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效应及评估方法研究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效应及评估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高功率微波武器以其造价成本相对较低,辐照高功率电磁脉冲范围广,对电子系统毁伤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多国海军的重视,从而高功率微波脉冲武器对舰船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对舰船电子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较为单一,普遍适用性较低,且对于舰船通信系统而言并没有明确毁伤评估方案。本课题基于对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毁伤机理细致研究,深入讨论了舰船通信系统组成架构,将复杂的舰船通信系统划分为6大子系统,并利用时域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计算推导脉冲的能量传播过程,建立屏蔽体、收发信机、环形器、栅极氧化层等器件模型,通过ADS、HFSS等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了电磁软、硬毁伤仿真实验,并对各实验结果进行了性能分析。在评估方案创建方面,论文分别从舰船通信系统的发射、接收、天线和馈线等方面确定高功率微波环境下影响舰船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权重,并推导出高功率微波炸弹毁伤能力范围与电子系统耦合能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将耦合能量值作为判断依据,进而推导出计算系统毁伤概率数学公式,得到舰船通信系统中各主要部分的生存概率。所创建的毁伤评估方案采用改进型AHP-综合模糊评估方法,并引入电子系统设计、抗电磁干扰因子、毁伤概率、置信度等因子,通过方差和均值综合方法将计算的各分系统部分的生存概率扩展到整个系统级的生存概率,建立了一种适合高功率微波对舰船通信系统毁伤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论文在总体上分析了舰船通信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确立了舰船通信系统的毁伤评估理论,探索了通信装备损伤规律,从而为新舰船电子装备研制和现役装备的改进,战时装备保障体制和装备保障方案规划提供技术基础信息和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重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基本理论
  • 2.1 高功率微波脉冲武器
  • 2.2 高功率脉冲源
  • 2.2.1 HEMP脉冲分析
  • 2.2.2 HPM脉冲分析
  • 2.2.3 UWB脉冲分析
  • 2.3 微波电磁脉冲传播
  • 2.3.1 微波脉冲在有耗媒质中传播
  • 2.3.2 微波脉冲的复数电磁功能关系
  • 2.4 高功率微波脉冲对电子系统毁伤途径及特点
  • 2.4.1 毁伤的表现形式
  • 2.4.2 电子器件毁伤阈值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磁毁伤理论
  • 3.1 毁伤理论基本元素
  • 3.2 毁伤分布函数
  • 3.3 目标易损性评估方法
  • 3.4 炸弹爆炸威力及其度量指标
  • 3.4.1 爆炸威力概率指标
  • 3.4.2 毁伤面积
  • 3.5 毁伤性评估方法
  • 3.5.1 层次分析法(AHP)
  • 3.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6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6.1 系统模糊判断矩阵确定
  • 3.6.2 区间数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
  • 3.6.3 确定区间全向量
  • 3.6.4 最优体系的权重及排序
  • 3.7 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3.7.1 基于熵权的理论推导
  • 3.7.2 基于熵权的模糊AHP法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分析
  • 4.1 通信系统电磁能量耦合
  • 4.2 通信系统电磁软损伤分析
  • 4.2.1 发射机性能分析
  • 4.2.2 接收机性能分析
  • 4.3 通信系统硬损伤分析
  • 4.3.1 硬毁伤理论公式推导
  • 4.3.2 高功率微波热毁伤分析
  • 4.3.3 氧化层击穿毁伤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评估模型
  • 5.1 舰船通信系统构成
  • 5.1.1 发射分系统
  • 5.1.2 接收分系统
  • 5.1.3 天线分系统
  • 5.1.4 馈线分系统
  • 5.1.5 信道终端分系统
  • 5.2 高功率微波炸弹毁伤区域分析
  • 5.2.1 毁伤区域分析
  • 5.2.2 通信系统耦合毁伤能量
  • 5.3 指标体系建立
  • 5.3.1 指标选取原则
  • 5.3.2 确定指标体系
  • 5.4 评判等级划分
  • 5.4.1 评判等级
  • 5.4.2 权重系数
  • 5.4.3 指标隶属度
  • 5.5 综合电磁毁伤评估模型
  • 5.5.1 评估综合算子离散归一化
  • 5.5.2 毁伤概率因子
  • 5.5.3 可信度因子
  • 5.5.4 防电磁毁伤因子
  • 5.5.5 系统毁伤评估模型
  • 5.6 毁伤评估模型例子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本论文相关科研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其他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 飞航导弹 2019(06)
    • [2].国外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及应用[J]. 飞航导弹 2018(02)
    • [3].相控阵雷达在高功率微波弹攻击下的生存能力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 2017(01)
    • [4].高功率微波弹的杀伤效果分析[J]. 现代雷达 2016(02)
    • [5].高功率微波弹的杀伤效果分析与仿真[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08)
    • [6].高功率微波窗口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陶瓷工业 2014(05)
    • [7].国外高功率微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真空电子技术 2015(02)
    • [8].第十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03)
    • [9].高功率微波功率、频率和模式的测量[J]. 真空电子技术 2019(05)
    • [10].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J]. 科技资讯 2014(26)
    • [11].全国第七届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召开[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09)
    • [12].美国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态势研究[J]. 飞航导弹 2019(09)
    • [13].高定向纳米金刚石膜的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 [14].国内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研究的若干进展[J]. 微波学报 2013(Z1)
    • [15].美国反电子设备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 飞航导弹 2014(04)
    • [16].概率神经网络在高功率微波探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08)
    • [17].架空多芯电缆对高功率微波耦合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11(02)
    • [18].高功率微波低空水平传输的FDTD求解与击穿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9].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08)
    • [20].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系统初探[J]. 空间电子技术 2018(04)
    • [21].高功率微波上升沿等效脉宽研究[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1(06)
    • [22].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目标耦合效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飞航导弹 2009(04)
    • [23].SiGe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的高功率微波效应与机理[J]. 现代应用物理 2019(03)
    • [24].高功率微波对建筑物内计算机作用效果评估方法[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04)
    • [25].宽谱窄脉冲高功率微波产生的初步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06)
    • [26].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阈值分析及实验[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S1)
    • [27].高功率微波弹最大毁伤效能分析[J]. 现代雷达 2017(11)
    • [28].小型化高功率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实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09)
    • [29].入射频率对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 [30].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理论和数值研究[J]. 物理学报 2014(09)

    标签:;  ;  ;  ;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效应及评估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