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并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针刺双侧夹脊穴、肾俞,患侧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得气后接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1型,选用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通电30分钟后出针。然后探测出热敏穴,每次选取1~3个热敏点实施温和灸,直至传热现象消失。每天治疗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休息一天,共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电针取穴、操作同治疗组。出针后取患侧的夹脊穴,每次选取3个穴位,在距离皮肤2cm左右施行温和灸,每次15~30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天治疗一次,治疗六天后休息一天,六天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腰痛评分表值、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1.腰痛评分表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腰痛评分表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腰痛评分表值较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腰痛评分表差值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3.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粘度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全血粘度切变率1.00(P<0.05)、全血粘度切变率30.00(P<0.05)、全血粘度切变率200.00(P<0.05)有改善,但对照组全血粘度切变率1.00(P>0.05)、全血粘度切变率30.00(P>0.05)、全血粘度切变率200.00(P>0.05)无改善(P>0.05);两组对全血粘度切变率5.00(P>0.05)均无改善。两组均能较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测指标
  • 3.1 腰痛评分表
  • 3.2 血液流变学
  • 4 疗效评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
  • 3 选穴原则
  • 4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
  • 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肌梗塞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关系的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16)
    • [2].观察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4)
    • [3].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盆腔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3)
    • [4].突发性聋患者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1)
    • [5].红细胞压积对全血黏度关系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 2011(29)
    • [6].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15)
    • [7].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1)
    • [8].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7)
    • [9].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01)
    • [10].持续性高耗氧量运动对大鼠全血粘度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1)
    • [11].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及临床意义[J]. 现代医院 2018(07)
    • [12].低分子肝素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09)
    • [13].羟乙基淀粉快速扩容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05)
    • [14].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J]. 四川医学 2008(06)
    • [15].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1)
    • [16].浅论血液检验在风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4)
    • [17].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1)
    • [18].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 [19].消瘀散与双柏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01)
    • [20].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6)
    • [21].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 2011(01)
    • [22].天麻素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 2015(04)
    • [23].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及全血粘度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24].盆腔炎经氧氟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8)
    • [2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20)
    • [26].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J]. 中外医疗 2009(20)
    • [27].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2)
    • [28].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09)
    • [29].心脑血管病和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10)
    • [30].高血压患者血液三项的实验室检查[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11)

    标签:;  ;  ;  

    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