演者的心理,其特殊性都可以在祭祀仪式的背景下找到答案。考察迎神赛社的演出主体——乐户,这是我们从人类整体的文化视野中把握一种戏剧现象的演进,更是从社会和人的角度考察它对迎神赛社的能动影响。正是这一特殊的群体、特殊的生存状态、社会角色和特殊的传承和演出方式,使得他们对迎神赛社呈现一种动态的保存,“戏剧活化石”现象凸现无疑。由于祭祀仪式的相对稳定和严肃,由于乐户们特殊的传承方式,晋东南地区迎神赛社中的一些古老的演出形态得以活化石般的保存,如大曲、队舞队戏、杂剧、院本,都能从唐宋宫廷队舞、宋金杂剧、金元院本中寻其渊源和发展的轨迹,可以说,这些古老的戏剧形态为中国戏剧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其本身也是一部民间戏剧发展史。迎神赛社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信仰活动,处处渗透着民间泛宗教信仰种种,泛化为各种行为民俗与民间礼俗文化相互依附、共生共存,延伸到诸如婚丧嫁娶、元宵节庆、庙会广场等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得到一种活态的保存。(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8-06-01)
申丹莉[6](2008)在《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及迎神赛社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潞城市春秋时称潞子婴儿国,后属晋。汉置潞县,隶上党郡。北魏真君十一年,移县别置,曰刈陵。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潞城县。唐天佑二年更(本文来源于《文物世界》期刊2008年02期)
申丹莉[7](2007)在《潞城东邑村龙王庙建筑及迎神赛社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山西潞城市春秋时称潞子婴儿国,后属晋。汉置潞县,隶上党郡。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移县别置,曰刈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潞城县。(本文来源于《寻根》期刊2007年03期)
王学锋,王馗[8](2007)在《祭仪、戏剧与新变——晋东南贾村当代迎神赛社与戏剧活动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视角之下,位于晋东南一隅的潞城贾村分别向我们生发着不同的意义:1985年明抄赛社文本《礼节传簿》的发现,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张庚语),至今吸引着治戏曲史者考索、钩稽,重写不一样的戏剧史,民间礼俗的重新重视、赛社活动的恢复和"仪式与戏剧"关系视角的引入,又带来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不同向度的探寻;区域社会研究潮流和历史人类学方法的引入,经济史、社会史和历史学家也被一把拉了进去,而这些亦促使治戏曲史者重新调整自己的论域。这一切源于"深邃"但不"诗意"的"民间"的被"发现"。这个"发现"的过程,也伴随着传统的严密整饬的祭赛仪礼及其戏剧活动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发生着新变。(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画报》期刊2007年04期)
白秀芹[9](2004)在《迎神赛社与民间演剧》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迎神赛社活动最初根源可以追述到古老的社祭,社祭活动与其它村社活动融合,导致综合性的大型迎神赛社产生,在迎神赛社纷繁芜杂的内容中,戏剧因素是迎神敬神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往往与宗教仪式交织在一起,成为民间特有的仪式剧演出。 迎神赛社文化影响着民间演剧的内容和形态特征,民间演剧就是在迎神赛社所营造的氛围中形成自己特有的内容和形态。从内容上看,民间驱傩仪式的武力因素直接导致民间武打戏的形成,民间戏剧从演出内容到演出风格处处体现出迎神赛社仪式中社火舞队的影子;民间演剧多猥亵内容的特点体现着民间祈报丰收时的生殖崇拜现象;民间歌舞庆祝戏内容与迎神赛社活动中迎请福禄寿神仪式有关。 从形态上看,民间重祭祀、重实用的演出目的使得民间演剧在演出时机、演出场地、演出过程、演出结构,演员与观众心理等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形态,这具体表现为:迎神赛社演出场地可延伸到整个村社;整场活动中内容丰富,无所不包;演出结构灵活自由,演出场次、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原剧;演员与观众对待敬神演出充满敬畏之情等等。这些都是民间演剧区别于城市商业演出的特征。 迎神赛社活动实际是一场全民狂欢,是一场打着神的旗号来满足世人娱乐心理的狂欢,这种狂欢尤其表现在活动中的装扮演剧方面,身份的改变,模拟不同的角色,突破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一成不变,百姓们的梦想在迎神赛社之际得以实现,百姓们的情感也得到尽情宣泄,所以每年迎神赛社的日子在民众心中就成了重大节日。 同时,迎神赛社活动还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它把平日分散而居、难得交流的乡民们或者是某地区、某行业、某家族内部的成员们凝聚在一起,在最大范围内,所有乡民都成了一家人,而这种凝聚力恰恰满足了人们寻求归依感的心理。 正是迎神赛社的狂欢性和凝聚功能激发了乡民们的参与热情,这也是迎神赛社活动长盛不衰的主要缘由,而迎神赛社活动作为民间演剧重要形式或主要演剧契机,它的长盛不衰也直接导致民间演剧生命力的永久。 民间演剧正因为没有脱离开迎神赛社等活动的氛围才得以长久地生存、更新,它在民众的支持、包容下,得以保持着活泼、动态的形式,这一特征使得民间戏剧在整个戏剧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从戏剧史来看,整个戏剧史实际是民间戏剧隐显交替的历史,戏剧史上任何一种戏剧都是最初由民间起步,走向城市,走向繁荣,最后逐渐衰落,遁入民间,之后,它在城市商业演出中的位置又为另一种新的来自民间的戏“吐形式所代替,整个戏”吐史都在时时循环往复着相同的娜律:从作家、作品、观众、演员、市场等角度考虑,民间戏剧从数量上也是占据大部份额。 尽管如此,民间演剧与其所存在的文化氛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甚至一些人为的干预手段还在试图将二者割裂开来:一方面是文人对戏剧的精雕细琢;另一方面是行政千预手段的实施,前者导致戏曲形式僵死,后者导致戏曲内容受政策左右是戏曲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面消逝殆尽,空落得曲高和寡,其结果必然,夕阳无限之感叹,现今的戏曲在城市的窘况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了解民间演剧的演出氛围和演出规律,是为了能更好地对待已有的或将有的戏剧艺术,至少,对于戏曲的窘境我们不必要惊惶失措,离开城市市场的戏曲在民间是可以找回自信的,在不久的将来,当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出现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它身上流动着的戏曲的血脉。(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4-05-01)
王亮[10](2003)在《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山西东南部农村迎神赛社祭祀仪式中的音乐 ,较严格地承袭了唐宋教坊音乐的宫调体系与奏乐机制 ;其队戏、院本、杂剧叁种戏曲形式 ,反映了我国戏曲发展进程中的叁个层次 ;院本在明清时期并未消亡 ,仍具有一定生命力 ;队戏的发现 ,将有助于对元杂剧产生背景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迎神赛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贾村位于山西省晋东南上党盆地境内,是长治潞城闻名已久的古老村落。贾村迎神赛社为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被专家、学者誉为"华北第一社火"、研究中国赛社文化的"活化石"。贾村迎神赛社活动是我国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迎神祭祀活动,它是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间活动。迎神赛社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人们在春季向神灵祈求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宋人刘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迎神赛社论文参考文献
[1].柳亚飞.沁河流域迎神赛社祭祀仪式音乐个案调查[J].北方音乐.2018
[2].苗贤君.华北第一社火——贾村迎神赛社活动[J].山西老年.2015
[3].赵喜红.宁夏隆德县马坪村迎神赛社活动考察[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4].姚春敏.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迎神赛社——以清代上党碑刻与民间文本为中心[J].中华戏曲.2013
[5].李阳.迎神赛社与古剧形态[D].山西大学.2008
[6].申丹莉.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及迎神赛社考[J].文物世界.2008
[7].申丹莉.潞城东邑村龙王庙建筑及迎神赛社考述[J].寻根.2007
[8].王学锋,王馗.祭仪、戏剧与新变——晋东南贾村当代迎神赛社与戏剧活动侧记[J].中华文化画报.2007
[9].白秀芹.迎神赛社与民间演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10].王亮.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